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步一履”是如何“走”出来的
——《浙江日报》通讯《一步一履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纪实》的背后

2015-12-06周咏南毛传来

中国记者 2015年10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通讯浙江

□ 文/周咏南 毛传来

“一步一履”是如何“走”出来的
——《浙江日报》通讯《一步一履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纪实》的背后

□ 文/周咏南 毛传来

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阔别7年之久的浙江。这是浙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内外媒体瞩目的一件要闻。由《浙江日报》记者采写的长篇深度报道《一步一履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纪实》,受到好评。本文是作者采写的经验总结和心得分享。

时政报道 深度报道 采写体会浙江日报

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阔别7年之久的浙江。这是浙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内外媒体瞩目的一件要闻。由《浙江日报》记者周咏南、应建勇、毛传来采写的长篇深度报道《一步一履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纪实》,以总书记在浙江舟山和杭州考察为切入点,深情回忆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与全省人民心心相印、鱼水情深的场景,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生动事例;以及他在浙江工作期间与浙江干部群众同甘共苦,高瞻远瞩擘画浙江美好未来的战略思想,带领省委一班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和生态等各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同时还展现浙江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良好风貌。

2015年5月30日,《浙江日报》在头版和二版两个整版发表了这篇长达13000多字的长篇通讯,立即引发国内各大媒体关注和主流新闻网站热转。截至6月10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央广网、求是网、解放网、南方网、新民网、凤凰网、腾讯网、新浪网、网易、搜狐等650多家境内外网站转载全文,总点击量超过5000万;成千上万的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同步转载。

5月31日晚,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全文转载这篇通讯,并配发700多字的按语,认为“这篇文章,将习近平当年在浙江的思路、工作,与当前发展、工作结合起来谈,很有呼应感”“这篇长达13000多字的纪实文章,料很多,简直是太多”,并表示“尤其推荐省部级领导干部看”。

6月1日下午,“学习小组”微博再次转载《一步一履总关情》,表示“事实也证明,习近平当年的远见”,再次推荐省部级领导干部阅读。6月2日,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客户端以《习近平重回浙江,这些细节透露他的执政思路》为题,第二次转载了《浙江日报》这篇《一步一履总关情》长篇通讯,并配发两百字的编者按。

因为热爱,所以动人——一个“情”字贯穿始终

对浙江这片热土,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感情。这一通讯最后一段写道:“一步一履总关情,浙江各地留下了总书记当年工作时的足迹,也留下了总书记的深情厚谊。”总书记说:“我在浙江工作了6个年头,跑了所有的市、县(市、区),去了许多乡镇、街道、社区、农村,也去了许多企业和学校。这次来,我很想多走几个地方,多看看浙江的变化,多看看浙江的干部群众。”

对于总书记与浙江的不解之情,更是众多媒体聚焦的热点话题。作为浙江省委的机关报,如何在同题报道的“擂台赛”中,“比”出自己的特色,“赛”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写出自己的水平?

文章以情动人。这篇通讯文中有心,文中有情。在《浙江日报》的版面处理上,总书记的这段话不但以黑体字着重标出,放在这篇通讯开头;而且,文章通篇离不开一个“情”字,随处可见浙江人民与“老书记”之间的这份深情厚谊。

文章第一句话“正是江南好风景,盛花时节又逢君”,巧妙引用著名诗句,一字之改,是画龙点睛之笔,视野宽,意境美,有情感,有内涵,颇值得回味。

“几年来,浙江干部群众一直没有忘记,当年担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为5000万浙江人民夙夜在公殚精竭虑的时时刻刻,他在全省各地田间地头留下‘鱼水情深’的深深足迹,在浙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浙江大地精心抒写‘文化大省’的动人篇章,在之江两岸敲响‘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的坚定槌音,特别是给浙江擘画‘八八战略’的宏伟蓝图……”不足200字的这段文字,既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的主要政绩,又用饱含深情的笔调与蒙太奇式的画面感刻画了一个“情”字。

“虎头豹尾”是对一篇佳作的基本要求。这篇通讯开头,从总书记“回浙江”的场景入手,再切入“忆浙江”的往事,最后又转到“回浙江”的呼应,一咏三叹,文笔高度凝练而意味深长。

正文部分,“情”字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

“一下飞机,习近平就前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展示馆,观看反映舟山近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图片、沙盘和视频短片,向省、市负责同志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踏上浙江的土地,总书记不顾舟车劳顿,来不及休息,马上开始这次“回乡之旅”,一路上问得勤、问得细,让记者记忆犹新。

“考察时,习近平指着巨大的龙门吊说:‘大吊车真厉害,轻轻一抓就起来。’在场的工人们一边热烈鼓掌,一边发出会心的笑声。”这个小花絮式的描写,更是从诙谐幽默的一面,折射了总书记平易近人的性格和作风。甚至有网友惊呼:“总书记,萌萌哒!”

