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5-12-05魏东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7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度

魏东霞

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仅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推动及引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测方法,利用音频视频手段,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焦虑度,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交际能力;学生参与度;评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209-03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交际沟通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英语口语的表达上,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高职学院英语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更是一项职场技能,在社会用工招聘和学校招生中成为一项重要的外语水平指标。

一、英语交际能力

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1971年他首次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语法能力: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即遣词造句的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适当理解、表达话语的能力;(3)语篇能力: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4)策略能力:加强交际效果或弥补由于缺乏交际能力等因素引起的交际中断所使用的策略,即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外语教学家Terrell(1977)也认为,交际能力是学生能够理解在真实交际环境中母语使用者向他表达的要点,以及做出母语使用者几乎不费力就能理解的以及没有误导性地影响到交际的致命性错误的应答。

对于如何评判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孙玮钧(2012)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调查,从自然性(10%)、丰富性(20%)、发展性(20%)、适应性(10%)、交际性(20%)、发音(10%)和语法(10%)七个方面对其进行量化,每个方面又分为1分、2分、3分、4分、5分。总体来看,尽管每个方面进行了量化,但是每一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自然性、丰富性、适应性、发音及语法中都涉及到了词汇的发音及正确运用;在交际性中,主要侧重了非语言方面的交际—体态语言及话语的轮换等,在发展性方面主要侧重了语言的流畅度及逻辑说理能力。

但是语言的使用是一个综合的应用过程,很难做到逐一量化地进行评判。笔者认为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还应该包括其他方面如:肢体语言、交际礼仪、交际策略等。根据以上的定义和测评标准笔者认为:培养交际能力要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依托语言或非语言进行交流,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语言信息的传递,并最终解决了问题,其他的指标应仅供参考。

二、对英语交际能力理解存在的误区

(一)学习者对英语交际能力的错误理解

有些英语学习者错误地认为英语交际能力就是要发音标准、语调自然、词汇量丰富、无语法错误,他们担心由于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好会丢了面子,所以干脆不说;有些是知识面较窄,没有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不知道说什么,无话可说;还有一些人认为只要听得懂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只会用英语读和写,却无法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哑巴英语。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仅把口语当作一门课程去学,最后考试及格就可以了。即使现在很多考试加入了口语考试,但是学生也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语言就是用来交际的工具,掌握英语口语交际就是掌握了一门技能。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词汇量不够,没法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有些老师抱怨学生的词汇量不够,不能够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参与到讨论中来。甚至有的学习者认为:讲英语要用“高级词汇”,即不常用的晦涩难懂的单词。还有些学生认为说英语要有真实的语言环境,或者不认可老师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拒绝参与。

(二)英语交际教学方面存在的误区

老师对英语交际的认识也各不相同,传统的教学把大部分的关注度放在了语音语调方面,忽视了交际进行中有效信息的传递,过多地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法,既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让信息的传递中断,又增加了学生的焦虑感,阻碍了信息的传递。

老师认为学生的输入不够,特别是词汇量及语法方面不足,导致了老师在口语课堂上偏重词汇量及语法的输入,单方面灌输难以让学生在实际的交际操练中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不能进行实现有意识的吸收。尽管很多教育者也在进行多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的尝试,比如体验式教学,利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但是往往只有实践,没有反思,因为口语说完就忘的特点会让学生无法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且老师在讲解指导时也无法直观进行,时间长了,没有多少提高,学生也会有厌倦心理;甚至,多次错误地重复会让错误出现“石化现象”,很难改正,也有一些教育者尝试进行积极反馈,利用课堂展示(presentation)和课堂演示(performance)相结合的教学法,但是这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无法在有限的课堂内完成,而且在课后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也只是完成任务,仍然不能得到老师及时地指导与反馈,没有及时的反馈就无法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在英语口语评测中,大部分是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结果式评测,包括很多外教的授课,仍然把口语当成一门普通的课程进行考评。由于口语的即时性,老师对于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最终学生关注的是分数,而不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上没有有效的互动,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度

对于学生不愿说、不敢说的状况,笔者认为首要任务是降低口语交际的焦虑度。大多数研究表明,焦虑对学业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自尊心都存在负面影响,焦虑使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降低(徐湘平,2007)。

Krashen(1982)的“情感过滤说”认为情感因素就如一堵屏障,妨碍着学习者外语习得的成效。情感因素的干扰越大,其习得语言能力越小。因此,为了减轻学生课堂语言焦虑感,教师就必须创造一个过滤程度较低的语言环境,以克服他们的紧张心理,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Krashen还指出:外语学习的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进行i+1的输入(可理解的输入)。

首先要让学生对英语交际有正确的理解:英语只是一种工具,学习的目的就是用来完成想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仅仅为了显示自己的语法语音多么正确。有时候能达到交际的目的,甚至不需要完整的句子或语法正确的句子,在特定的环境下,只需使用你的体态语言及相关的关键词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这是成功的交际。比如,在超市寻找物品,只要简单的关键词再辅助以体态语言或语调,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英语交际不仅包括语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借助语言及肢体语言或其他语言策略有效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

另外,要降低焦虑就要不怕丢面子。李扬的疯狂英语训练营让我们意识到怕丢脸是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客服的障碍。只有丢掉了表面的“怕”,才能获得成功交际者的脸面。尽管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像疯狂英语训练营那样去喊去吼,但是至少要把音量提高到让所有人都能听到的程度,让自己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再在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下进行针对性练习,比如错误的发音、词汇或句式的应用等。

