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2015-12-05王强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3期
关键词:动手物理实验教学

王强

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将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弥补了传统课堂的缺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更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物理实验提倡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发现的过程。物理实验的教学需要同学们相互配合,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小组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效率较低。可能的原因有:小组成员不和谐、配合缺乏默契、讨论激烈但完成任务效率低、学生对待小组合作学习态度不端正等。还有的小组成员之间个体差异较大,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

下面笔者就谈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及建议。

一、物理实验学习小组的组建

1.科学组建物理实验学习小组。学期初,科任教师邀请班主任、学习委员、课代表对全班学生按性别、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小组(4人为宜),在此基础上,每两位学生自愿组合成“一对红”。学校实验台两人一桌,可以同桌讨论、合作完成实验,也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前后实验台4人小组共同完成。组内平等,不设组长,强调学生权利(讨论的权利、动手操作的权利等)平等,每个人的义务(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实验仪器)也平等。

2.认真做好学习小组的培训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能顺利实施,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工作。可以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讲清合作规则;也可以观摩高年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和自觉运用必要的合作技能,例如,如何讨论、倾听和表达等,提前对学生进行培训,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学生态度不端正、气氛不和谐等因素造成的小组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实验前教师要精心准备

实际教学中,一说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师就撒手不管,一“放”到底,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得不到应有的指导,陷于盲目、无绪的状态。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不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反而比传统教学更需要教师做充足的准备工作,更需要教师高超的启发、引导能力。

1.硬件的准备。实验之前,按照各班小组数量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供学生使用。

2.“软件”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极易陷入“假探究”、“假讨论”、“假合作”的怪圈,原因是没有深挖“物理实验”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落实上教师没有下足功夫,教师应该在实验前精心设计该实验相关的问题,对设置问题和正确引导学生方面加以重视,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下面以实验案例具体加以说明。

案例一:探究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问题1.拿到弹簧测力计,你首先观察什么?

问题2.阅读教材,注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读数时注意什么,测量结果怎么记录。

问题3.与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点?你为什么要这样比较?

问题4.记录数据的表格应如何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问题5.教材上为什么设计了G-m坐标系?画出G-m图象后你又有什么发现?

问题6.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代表了物体的重力呢?你能探究它的测量原理么?

点评:针对学生已有经验,设置问题1、2可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纠正错误;通过问题3可以教会学生比较和归纳的学习方法,为以后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打下基础;问题4可以培养学生初步设计表格的能力,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导学生由“学会”跃为“会学”;问题5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示物理规律的能力。问题6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在学习了二力平衡知识后,进一步加以解决。

实验前我们将这些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未完成的问题,以渴望、迫切的心态进行实验。

三、实验中教师要一放一收

1.“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做,鼓励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动手、都动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因此,在组建小组时我们强调以2人小组为宜。实验时,每次以一人为主(操作),另一人为辅(配合操作、观察、挑毛病、发现问题),轮流做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稳定的学习共同体,使大家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都得到提高。

2.“收”——教师要认真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教师的注意力要集中在小组成员的实验操作上、小组成员的配合上,要认真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为小组合作评价、实验课评价做充分的准备。此外,对于出现问题的小组要及时干预,避免出现部分学生不动手、小组成员学习行为失衡的情况。

四、实验后小组合作交流与评价

小组合作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实验的收获、成果。大家可以交流各自的实验心得、意外收获、灵感、实验结果,也可以提出自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改进,也可以提出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失误,大家共同注意。可以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助解决。

2.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评: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收获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组内评价:在“一对红”小组内,对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合理、公平的评价,鼓励、赞扬为主,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维护小组的团结。

教师评价:侧重合作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既要表扬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小组的成长,也要为表现不好的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督促小组的成长。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动手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留言板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