APP下载

“核雕韩”和他的微雕世界

2015-12-06安建梅陈大祥TextbyAnJianmeiPhotobyChenDaxiang

今日辽宁 2015年4期
关键词:核舟核雕微雕

◎文/安建梅 图/陈大祥 Text by An Jianmei; Photo by Chen Daxiang

“核雕韩”和他的微雕世界

◎文/安建梅 图/陈大祥 Text by An Jianmei; Photo by Chen Daxiang

一个核桃,一把刻刀,便是核雕韩微雕世界的全部

韩志耀的家位于大连市河园社区,是一所老住宅楼。叩响房门,应声而来正是“核雕韩”本人。中等的身材,清癯的面庞,眉顶一颗黑痣,右眼角像是应着“慈眉善目”的标准又对应了一颗。花白的头发背在脑后,露出印有抬头纹的大前额,搭配上刻在肌肤里的微微笑意,显出如影随形的智者风范。

韩志耀的居室,只是一所普通又略显简陋的二居室,并不是想象中的“雅居”。工作室是由小阳台改造而成,面积不过五六平方米,工作台上除了一盏台灯、几把不同类型的刻刀和两张用来揣摩构图的图画,便是大大小小的桃核。这些桃核有的已经被雕出了雏形,但大多数还是未经打磨的“俗物”,静静地等待着韩老师的一双巧手将它们脱胎换骨。居室四周的窗台上、墙壁上,都是韩老师已经完成的作品。神武的孙悟空、憨逗的猪八戒、把酒的李白、执鞭的苏武……一个个形象无不栩栩如生,让这所简陋的居室焕发出艺术的光彩。

韩志耀将放大镜卡上右眼,拿起尚未完工的小桃核,手拿雕刻刀,在台灯的光照下继续雕刻手中作品的关键部位。或轻挑或重点,刚柔相济,寥寥几刀,一上一下的两只小猴子便有了眼、有了“细如蚊脚”的毛发丝,活灵活现的调皮形象立时展现。这是他“忙里偷闲”帮朋友做的一个“辈辈猴”挂件。

完成任务,放下刻刀,聊起与桃核微雕的“前世今生”,这位老人便打开了话匣子,从对笔者的快速“普及”入手,侃侃而谈。

入门:师承家传苦求超越

桃核微雕技艺是一项源于西汉时代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桃”与“逃”谐音,加之核雕小巧玲珑,在民间具有禳灾避邪、吉祥如意的寓意,民间艺人便喜爱以桃核为原料制作各种工艺品。韩志耀的外公和母亲都是喜爱核雕的民间艺人,能够考证的传承历史,起码有一百多年。自幼受家庭熏陶的韩志耀,对核雕艺术情有独钟,“历史上的桃核是风雅之物,备受文人墨客喜爱。可传到外公那一辈儿,一些精湛的雕刻技艺已经失传”。在韩志耀的记忆里,姥爷所雕刻的作品,不过是小花篮小动物,核雕的普通技术的确是传承下来了,但像《核舟记》里描述的高端技艺却已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韩志耀渴望在雕刻技艺上取得突破和创新。为了练习雕工,他先后干了八年钳工,又系统地练习了石雕、木雕等雕刻手法,以博采众家之长;同时又系统研究了在桃核上的各种造型、各种题材,把传统文化融入桃核微雕创作中去,形成独特的“韩式古韵”。由于长时间的雕刻,韩志耀的右手食指关节已经粗大变形,他说,这是爱上这门手艺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2000年,韩志耀带着自己的核雕作品到沈阳参展,一位教授问他能不能把《核舟记》中所讲的内容重现出来。“我当时都没读过《核舟记》。”但韩志耀是个不肯服输的人,根据明代大学士魏学洢对王叔远《核舟记》的描绘,韩志耀开始到服装研究所、图书馆、新华书店查找资料,研究明代船舶、服装、家具、茶壶等实物的造型,边查边刻。“总共用了半年时间,前前后后刻废了九个。”到第十个终于成功地还原了《核舟记》中的全部细节,攻克了历代核雕名家认为不可能完成的课题。

核舟记:小桃核雕出大乾坤

西岗区的市民文化活动中心,距离韩志耀的家不足300米,大厅一楼左侧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展厅,专门用来展示韩志耀的微雕作品。走进展厅,第一眼便是被珍存在玻璃钟罩中的《核舟记》。

