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结构模型构建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2015-12-06匡家庆颜坤英
匡家庆 颜坤英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结构模型构建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匡家庆 颜坤英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本文基于可雇佣性角度,以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为研究的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编制可雇佣性技能量表。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的内容结构,构建包括5个维度、15个因子的可雇佣性结构模型;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模型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能力主要由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基本技能、计划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构成,并提出相关建议。
旅游院校学生 可雇佣性 结构模型
1.引言
近年来,在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下,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从政府角度看,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从学校角度来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率已经成为各院校招生、考核、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
早在二十世纪之初,国外学者首次提出 “可雇佣性”(Employability)的概念,即为获取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取得新的就业而必须具备的技能。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他们的可雇佣性能力。只有当大学生的知识、本领及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后,他们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本文以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可雇佣性结构模型,并提出提高旅游院校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对策。
2.相关文献评述
国外学者较早展开了对于可雇佣性结构的研究,代表性的成果主要包括美国的SCANS模型,英国的USEM理论,以及加拿大的客户雇佣性技能一般模型等。美国学者提出了SCANS模型,将可雇佣性能力分为基础技能和工作技能两大类,其中基础技能可分为三个维度,即基本技能维度,思考技能维度,以及个人特质维度,而工作技能可以分成资源、人际、信息、系统和技能五个维度。英国学者Knight& Yorke提出USEM理论,认为学科理解能力、技能、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能力是可雇佣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技能包括传统的智力技能,也包括沟通、计算机技术等关键技能。加拿大会议委员会提出基本技能、团队技能及个人管理技能这三种技能构成了可雇佣性技能。此外,该委员会还指出工作者不管是自我雇佣,还是服务于他人,可雇佣性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3.研究设计
3.1 测量工具
本文首先由笔者采用概括性模型方法辨识所有可能的可雇佣性结构指标,然后与由7名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深度访谈,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最后确认15项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结构指标。根据这15项指标编制问卷,请20名学生进行预试,确保正式调查时内容易被理解。问卷以书面形式进行调查,其第一部分内容为基本信息的填写,第二部分选择Likert五点量表的形式。第二部分的问题是“您对以下列出的所具备的能力和技能状况的评价是什么?”根据Likert五分法,设置每一项指标的备选项分别为“很强、强、一般、差、较差”,并在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结构模型研究中分别赋予分值“5、4、3、2、1”。
3.2 样本的选取
本文选取旅游类职业院校的650名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效被试607人。将这607份有效样本随机分成两个样本进行统计处理,其中样本一包含有效问卷304份,用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探析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的可雇佣性结构;样本二包含有效问卷303份,用来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而检验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对于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本文采用SPSS19.0和LISREL8.70软件进行分析。
4.结果分析
4.1 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首先运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对从样本一中获取的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分析。通过正交旋转对样本一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并用正交旋转法获得更合理的因子载荷矩阵。根据KMO和Bartlett的测试结果可以判定因子分析的可行性及适宜性,通常KMO值大于0.6时表示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对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的15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指数为0.684,且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1026.431(Sig.=0.000),说明数据取样合理,适宜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每个因子所包含的题项对其进行命名,因子1包括理解分析能力、关注细节能力、应对突发状况能力、创新能力,将其命名为解决问题能力;因子2包括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将其命名为人际关系能力;因子3包括知识管理能力、外语能力、掌握计算机能力,将其命名为基本技能;因子4包括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将其命名为计划管理能力;因子5包括自我评价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将其命名为自我发展能力。
项目的因子载荷范围是0.692~0.902,5个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635%。解决问题能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15.600%和14.714%。所有因子的贡献率都达到10%以上。各因子变量的旋转成分矩阵见下表。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表 旋转成分矩阵
提取方法:主成分。
4.2 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的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的可雇佣性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LISREL8.7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样本二的303份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查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LISREL程序分析了模型的整体拟合度。Chi-Square= 106.47,df=80,P-value=0.02559,RMSEA=0.033。GFI=0.96、NFI=0.91、NNFI=0.97、CFI=0.97,GFI、NFI、IFI、NNFI、CFI都在0.90以上,属于可接受范围,RESEA值小于0.08。该模型满足两指标法则,即至少有1个因子、每个因子至少有2个指标、每个指标只测量一个因子、每个因子均有与其相关的因子且误差并不相关,可以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
图1 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的可雇佣性结构模型
4.3信效度分析
4.3.1 信度分析
信度检验是衡量问卷效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必要环节。本文对607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通常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a系数)作为信度指标衡量。通常情况下,当Cronbach a系数大于0.7时,则表示该量表的信度较好;若Cronbach a系数大于0.5时,则表示该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而当Cronbach a系数小于0.5时,则表示问卷的信度不可以接受。
4.3.2 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是衡量问卷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的必要环节。本文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的问卷数据进行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主要是衡量可雇佣性问卷的测量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在采用概括性模型方法辨识所有可能的可雇佣性结构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小组的访谈结果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最后编制出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的可雇佣性问卷。结果表明,本文所编制问卷的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的可雇佣性结构状况,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
问卷的结构效度是指问卷能真实反映所测对象理论结构和特性的程度。本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得到5个公共因子,分别为解决问题能力因子、人际关系能力因子、基本技能因子、计划管理能力因子和自我发展能力因子。5个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635%,表示因子的解释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5.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可雇佣性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旅游类职业
院校学生可雇佣性结构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的内容结构,结果表明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结构包括五个维度,分别为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基本技能、计划管理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2)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这五个维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能够表明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结构模型较合理。此外,本文所设计的可雇佣性问卷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结果与心理测量学的标准相符,研究结果真实可信。
根据以上结论,要提高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就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注重知识管理,拓宽专业知识。旅游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学习的是专业技能。在课程设置方面,职业院校应当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旅游院校学生的就业特点,合理设计培养方案,保障旅游院校教育质量;在教师教学过程方面,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以核心课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此外,可以邀请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
第二,提高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作为服务性行业,旅游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而旅游职业院校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外,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核心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创新能力、注重细节的能力、理解分析的能力、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一方面,旅游院校学生应当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培养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旅游院校可以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办学,这既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促使旅游院校学生通过参与公司的实习,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又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解决旅游院校学生就业问题。
第三,全程就业指导,开展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旅游院校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是实现可雇佣性的关键,为此对旅游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自始至终全程贯穿于旅游职业院校的教育中。在职业指导培训中,学校对于不同的学生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对于旅游院校毕业生,学校应基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应聘技能,从而提高旅游院校学生的择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提升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既满足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推动社会的进步,又有助于毕业生提高择业能力,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1]谢晋宇.可雇佣性开发:概念及其意义[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01:46-54.
[2]潘帆.医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测评与提升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3]Knight P.,Yorke M.Employability through the curriculum[R].Skills Plus Project,2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D/2013/03/089。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的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