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银杏产业方兴未艾需要再给力
2015-12-06英山县老促会刘汉文李志奇徐成友徐同心
英山县老促会 刘汉文 李志奇徐成友 徐同心
编辑部:
湖北省英山县的银杏产业,是省、市、县老促会开展的思源回报工程,经过近十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全县共有银杏树40余万株,其中嫁接3万余株,挂果1.2万余株。成片银杏林900多处,面积1000余亩25600余株。全县6000余户栽种银杏,其中10%的农户开始有了收益。
经过多年的宣传实践和扶持引导,农户对发展银杏产业有了一定的认识。老促会开展的银杏思源回报工程在英山县家喻户晓。通过近日调查了解,我们发现英山县的银杏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三缺”:
一是缺龙头企业。全县仅有的“天宝银杏茶厂”因经营不善,目前已经倒闭。县域内再没有加工银杏产品的龙头企业。农户反映,采摘的银杏叶不知道往哪儿卖,银杏果销路也不畅,卖不上好价钱。
二是缺技术指导。不少农户由于没有参加系统的培训,不懂技术,银杏嫁接不得法,管理不到位,导致栽的多,活的少;苗木劣的多,壮的少。石头咀镇土地岗村栽了7000多棵银杏树,苗子也不错,由于嫁接不得法,成活不到1000棵。全县共发放银杏苗120多万株,现存活只有40余万株。
近千亩银杏林即将挂果进入收获季节。
三是缺政策扶持。银杏树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加上目前缺少政策扶持,一些农户看不到收益,有的打了退堂鼓,甚至放弃对银杏树的管理。
英山县银杏思源回报工程,是省、市、县老促会苦心经营、致力打造的一个扶贫项目,是促进老区建设的一个品牌。省、市、县几届老促会承前启后,尽心竭力,做了大量工作。为了将这个项目善始善终地抓好,我们建议:
1.坚定信心不动摇。针对目前一些干部群众流露出的松懈思想和打退堂鼓现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工作,强化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咬定发展银杏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2.强化培训不放松。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题培训,努力培育一支银杏技术骨干队伍。要组织专家有计划、持续不断地送技术下乡入户,帮助农民熟练掌握银杏的栽培、嫁接、管理技术。
3.开拓市场建企业。要尽快引进银杏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银杏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抓好银杏产品销售的组织和服务,让农户产出的银杏叶、银杏果畅销于市。
4.政策扶持添后劲。要对银杏基地和种植户实行奖补政策,使广大农户通过银杏思源回报工程增加收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