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下在高中开展大型网络课程可能性研究

2015-12-05俞乔桢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7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慕课互联网

俞乔桢

摘要:自2012年以来,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因其大规模和开放性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互联网领域的争论焦点。对MOOC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既是MOOC当前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MOOC发展已成必然。

关键词:MOOC;慕课;互联网;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255-03

一、引论

自2012年以来,MOOC在全世界开始流行。成千上万的人同时通过开放网络学习同一门课程,互相协作,信息共享,这一崭新的教学方式迅速地改变原有的课程结构、组织和考试安排,同时也对全世界的高等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府纷纷表示加入MOOC。

目前,我国也在部分高校开展对MOOC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但这同样也显示出中国MOOC教育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MOOC的背景介绍与基本特征

(一)MOOC背景介绍

2012年,Coursera(斯坦福大学创立)、Udacity(斯坦福大学创立)、edX(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创立)这三驾马车拉开MOOC全球热潮的序幕,引领MOOC井喷式发展。毋庸置疑,融合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Online(在线)、Course(课程)四大元素的MOOC,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易获取性,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完整的学习体验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充分展示出开放教育资源运用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结合的种种可能。

(二)MOOC的基本特征

1.大规模。大规模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规模上,从三大MOOC平台的注册人数来看,截至2013年7月,Coursera的注册人数超过400万,Udacity的注册人数超过100万,edX的注册人数超过90万。虽然课程完成率较低,但就其注册人数而言,比整个MIT在世校友的总数还多。

2.开放。开放首先体现在对学习对象的全面开放,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柯蒂斯·邦克(Curtis Bonk)力陈“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正在不断变革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史静寰教授认为:“只要具备基本的上线条件,鼠标轻点,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轻易地学习一流大学和大师的课程;网络连通,不论阶层、肤色、各个人种都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同行交流。人们多年来梦想的教育形态——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自己的节奏学习,并即时得到学习反馈,在MOOC教育的平台上似乎有可能成为现实。”其次是教学与学习形式的开放性。Coursera联合创始人科勒指出,他们的平台所提供的课程是在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理念的基础上,通过10分钟左右的短视频课程、高频率回顾性(巩固性)测试、与学习材料的深入互动、家庭作业、作业批改、问答平台、线上互动等整体建构而成的。MOOC利用Wiki、YouTube、Google、Facebook、微博以及其他社会软件和云服务,促进讨论、创建和分享视频及参与其他所有活动。这些足以充分展现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开放互动。

3.在线。在线首先是教育机构或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其次,在线意味着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线条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且能够及时得到学习反馈。再次,在线意味着经济实惠。最后,在线意味着可以适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便于在大数据(Big Data)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情况,跟踪学生的学习生涯,探讨学习与认知规律。

4.课程。首先,在课程的组织方式上强调“翻转课堂”,也就是将课堂内与课堂外师生的、教与学的时间进行重新安排。在这种学习模式中,课外时间从过去让学生做作业,“翻转”为现在让学生在线或线下自学或者协作学习教师预录的教学内容,针对学习疑虑提问,使得课堂内的时间从过去由教师讲授知识“翻转”为现在由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讨论或进行问题答疑,从而将课堂的主导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现以问题或项目任务为导向的学习。其次,在课程的内容上强调重组。各学科和各专业领域的专家、教师可以将先行编制的多样化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料上传到MOOC平台上。这些设计之初未必相互关联的学习资料可以单独作为学习单元,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意义、目的进行重新整合,聚集成为具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学习单元集,实现课程资源的再利用。

三、关于高中开展MOOC教育的设计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在当前互联网广泛运用和信息大规模共享,以及MOOC教育在全世界高等教育范围内流行的背景下,于中国国内大规模开展高中层面的MOOC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高中MOOC教育的可行性和发现开展MOOC教育存在的潜在问题,对该项问题的后续研究做出启发和引导作用。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就必须调查MOOC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MOOC的了解度、接受度,以及对其的需求与展望。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从宏观角度分析国内高中生对于MOOC的了解基础及对高中开展MOOC的接受度和看法,如有待改进的地方或是硬件条件的不足。同时,问卷调查以其匿名性,确保调查结果能够基本排除作者的主观观点,保障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与可信度。同时,为了能够更加明确地分析各问卷特异性背后所包含的普遍性,得出普遍、客观的结论,势必要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广泛发放问卷。当然,问卷的回收率也要有所控制,最好保持在85%以上。

在获取调查数据之后,还需要将其汇总成表格的形式,方便具体汇总时能够更加直观明了地使用数据。除此之外,由于数据量较大,为了进一步使表格更加简明易懂,结合自己的需要绘制相关图表,也是必要的。

