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规划中的建筑色彩文化

2015-12-06邵子苧邱彩琳

安徽建筑 2015年1期
关键词:色彩建筑

邵子苧,邱彩琳

(1.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河南 驻马店 463000;2.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0 前 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显得愈发重要。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手段,而建筑色彩文化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色彩的优秀传统,革新并丰富有关建筑色彩方面的创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我们只有通过对建筑色彩文化有关知识的学习、消化和吸收,才能满足当前的城市建设需求。本文着重介绍建筑色彩文化的一些特征,以供参考。

1 建筑色彩具有民族性

纵观人类发展史,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由于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制度的影响,逐渐产生属于自己民族所喜爱的色彩。这些受到喜爱的色彩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到他们建造的建筑物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所喜爱的色彩也不一样。其中汉族喜爱红色、黄色和绿色,经常把这些色彩使用在建造的宫殿、庙宇及一些重要建筑物上。如北京的故宫建筑群、颐和园、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见图1)等建筑。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却喜爱蓝色、绿色、白色和金色,把这些色彩使用在他们建造的清真寺上。藏族喜爱白色、红褐色、绿色和金色,把这些色彩使用在庙宇和塔上,以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如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等,极具藏族特色。同时藏族所喜爱的色彩通过元代和清代的传播,已经流传到我国北部。例如建造于元代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建造于清代的河北承德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就是藏族喜爱的建筑色彩在北方的应用。

2 建筑色彩具有象征性

自古以来,建筑色彩作为一种设计语言,与建筑形式一起营造的氛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使人们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深刻表达了人们的观念和信仰。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和新华门周围的红色墙面象征着我国的中央政权。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蓝色屋顶则象征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举过的旗帜。北京故宫建筑群的黄色琉璃瓦屋顶象征着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皇权,北京天坛祈年殿的三重重檐及圆形蓝色屋顶却象征着统掌风调雨顺的天权(见图1)。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使用的“中国红”也极具象征意义。“中国红”这一色彩传达出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展示出热情、奋进、团结的民族性格,象征着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民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见图2)。

建筑色彩的象征性同样也体现在建筑物的室内装修上。例如室内装修时采用的红色、桔黄色调象征着欢乐、喜庆的气氛,蓝色、绿色象征着安静、平安,给人以沉静、深远、和平的联想。总之,建筑色彩无论是用在室内还是室外,通过不同的色彩处理,代表了不同的寓意。

3 建筑色彩具有表现力

建筑色彩是创造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筑色彩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色彩的美感,而且能增加建筑的表现力,突出建筑的个性,创造出和谐的城市景观。色彩是建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许多成功的建筑艺术作品都蕴含着对色彩运用的巧妙构思。

在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像历代建造的宫殿、寺院等建筑,一方面建筑形式采用了严格的中轴对称表现手法,显示出权利的威严。另一方面在建筑色彩的处理上,则采用了红色、黄色、金色等色调,大大增加了建筑形式的庄严、肃穆气氛。通过建筑色彩与建筑形式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精神上的表现力,并为人们所认可,如北京故宫太和殿(见图3)。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建筑形式也采用非对称的表现技法,建筑色彩则配合新的建筑形式发挥了它的表现力,帮助人们体会非对称、非均衡的形式美。例如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见图4),建筑造型为非对称形式,外墙由大面积玻璃幕与菱形钢网格结合而成。大楼外立面采用特种玻璃,其表面被烧制成灰色瓷釉,能更有效的遮蔽日晒,适应北京的空气质量环境。外饰面玻璃幕墙的色彩采用灰色调,较好地表达了建筑的非对称、非均衡美感,并与周围环境有机地协调在一起。

4 建筑色彩具有时代性

我国幅员辽阔,建筑材料丰富,各民族就地取材建造房屋,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色彩,满足了人们的生活要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要求的提高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色彩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例如北京国家体育馆,又名“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像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灰色的淡雅与平和,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从而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地标性建筑(见图5)。同样北京国家大剧院建筑外立面色彩采用银灰色钛金属板和超白透明玻璃,加上造型独特的壳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天安门广场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因此,建筑色彩既蕴含着传统性,又是流行的,具有时代特征,总是在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要求。

5 建筑色彩具有大众性

建筑物通常是为多数人使用的,因而建筑色彩要具有大众性,要采用大多数人所喜爱的、乐见的色彩。这一特征在我国园林建筑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不管在我国北方还是南方,都有其特有的处理手法,为大众所喜爱。

北方的皇家园林,建筑群与水面、绿地紧密结合,不同色彩的琉璃瓦屋顶与团团簇簇的绿树、荡漾的淡蓝色水面以及白色的石桥,共同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如北京颐和园,分布在园中的建筑和小品采用白色的外墙饰面,黄色、绿色的琉璃瓦屋顶,檐部斗拱、梁、枋等用金碧辉煌的彩画,再配以红色、绿色的柱子和白色的基座、栏杆,在绿树、花坛之间显得非常和谐悦目。颐和园以其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博大的山体水域环境、严谨的整体布局、凌厉豪强的皇家气派所形成的大气象,充分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我国造园艺术原则,深受人们喜爱。

南方的私家园林,色彩的处理手法与北方园林截然不同。南方园林一般规模不大,设计思路以中国画的山水画作品为蓝本,在景区划分和造景上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园林中的建筑色彩采用白墙灰瓦,木构架中梁、柱、门、窗等按照深浅采用紫红色,室内围屏、隔扇等采用本色刷漆或用楠木色,偶尔也用深褐色。这些高彩度、高明度的色彩和周围的树影、花影、太湖石影搭配在一起,使园中的色调显得异常淡雅,超凡脱俗。例如苏州网师园,就是江南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建筑色彩采用白墙灰瓦处理手法。园与住宅通联,中央辟小池,亭阁、回廊结构精致,石岸大体大面,错落有致,清澈的池水映出的亭阁倒影,益觉轻盈、空透,让游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见图6)。

6 结 语

综上所述,结合城市规划中的建筑色彩文化,通过对建筑色彩的民族性、象征性、表现力、时代性、大众性等五个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说明了建筑色彩文化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在充分了解建筑色彩所要表达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整体色彩规划,对建筑物色彩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创造出和谐共生的城市色彩形象,从而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为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居生活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1]何镜堂等.中国馆[J].建筑创作,2010(7-8).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高履泰.建筑的色彩[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中国建筑创作大奖作品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色彩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