再者,正确认识英语交际中的词汇量:对于需要多少词汇量才能理解《走遍美国》—这部涉及美国各地风土人情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生活化英语教学节目,刘慧云(2013)经过研究发现“如果学习者掌握了专有名词和边际词,学习者只需要认识最常用的2000词族即可达到96.53%的词汇覆盖率……如果学习者认识专有名词、边际词和表外词,学习者只需认识最常用的2000词族就可以达到97.15%的词汇覆盖率,认识最常用的3000词族就可以达到98.53%的覆盖率。通过观看视频学习《走遍美国》只需认识最常用的2000词族就可以理解其中95%的词汇,这是学习者很容易就可以达到的接受性认知词汇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日常的交际中,词汇量的需求没有学习者认为的要到达几万才能开口讲英语。美国学者GeorgeZipf(1949)首次提出的“语言经济原则”也认为人们交际时总是倾向于选择既能满足言者完整表达又能满足听者完全理解所需的最少的语符。特别是口语中不要选择复杂的词汇,只要能用简单的词汇达到沟通的目的。当然,在交际的过程中,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接受对方传递的信息,包括词汇。所以认清楚词汇在口语交际中的使用原则,就不会过度担心自身的词汇问题。

教师的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态度,如果教师过多地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学生就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要对学生的语音语调有容忍度,毕竟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英语学习背景及学习基础必然会不同,所以语音语调的学习也会有差别,要容忍有口音,发音不标准,适当引导学生改进;;但是对于错误的发音要进行纠正,毕竟发错了音别人是无法理解的。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用现有的词汇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完整,让逻辑关系更清晰,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用汉语,教师作为一名翻译来帮助学生完成他的意思的表达。当然,还是要多鼓励学生多讲英语。

充分利用“支架”(scaffolding)理论,帮助学生。学生可以凭借由教师、同伴以及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一旦他们能独立完成某种任务,这种辅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支架,不再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支架”理论主要通过有效的师生对话的互动形式,帮助学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教师的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中可以得到提高。支架理论不仅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而且也注意培养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能力。支架理论把“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策略与“同伴”教学法结合了起来,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方互动。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口语教学中,班级人数过多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够很好地展开,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教学基本以结果式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直接导致有的学生课堂不参与,只在最后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参与。笔者认为,结果式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学生与老师评价相结合,同时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横向比较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但是只有横向比较会让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有压力,焦虑感增强,阻碍课堂的积极参与,所以要加强纵向比较,即让学生在实践中比较自己的表现,意识到自身的进步和提高,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在考评项目的设计方面,应通过听觉、视觉等多感官刺激和多形式试题内容,为学生创造较为真实、轻松的语言交际环境,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友好界面,从而有效缓解他们的情景焦虑,使他们发挥出真实的水平(李玉平,2007)。

鼓励与评论同时进行:老师的评判不要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或给个分数。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老师要多鼓励,但也要进行批语式评论,让学生认识到不足,引导他们如何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哑巴英语让学生的参与度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推动作用。语言学家Swain认为教师的推动(push)作用在课堂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采用多种方式,推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只有在参与中,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分析目的语的语法、结构以及用法,因而能产生超越目前语言能力的效果,即“i+1”的输出。

利用支架理论,提供一定量的输入:教师应提供特定场景下的对话,词汇、句式等,进行倾听模仿,根据相似任务进行练习巩固;利用小组练习完成既定任务;利用音频视频资料及网络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输入,特别是交际礼仪及交际文化类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基础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自由演讲。

教师要提供一定量的输入,但是学生一定量的输出同样也会促进自身的输入。Swain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的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近几年兴起的体验式教学也体现了语言输出的反驳作用,学生在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中亲身体验,通过参与、观察、教师引导、互评自评等形式促进个体的提高。

多样的考评方式迫使学生不得不参与,考评方式的多样化迫使学生不得不参加,即使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及格,但在随着参与感的增强,学生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录音或录像全覆盖,把每个人的表现记录下来,随机抽查,进行观摩,比较,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包括语言的使用及体态语言,交际策略,如话题的转换,礼貌邀请等。

利用音频视频手段,积极反馈:在各种英语口语考试,如BEC、IELTS、TOEFL、CET4及CET6,大规模使用了录音设备进行测评,这种手段可以短时间内大批量录制所有考生的口语,同时又可以在考试后让评判老师反复听,比较客观的进行等级评定;在一些英语口语比赛中也会使用到音频视频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所看到的东西,只能记住20%;对于所听到的东西,常常也只能记住40%;对于那些既能看到、又能听到、还能直接动手做的事情,则常常可以记住75%或更多。视觉和听觉是我们接受信息最主要的途径;而多种感觉器官并用,更有利于信息接收(Lindstrom 1994)。所以把音频视频手段引入英语口语课堂,可以让学生无形的瞬间的语言表达变成有形,可以反复听,反复观摩,让老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修正。老师有效地讲解及反馈也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反驳作用,从而真正提高输出的质量。

四、结束语

笔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了英语交际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主要从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英语交际是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只有不断进行实践,克服心理焦虑,才能很好地利发挥语言原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慧云.《走遍美国》词汇要求调查[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3).

[2]徐湘平.焦虑情绪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邬庆儿.国内英语口语研究十年:现状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4]李玉平.大规模计算机辅助英语口语测试效果实证研究[J].外语界,2009,(4).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度
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参与度评价研究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
数学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度
论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
对植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