“‘农家乐开了多久?平常客人多不多?收入多少?’习近平在袁其忠家的农家乐小院,一边参观一边兴致勃勃地了解情况。他说:‘你们看,这房子多干净啊,下次来了,咱们就在这儿住。’夕阳洒进老袁家的庭院,习近平和村民们相谈甚欢。”在这个细节中,已经不仅仅是老友重逢了,更像是“游子回家”的感觉,总书记把百姓当成了自家人,党群鱼水情深跃然纸上。

“‘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习近平高度重视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关心关爱基层干部。2004年12月26日,是当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习近平在考察温福铁路开工现场后专程来到瑞安市飞云镇给基层干部拜年,他深情地说:‘我也是个老基层,当过村党支部书记、县委书记,一直同基层干部打交道。我对基层工作非常牵挂,对基层干部充满感情。’他还要求全省要做到‘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递基层’。”这一段“场景回放”同样充满感情,一位心系基层、情牵百姓的“老书记”形象显得更加丰富而饱满。

……

在这篇上万字的长篇通讯中,这样的场面和细节描写,还有很多很多,同时将记者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正如文末的抒怀:“三天两夜,东海之滨,钱塘两岸。习近平不辞辛劳,轻车简从,一路行,一路回忆,一路展望;登海岛、进社区,看企业、访农户,问民生、谋发展,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饱含着对浙江大地和5500多万浙江人民的深厚感情,展示了求真务实、率先垂范的良好作风,体现了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伟大情怀。”

古往今来,能留传千古的文字都是情蕴深藏的。如今一些媒体关于领导活动的报道,往往过于关注领导的“强调指出”和讲话内容,缺了一点“人情味”,少了一些“现场感”。《浙江日报》这一长篇通讯,从标题到内文,处处渗透着“情”字,文章在不失厚重之余,更多了几分灵动与动人之处。很多网友不无感叹:“没想到党报的领导报道,也能让人看得心生感概、眼眶湿润,印象深刻。”

立足浙江,放眼中国——一条主线串起全文

浙江之于习近平,意味着什么?

赴中央工作之前,习近平曾担任浙江省委书记5年左右时间。浙江不仅是习近平第一次担任党委“一把手”的省级行政区域,而且这5年也是他后来作为总书记的执政理念在地方的系统探索与实践阶段。

对于这段经历,这篇通讯里这样写道:

“他说道:我在浙江工作时,省委就提出了‘八八战略’。这不是拍脑瓜的产物,而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发展战略,聚焦如何发挥优势、如何补齐短板这两个关键问题。不要口号化,口号化最终就是泡沫化。要抓实实在在的、有针对性的工作。他进一步提出,‘八八战略’和‘四个全面’在精神上是契合的。”

这是习近平在这次浙江调研期间,首次公开评价其在浙江主政期间提出的“八八战略”。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和国内外媒体来说,习近平在浙江的执政经历,仍然是值得关注的一个亮点和焦点。

另一方面,遵照总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谆谆教诲,之后的历届浙江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动摇、不停步,不懈怠、不折腾,认真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不断推进“八八战略”深化细化具体化,不断以新的成效彰显 “八八战略”的生命力,推动浙江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正如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一步一履总关情》配发的编者按所说:“今天看来,习近平在浙江的治理经验、行为细节的背后都大有深意。无论是治官,还是生态治理,其当下众多的执政理念与主政浙江时的思路是相通的。”

有鉴于此,这篇通讯立足“总书记执政理念在浙江的实践”这条主线展开。

——说到海洋经济:通讯从“把浙江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写到“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是习近平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

“2013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必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这个战略理念,在习近平主政浙江尤其是对舟山发展战略的谋划中就已凸显出来。”

从“海洋强省”到“海洋强国”,通讯的第一部分,详细回顾了2003年开始习近平历年到舟山就海洋经济主题进行调研的情况,梳理了他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思想脉络。

——说到文化建设,文章这样描述:

“对于文化建设,习近平一直非常重视。他在《之江新语》里这样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这一论述,与习近平后来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一脉相承。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文章还回顾了习近平在浙江期间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些重要活动和思想,以及当时浙江省委出台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的主要理念和重要论述。

——说到“美丽中国”,文章详细回顾了在习近平大力倡导下,浙江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来龙去脉,并一言以蔽之:“美丽乡村”已经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更是建设“美丽中国”一个精致的“标本”。

