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预见性干预在高龄女性盆底重建术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5-12-06沈阳军区总医院110840张绍敏

辽宁医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预见性个体化盆底

沈阳军区总医院(110840)张绍敏 安 娜 刁 斌 葛 静

天津武警总队医院 杨钦尧

盆底功能重建手术是中重度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PFD)的主要治疗手段[1]。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龄PFD患者的患病率及就诊率逐年增高。老年人各重要脏器趋于老化、修复能力差、耐受性减退、应激性较低,同时常合并心肺脑血管等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2]。因此,入院手术治疗的PFD高龄患者中手术风险越来越大,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护理难度也相应增大。为了减少并发症,提高盆底重建手术效果,对我科的女性高龄PFD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患者,给予个体化预见性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46例PFD患者,年龄65~82岁。本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病,其中糖尿病10例,高血压病28例,心律失常2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2例,有心脏支架4例,带心脏起搏器者2例,冠心病4例,COPD、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11例。

1.2 分组 将4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3例,为常规护理组,即遵照外科护理常规和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实施小组制订护理模式。观察组23例,实施个体化预见性干预,即由高年资师作为责任护士实施一对一的个案护理。护理流程为前瞻性评估心理和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制定预见性个案护理计划,实施个体化护理效果评价。每日护士交接班时,严格交待重点观察内容和护理方案,尤其对夜班护士进行特殊交班,确保个体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有效和延续实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1.3 手术方式 根据46例患者病情分别实施前盆腔重建术15例,全盆腔重建术9例,TVTO术22例。两组患者采取的术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系数、绝经年龄、孕次及产次,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检出率比较(例)

2.3 两组平均住院日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7.1±1.0)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日(9.1±4.5)天。两组比较,t=2.08,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3.1 高龄PFD手术患者实施个体化预见性护理的意义 高龄患者身体各种机能处于衰退状态,身体素质及个体耐受性均存在较大差异[3]。疾病的常规护理虽具有普遍性,但缺乏特殊性。如不加甄别地对高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容易忽视个体疾病变化的特殊性,而影响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延长术后恢复时间。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是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及变化特点,预料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做出准确的护理判断,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4]。个体化护理是指在强调从社会、心理、身体机能及疾病的角度,由责任护士一对一的负责高龄PFD患者护理,结合盆底功能修复术的常规护理要求,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策略[5]。本文病例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无论从生理年龄,还是生理机能,承受全麻手术都将是一次重大应激事件。46例患者中,术前检查已证实了每例患者的基础病均在3种以上,构成了潜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高危因素。通过观察组实施个体化预见性护理,使本组高龄PFD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明显减少(P<0.05),提示护理人员对高龄PFD患者要区别于一般PFD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体化预见性护理。

3.2 高龄PFD个体化预见性护理内涵与实施流程

3.2.1 建立个体化评估机制 明确围术期观察的重要指标对观察组所采取的个体化评估是在以往对每例新入院患者的常规评估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施进一步的个体评估。评估内容与项目参考高龄患者生理特点和有关文献制定[6]。将评估内容制成表,护士对观察组患者依据表单项目进行逐项评估。具体评估项目:除患者的常规评估外,重点评估患者的阳性体征及不适主诉、心理状态、现病史、即往史、特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心电图、血生化、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等指标)、目前用药、活动耐力与生活自理能力、安全评估、营养状态、排泄习惯、社会与家庭支持程度等。通过评估力求全面掌握高龄PF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及心理特征,以便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方案提供依据。观察组患者各项术后并发症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说明护士针对每位高龄PFD患者,有效的个体化评估,有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

3.2.2 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有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个体化评估过程中,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并报告医生,与医生沟通护理评估内容,共同探讨高龄患者围术期重点观察项目,明确护理目标。本组46例患者中所患基础病种涉及较多,多则6种,少则3种。包括影响心功能的心脏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影响呼吸功能的COPD、哮喘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如不能采取及时、到位、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经责任护士与主治医生依据对病情的评估,共同制定个体重点观察指标,做到了预见性护理,围术期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2.3 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升高龄患者遵医行为 PFD患者多为老年女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疾病所带来的心理担负表现的会更重,尤其是固执、偏见、猜疑、急躁、自卑感等心理特征更为明显,加之手术导致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情绪变化均是影响高龄女性患者遵医行为的直接因素[7]。观察组患者由于接受责任护士一对一的预见性护理,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情绪的变化,采取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向其介绍相关知识及手术的优点、方法、过程,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其思想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手术和治疗,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

个体化的预见性干预护理从前瞻性评估做起[8],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改变传统只按医嘱护理,出现问题再处理的方法,明显提高了对高龄患者并发症风险的预见性判断和护理能力。还有利于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为患者提供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的护理服务,有效地减少了护理问题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1]黄暖英.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43

[2]左青娜,王晓晶.合并内科疾病妇科高龄手术病人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1):3801

[3]叶育红.老年女性盆底重建术的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332

[4]许秀英.预见性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2):67

[5]王风燕.健康教育对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4):75

[6]SBAR technique for communication:a situational briefing model[EB/0L].[2010-05-19].http://www.ihi.org/IHI/Topics/Patient safely/Safety General/Tools.

[7]颜晓萍,谢玮娜,林荣金,等.系统干预对老年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5):25

[8]朱炳蓉.老年尿失禁患者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护理研究[J].2014,16(8):622

猜你喜欢

预见性个体化盆底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