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黎乡 纯美昌江
2015-12-06撰文刘志军邓隆樊
撰文/刘志军 邓隆樊
山海黎乡 纯美昌江
撰文/刘志军 邓隆樊
昌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西汉元鼎六年设 郡县,为汉武帝开拓之 域,民国三年,易名昌江。
昌江,是海南岛人类的发源地;海南黎族三月三发源地;峻灵王文化起源地;中国芒果之乡、中国木棉之乡;拥有热带原始森林 王岭和中国原生态海湾棋子湾,是海南第二大江昌化江入海口所在地。
钱铁洞——海南岛人类的发源地
钱铁洞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钱铁村旁钱铁山半山腰,洞口向东,高约12米,宽约20米,深约60米。洞分上、下两洞,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生活的遗址。2012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组成的野外考古队,对海南省昌江县王下乡的钱铁洞遗址进行了考察和试掘。考古学家在钱铁洞下洞挖掘和采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100余件,其中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手镐、石锤和石砧等,在上洞采集了一些石片、烧骨和动物化石碎骨。据考古学家初步推断,昌江钱铁洞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今大约2万年左右。地质学的年代属于晚更新世晚期,它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遗址属于同时代的遗址,说明海南岛2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这也是海南岛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
七星燕窝岭——海南黎族三月三发源地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七星燕窝岭位于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中部,在县城石碌镇往南20多千米处。主峰海拔487米,岭前有昌化江,岭后有七星温泉,岭上群峰叠翠,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远观燕窝岭,东西南北各具丰姿。从岭脚北坡望去,它像一只威镇山林的猛虎;从南坡望去,它像一只蹲在水边的大青蛙;从西坡望去,它又如一只正给小兔哺奶的母兔;从东坡望去,只见绿峰碧水互衬,融融泄泄,一派迷人的山水风光。
据传,上古洪水时期,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于是,在一年的三月三日,他们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他们在燕窝岭上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开荒种田,挖塘养鱼,为黎族人民繁衍了后代。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许多年过去后,天妃和南音沉睡在山洞里,化成一对石头。黎族后代为了纪念这两兄妹传宗接代的劳绩,把石洞取名为娘母洞。每年三月初三,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带着糯米、糕饼、粽子和山兰米酒,从四面八方赶来娘母洞前纪念祖先,以对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后来,每逢三月三,黎族劳动人民都以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吉祥盛日。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昌化大岭——峻灵王海洋文化发源地
昌化大岭位于现今的昌化镇东北处,岭高460米,延袤十里九峰,气势恢宏,景色壮美,汉代时是昌化县的祖山。汉时,人们认为昌化大岭是五指山脉的来龙,是海南岛的源头。“琼之为州,孤悬海外,由安南导其脉,至昌化发其源,有山特起于其邑中,绵亘儋州周围八十余里,实为五指山来龙之祖,阖府作镇之区”。(《昌化县志》)因此,昌化大岭被冠以“神山”,而坐落于岭半腰的一块10米高、身围8米的巨石也就顺理成章,被冠以“神山爷”,以供信众顶礼膜拜。