特别是关于总书记10年前在浙江省安吉县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文章进行了“原景回放”,并直接引用他在这次调研中的原话:“这很好。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

——说到干部作风,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更是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和精彩的论述,这也是《之江新语》中重要的内容。在这次调研中,总书记一边走一边看,一些脱口而出的话让浙江干部群众听着都很耳熟。正如文章写道:

“在同定海区新建社区村民座谈时,群众纷纷为村干部带领大家致富点赞。习近平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经常念叨的。在《之江新语》的《‘潜绩’与‘显绩’》一文里提到: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接着,这篇通讯回放了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经常深入乡村调研,详细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倾听广大群众对政策的落实度和对干部的意见建议等场景;回顾了他关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浙江省委、省政府如何建立并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等内容,充分展示了作为党的总书记一以贯之的群众观和政绩观。

……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后,他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次召开高效务实、新风扑面的决策会议,连续出台直指要害、广受好评的政策措施;他们鲜活的语言和文风也令老百姓耳目一新。这一系列举动,被海内外一些媒体称为“新政”,而在“新政”中体现出来的习近平执政思想,也成为理论界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而其中很多内容可以追根溯源至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

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和架构,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路,从总书记当下调研时的一言一行入手,寻找他在浙江工作时的相通和相似之处,梳理两者之间的沿袭脉络。这也正是此文的最大价值意义所在,或许这就是“学习小组”微信号“尤其推荐省部级领导干部看”的原因吧。

记录当下,回应历史——一个使命值得担当

当下的新闻,就是未来的历史。作为新闻人,如何记录下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时刻?

《浙江日报》党委、编委会自我加压,主动请缨,向省委领导请示要写这样一篇大通讯,并由当年习近平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跟随他的浙报专职记者“主笔”。

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写得很辛苦的稿子。除了当时总书记调研时的现场,更繁重的任务还在于大量案头工作,以及认真回忆和如何找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并结合当下具体党情、国情,去粗取精再加工、再创作。同时,写作过程中,当年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一步一履”、一点一滴、一事一情又浮现在记者眼前,对老领导的深厚感情也倾注于笔端……

有了这样的感情,报道前期记者就开始繁复的材料梳理工作,并结合总书记考察调研时的讲话要点,重温早年《浙江日报》有关报道、《之江新语》中的有关论述、当年习近平作为省委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及他担任总书记后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一步步确定了文章的结构和写作要点。

有了这些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文章内容也就更扎实,更厚重。

比如写到“海洋经济”这一部分时,记者回忆了当年跟随习近平考察海洋经济的一个个场景;从头到尾梳理了习近平从省委书记到总书记这么多年来,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所有公开的论述,专门用600多字的篇幅,重述了当年习近平踏上舟山群岛,进行海洋经济专题调研的情景和重要论述,过去与现在相互印证和呼应,找出“海洋强省”与“海洋强国”的内在联系,真正让报道更有独家的视角与历史的分量。

再如“美丽中国”与“美丽乡村”这部分内容,记者还回忆了当年跟随习近平多次深入农村调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特别是他连续几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一个场景,并逐一整理了《浙江日报》关于新农村建设等内容的重要报道,从头梳理出习近平履新浙江不久便提出的重大决策、执政思路、实施过程等,以及浙江省委十年不辍、坚持不懈描绘“美丽乡村”美好蓝图的脉络。

在浙江的几天考察,总书记感触良多。他说:“浙江生态环境保护,我有切身体会,在这里工作那几年投入了不少精力。这条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使绿水青山发挥出持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此外,这篇通讯还插叙了大量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的一些生动细节,力求在还原现场的同时,丰富其历史纵深感。文章在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中穿插跳跃,今昔对比间,一个更为有血有肉的领导人形象扑面而来,让文章显得更有层次感和历史感。

正如“学习小组”微信号所说,“这篇文章,将习近平当年在浙江的思路、工作,与当前发展、工作结合起来谈,很有呼应感。事实也证明,习近平当年的远见。”还有很多网友在这篇通讯后面留言、评论:“习总好!舟山好!浙江好!祖国好!”“习主席主政浙江期间一系列的成功实践,为今日之中国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事,是干实事的好领导。” “夙夜在政勤为民,克己守身树丰碑。打虎拍蝇除奸恶,纲纪重振唤清风。改革破浪正当时,浴火涅槃神州 跃。” ……

(作者周咏南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毛传来是浙报集团数字采编中心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通讯浙江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内容+”,为主流媒体赋能——浙江日报改版的实践与思考
打造舆论监督“升级版”——从浙江日报《一线调查》说起
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探索——以浙江日报的实践为例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