这枚核舟头尾长约三厘米,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船舱两侧开有活动的小窗,左右各四扇。打开小窗,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小窗就会看到右面刻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另一边刻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头中间坐着苏东坡,佛印在右、黄鲁在左。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浆,浆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人。船上五个人物,形态生动、衣褶清晰,佛印左臂上挂着的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核舟记》记载:“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件鬼斧神工的核雕作品,终结了《核舟记》“只观其文道神奇,未见实物数百年”的历史,2001年获得“山花奖”的盛誉,韩志耀也因此获得“核雕韩”的美名。

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作品是横贯于厅中的“核舟”阵列。这是韩志耀在取得《核舟记》的殊荣之后,继续突破自我,创作出的组合微雕《核舟大观》。100个桃核每一个都“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组合出“华夏盛世、百舸争流”的磅礴气势。2010年,他带着这件作品走进上海“世博会”,技惊四座,使中国传统的核雕艺术大展异彩。

核舟记,终结了“只观其文道神奇,未见实物数百年”的历史

一个核桃,一把刻刀,便是“核雕韩”微雕世界的全部。韩志耀专心于创作,几年来先后有多个作品问世,在一个个小桃核里雕出大乾坤。与此同时,纷至沓来的荣誉也不断垂青于这位勤奋的老艺术家。2013年核雕组合《上河图》再获“山花奖”。2014年11月,桃核微雕被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确定了“核雕韩”一代宗师的领军地位。

核雕灵魂:随物伏形核和生

“每门艺术追求到最后,都不再是华丽的雕琢,而是逐渐揣摩出来的对艺术和生活的感悟。我们不仅要给后人留下优秀的技艺,更要留下在艺术追求过程中,领悟到、延伸出的对人生的感悟和处世哲学”,韩志耀动情地说。

寥寥几刀,一个小桃核上,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出一只啃草的小羊、长耳的白兔,或是一个“再难也要活”的人脸特写……“随形伏物,相由心生”,是他的雕刻理念。在他精心雕制的“普渡众生”的罗汉手串上,七个不同层次求“普渡”的罗汉形象,看起来个个都有点像他本人,韩志耀风趣地说,这便是“相由心生”。这些罗汉,外加中国传统的生肖元素,以完整的构图理念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佛学和禅宗的深邃。他以匠心独运的雕工,通过抽象化构图,在一个个小桃核上,呈现出“当谢天地包容我”“我能现形自有理”“遮挡只为无用处”“心有所感太虚应”这样的哲学意境;以出神入化的雕刻作品,再现了“求人何必求形式”“润物细无声,悠然见婉约”这样的人生真谛。

采访临近结束,笔者问起核雕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问题。59岁的韩志耀表示,愿意顺其自然,找到好的传承人,找到与核雕艺术的有缘人,将核雕文化发扬光大。与民间剪纸、布艺等传统艺术不同,核雕是个精细活儿,需要极高的艺术修养和悟性。韩老师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前来学艺,将这项非遗技艺学到手,传下去。

Han Zhiyao's Miniature World

P each-pit miniature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rt that originates from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06 BC-25 AD). Folk artists prefer to make peach pits into various kinds of handicrafts, as “peach” and “flee”are homophonous words in Chinese, and the peach-pit miniature, small and exquisite, bears the auspicious implications in the folklore. Han Zhiyao, influenced by his family from his childhood, has always had a great taste for peach-pit miniature.

Han Zhiyao has been absorbed in his creation. For years, many of his works have made their debut. These peach pits, though small, give a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big world. He successfully images all details in the Peach Pit Boat, which is regarded as an impossible mission by masters in this regard throughout the ages. In November 2014, peach-pit miniature was included in the fourth batch of the National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presentative Items, which helps to set his leading position as a grand master of pitch-pit miniature.

猜你喜欢

核舟核雕微雕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盈寸之间 浮圆镂空
——大钊核雕作品欣赏
核舟究竟有多大
着力表现事物的特征
浅谈玉石微雕阴刻艺术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漫谈现代微雕艺术
核雕:天地之宽,显于方寸
微雕
心脏“核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