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旅游扶贫奏响富民最强音

2015-12-06罗辰元

老区建设 2015年11期
关键词:聚集区菖蒲农家乐

□ 罗辰元 李 群

“行走在春意盎然的井冈山,只见黄洋界、杜鹃山、龙潭等景区内游人如织、阵阵欢声笑语;农家乐、生态农庄、特产超市里人流涌动,一派繁忙景象……旅游发展的春风为这个山区贫困县市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活力,催生了希望。近年来,井冈山以旅游富民增收为核心,以旅游扶贫为主抓手,立足红绿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以红色旅游为主体的多维扶贫之路,奏响旅游发展富民的最强音。

变“单一”为“综合”,打造旅游经济增长点

坚持以旅游开发带动扶贫开发理念,打造罗浮旅游扶贫试验区,按照“构建井冈山旅游新空间、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城镇化新标杆、树立红色文化传承新典范”的总体思路,形成融旅游集散、休息度假、康体养生、乡村旅游、运动培训等功能于一体,以山水田园小镇为核心的旅游综合体;打造三大旅游产业聚集区,即以农业观光、农家乐、休闲度假为主的菖蒲、文水、罗浮旅游产业聚集区,以红色文化体验、农家乐为主的茅坪旅游产业聚集区,以山地自行车赛道、体育旅游、客家民俗为主的黄坳旅游产业聚集区;构建“大井冈旅游圈”和“湘赣旅游圈”,实现区域联动、资源共享,提升旅游辐射力和带动力。

得益于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展,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井冈山旅游发展的效益更高、后劲更强,让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从中获得了实惠。2014年,全市旅游收入近90 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3670 元提高到5926 元,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3.1145万人减少到1.928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了10.42个百分点。

变“过客”为“常客”,开创乡村旅游新模式

“八角楼”景区过票人数超过15万,同比增长33%;过夜游客达3.6万人,同比实现翻番,带动200 余人实现脱贫……谈到当前的旅游态势,井冈山茅坪乡党委书记兰胜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穷乡面貌换新颜。茅坪乡依托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出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的“山地人家”项目,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旅游扶贫发展新路。20 栋精美别致的“花园”小楼鳞次栉比,掩映在碧波荡漾、草木葱茏的山水之间,自去年5月1日开门迎宾以来已接待5000 多位客人。昔日的“过水丘”成为了今朝农民增收致富的“蓄水池”。

“现在农家乐多起来了,游客选择空间大了,许多村民都富起来了”。尽管蓬勃兴起的乡村旅游分流了部分客人,但菖蒲古村的农家乐餐馆老板吴建忠仍然很高兴。在吴建忠的带动下,有着112 户人家的菖蒲村,如今已经有21 户人家开办“农家乐”,旺季时这些餐馆平均每天都要接待10 批以上的客人,每年平均可以赚上5万多元。

一花引来百花开。文水、渥田、菖蒲、大井、茅坪……一批批旅游特色村、致富村不断涌现,井冈山乡村旅游发展遍地开花、热火朝天。如今,井冈山现有“农家乐”400 多家,遍布所有景区和17个乡镇,经营农家乐的农民人均年增收8000 余元,直接解决就业3000 多人。

变“潜力”为“实力”,拉长旅游产业链

在小井村,有一个面积90亩的百竹园石斛种植基地,这种由井冈山旅游发展总公司通过“支部+基地+农户”,公司出资、农户出力的工作新模式,将景区发展与产业发展打包联建的生态产业,为周边的农户提供了900 多个工作岗位,并免费为农工作岗位,并户提供种苗及种植技术,再按市场价向其收购,让农户真正享实惠,得实利。

在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径上,井冈山形成了共识:发挥旅游产业的融合功能,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达到吸纳农民、富裕农民、减少贫民的目标。

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建设了菖蒲金葡萄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八角楼园区等一批农业观光项目,吸引了大批自驾游游客旅游观光、采摘体验,菜农、果农等都成为了受益者;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农业产品从自给自足向绿色、生态旅游商品转变;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台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让 600 多位当地农民白天干农活,晚上当演员,每年人均增收6000 多元;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延伸娱乐休闲、商务会展等服务活动,增加就业机会。

让贫困不再生长,让幸福触手可及,在这场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井冈山一直砥砺前行,永不止步。

猜你喜欢

聚集区菖蒲农家乐
成都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农家乐
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发展研究
室雅菖蒲清
“水草精英”菖蒲
养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