四、关于在国内高中开展MOOC教育的可能性探讨

为了探讨在国内高中开展MOOC教育的可能性,必须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观察MOOC在高中的普及度和高中生自愿参与MOOC的人数比例。同时,作为经验丰富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对于开展MOOC的赞同与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一)学生卷

依据当前中学生对于MOOC的了解度,即在线网络授课这一概念在中学生层面上的普及度基本上算作五五开,43%的学生表示对MOOC有一定的了解,而57%的学生选择“不了解”。虽然MOOC概念在高中范围内的普及度并不是很高,可以说对于开展MOOC教育而言是一个稍显不足的比例,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国内对于MOOC研究进行深入和深化而得到基本解决。

通过具体数据,除去6%未选择的学生,75%的人表示如果高中开展MOOC教育,他们将会愿意参加,而19%的人表示不愿意参加。这说明学生对参加MOOC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高。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两个选择不愿意参加MOOC的学生是曾经参加过MOOC教学的,也就是说这两个人可能是特例,但该现象仍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学生身上,对开展MOOC仍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目前,通过学生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学生大体而言是欢迎MOOC这一崭新的教学方式的。

(二)教师卷

本调查主要研究教师对MOOC的了解度以及对在高中开展MOOC教育的赞成度。首先,从MOOC的普及度分析,或许是因为从事教育工作,信息渠道较为多样,了解MOOC的教师比例比学生高出不少,达到85%,这对开展MOOC教育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MOOC在教师中有良好的基础,更加方便MOOC的开展。同时,教师对开展MOOC教育的赞同度与学生几乎相同,76%的教师赞同,剩下24%的人选择“不赞同”。这说明大部分教师是乐于看到MOOC在高中的开展的。这对于在高中开展MOOC来说,意味着其在高中曾有良好的接纳基础,实施的成功率较大,开展后的学生和教师的适应度也比较好,结果相对比较理想。

(三)关于开展MOOC仍存在的不足的探讨

1.对于学生意见的汇总。

图1显示,大部分不愿意参加MOOC的学生倾向于选择“没有时间”,同时也有近半数学生选择“没有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无法获益”。可以说,这三个原因是导致学生不愿意或是无法参与MOOC教学的主要原因。

图2是对于改进方案的汇总。可以看出,主要的热点集中在趣味性、种类、学分和时间上。课程的趣味性和种类,毋庸置疑是课程吸引力的核心,不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多新颖、多有效,如果缺乏实际内容,那也不过是空壳子,不会有任何的吸引力,因此,增加课程趣味性和课程种类,是两个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

另外,时间和学分也是更加现实的两个问题。关于时间,正好与“不参加MOOC的理由”中的“缺少时间”相对应。确实,必须承认当前高中课业负担极其巨大,因此,高中生的时间可以说是相当紧张的,使得以课程时间安排变成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个实际问题是关于MOOC的学分。先前选择不参加MOOC的人中有23人选择“无法获益”,结合中国国情来看,当前教育太过于功利化,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单纯地对知识的需求已经不再是驱使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MOOC的学分问题必须摆上台面讨论。

此外,对于课程难度的需求选择“其他”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生有一人建议优化操作,目前已有的MOO的操作,包括国内的“微课”,其操作方式基本上是针对大学生,而对中学生而言,这种操作方式可以说是较为复杂难懂的,因此,MOOC操作的精简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问题。

2.关于教师意见的汇总。

图3显示,反对开展MOOC教育的教师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条:(1)课程质量良莠不齐;(2)学生不会认真参与;(3)影响学习。

图4显示,教师对于MOOC的改进意见从教师的改良意见中不难看出,对“会影响学习”和“学生不会认真参与”的担忧以建议“增加学生监督手段”和要求“和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形式给予体现出来。

关于增加监督学生的手段,虽然MOOC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调控和自律,但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参与MOOC教学,而教师中要求增加监督手段的意见占了多数,反映出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因此,塑造富有中国特色的MOOC教育,必须考虑添加相关的监督方式。

(四)关于学校硬件条件的调查和探索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硬件条件不是很完善,主要的原因是学校资源不足,但可通过学习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模式,让各学校之间共享特色资源,共同开展研究,防止因资源不足阻碍MOOC开展。另一原因是网络环境稍有不足。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必须要很快得以解决。

五、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MOOC开展的可能性,并提出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一些建议,供教育机构决策者参考。就结论而言,我国高中大规模开展MOOC完全有可能,因此,建议教育部门:第一,出台对资源共享学校的鼓励政策,以提高各学校加强合作、共享教学内容、教学人才等资源的积极性。第二,对学校加强课程系统化建设提出专业性的标准规范文件,保证学校间共享和联合的便利和易用。第三,基于中学网络环境的现状,可以在有条件的学校多开展一些MOOC试点,为大规模开展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浅析互联网对中学教育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2).

[2]MOOC对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

[3]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慕课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