五代南汉时期,昌化大岭已被世人视为道教蓬莱仙境别宫,神山爷及神山庙盛名远播,昌化县境内及周边地区以至跨海内陆渔民、农民和商贾纷纷前来求神祈佑。马伏波征南,为稳定军心,圣上即封神山爷为军中一名大帅“镇海广德王”,以率部队平定海南。
唐代初期,道教文化在海南已非常兴旺。作为海南道教的发源地,昌化县在城内兴建了景昌观等道教庙宇,“镇海广德王”头戴珠冠、身披霞衣,威风凛凛在庙内端坐。一时信众涌来,香火鼎盛。唐代宗时期(762—779年),有一得道的尼姑梦见天帝给她八件宝器,要她献给朝廷以定天下,唐代宗便改年号为“宝应”。海南信众认为其中的八宝之一便是现今海南昌江县昌化大岭上的“镇海广德王”,是上天分来坐镇海南的宝物。
宋神宗时,承议郎(宪使)彭次云上书请求册封“神山爷”,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皇帝下诏封“神山爷”为峻灵王。清代,道教文化在海南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为海南道教文化的发源地,各路道家纷纷来朝。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八月十八日,又奉诏加封为昭德明王。由于“峻灵王”为朝廷正式封号,故至今,道教及汉族民间一直呼其为峻灵王。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遭贬儋州,游览昌化山水,登临昌化大岭,拜谒峻灵王,他描写:“有山秀峙海上,石峰巉然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称昌化岭“山有石池,产有紫麟鱼,民莫敢犯”。并题写碑铭:“琼崖千里块海中,民彝杂居古相蒙。方壶蓬莱此别宫,峻灵独立秀且雄……”后人把诗雕刻于碑,以志纪念。北返后,又撰写了《峻灵王庙记》。文坛宗师结缘峻灵王,挥亳题铭,妙笔生辉,诗文赞神石,给地处南荒边陲的峻灵王增添了人文魅力。
棋子湾——海南唯一的原生态海湾
棋子湾位于海南昌江县古昌化城的北部,是海南唯一保留着原始、天然景观的旅游度假区。这里沙滩雪白与天连成一片,有“万亩沙漠落海南”之美称,是光浴和沙浴的理想之地。棋子湾景观独特,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有七彩斑斓的“棋子石”铺满沙滩,令人目不暇接;棋子湾沙滩平缓,海水湛蓝,海底资源保存完整,是海南难得的一块堪与三亚亚龙湾媲美的滨海旅游度假区。
相传很久以前,阳春三月的一个早晨,辰星、北斗两位仙人到这海湾,坐在巨石上下起棋来。两位仙人可谓棋逢敌手,直杀得难解难分,从清晨一直斗到中午,谁都胜不了谁。其时烈日当空,炎热难耐,两仙人又渴又饿,可谁都不肯歇手,熬得满头大汗。此情此景被海湾里捕鱼的渔民看在眼里,于是他们从船上拿来家人给他们的甜茶、酒菜给两位仙人解渴消饥。两位仙人下棋,接过食物边吃边在棋盘上拼杀,直到下完棋。他俩要重谢好心的渔民,可他们已经出远海了。为了表示谢意,两仙人便把五色棋子撒到海湾里,令其有的变成礁带抵挡风浪,有的变成五彩石块点缀海湾,好让渔民们有个避风浪之所,从那以后,海湾波平浪静,水清岩美,鱼虾繁衍,渔民不愁泊船避风。“棋子湾”由此而得名。如果你来到这里,“棋子篮”里的一粒粒围棋棋子般的鹅卵石,一定会让你叹为观止。再来听听“棋子”的故事传说,你一定捡走一些棋子以作珍藏或赠予友人。
棋子湾海域还有令人感动的夫妻石,传说痴情的妻子背着孩子在海边等待出海的丈夫,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出海的丈夫再也没有回来,妻子和孩子就这么等成了石头。当地群众每天出海捕鱼时都会看到孤孤单单的望夫石在望着大海,觉得非常伤感,因此祈求棋子湾的神仙想办法让他们一家团圆,神仙也被妻子的痴情所感动,到大海里去寻找丈夫的灵魂,把丈夫的灵魂化成石头,安放在望夫石的旁边。这时望夫石就变成了夫妻石,妻子从此不再孤单了,他们一家三口又阖家团圆,永远不再分离了。
昌江,还是中国芒果之乡、中国木棉之乡,拥有热带原始森林霸王岭,有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黑冠长臂猿,拥有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民俗民风是黎族文化的“活博物馆”,至今仍保留着海南最原始的黎族文化和风情,是黎族“最后的部落”和“最后的船型屋”。海南省昌江黎族手工艺制陶技艺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底,即将开通海南西环高铁,是海南新兴旅游目的地,淳朴善良的昌江人民欢迎到昌江做客。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来源于昌江县委宣传部)(责编: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