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北晋语声母的特点

2015-12-05支建刚

关键词:晋语豫北林州

支建刚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 300074)

豫北晋语指分布于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有入声的方言,即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该片方言处于晋语和中原官话接触的前沿地带,东侧、南面为中原官话郑开片、洛嵩片,西侧为中原官话汾河片,北面为晋语上党片以及晋语邯新片磁漳小片。[1]豫北晋语具体包括安阳市、安阳县、林州、汤阴、鹤壁、淇县、卫辉、新乡市、新乡县、延津、辉县、获嘉、焦作、沁阳、修武、博爱、武陟、温县和济源等19市县。总面积约为16,309平方公里,使用人口约为1140万。

在系统调查豫北晋语19市县50个方言点的基础上,本文对其声母特点加以介绍。具体涉及的50个方言点均为区县或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文中取消“区、乡、镇”字样,采用“大地名+小地名”形式表示,例如安阳文峰、焦作王褚、济源玉泉等。

一、古全浊声母的今读

(一)规律性今读 中古並、奉、定、从、澄、崇、船、群、邪、禅、匣等11个全浊声母在今豫北晋语中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时,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这与周边中原官话郑开片、洛嵩片的情形一致。[2]豫北晋语古全浊声母今读实例见表 1。

(二)例外性今读 极少数仄声字读作送气声母。如:“造”,古从母上声字,在林州城郊、淇县朝歌、获嘉城关、焦作王褚、济源玉泉、济源坡头等方言点读作[ ʦhɑoɔ]/[hɑuɔ];“ 撞”, 古澄母去声字, 在温县温泉、获嘉城关、淇县朝歌、林州城郊等方言点读作[uɑŋɔ];“ 柩”, 古群母去声字, 在鹤壁淇滨、 获嘉城关、获嘉亢村、修武城关、武陟木城、温县温泉、济源玉泉等方言点读作[ʨiouɔ];“ 捕”,古並母去声字,在鹤壁淇滨、淇县朝歌、 沁阳沁园、 修武城关等方言点读作[ɔphu]。

表1 豫北晋语古全浊声母今读实例

另外,地名中也反映了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仄声送气的现象。最为典型的当属“汤阴”一例。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荡阴县,后来改荡阴为汤阴,关于具体时间目前有两个线索:其一,据《河南省区县沿革简表》(不著纂修人、未刊年代)载隋以前为“荡阴”,开皇6年改为现在的写法;其二,据《太平寰宇记》载“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水微温又改名汤阴”。汤,古义热水、开水,与温水有别。因此第二条的改名理由恐不可靠。最有可能的还是语音上的因素。荡,古定母上声字,清化后读送气声母,今武汉、南昌、梅县等方言均是如此。“汤阴”很可能是后人循音改字的结果。

少数邪禅母字在北京话中读塞擦音声母,但在豫北晋语中读清擦音声母。例如,辞,邪母字,今获嘉城关方言白读[csɿ]; 囚,邪母字,今淇县朝歌、 济源玉泉、 获嘉城关读[cɕiou]; 泅, 邪母字, 今淇县朝歌读[cɕiou]; 常, 禅母字, 今济源玉泉、 济源坡头、 济源王屋、济源下冶、济源邵原、沁阳沁园、沁阳常平、沁阳柏香、焦作王褚、温县温泉、温县番田、温县武德、武陟木城、 武陟詹店、武陟小董、修武城关、修武西村、辉县吴村、博爱清化、博爱寨豁等地用于姓氏时读[ʂ-]/[ s-]声母, 用作副词时读[h-]/[ ʦh-]声母。

个别邪禅母字在北京话中读擦音声母,但在豫北晋语中读塞擦音声母。例如,殊,禅母字,除鹤壁淇滨、延津城关读[-]声母外,其他 48个方言点均( 至少白读)读[h-]/[ ʦh-]声母。 饲, 邪母字,今沁阳沁园白读[cʦhɿ], 文读[csɿ]。 嗣, 邪母字, 今焦作王褚读[cʦhɿ]。

二、古轻唇声母的今读

(一)淇县黄洞方言的非敷奉母今读[x]声母,与晓匣母洪音字声母相同 具体实例如下:

非母:府cxu |废 xueiɔ|飞cxuei|否cxu |法 xuAɁɔ反cxuan |分cxuən |放 xuɑŋɔ

敷母:麸cxu |肺 xueiɔ|费 xueiɔ|副 xuɔ|泛 xuanɔ|翻cxuan |芳cxuɑŋ |丰cxuŋ

奉母: 父 xuɔ|肥cxuei|负 xuɔ|乏cxua |饭 xuanɔ|佛求~cxu |房cxuɑŋ |服 xuoɁɔ

黄洞的情况在豫北晋语中属于孤例,其他49个方言点均无此读。淇县黄洞地处太行山余脉环绕之中,地理上四面环山,“绝对”封闭,该方言的使用人口只有大约13000多人。结合周边方言非敷奉母皆读[f]的语言环境,我们认为黄洞方言读[x]应该不是自身演变的结果,极有可能是晋语腹地移民的结果。

(二)微母字的读音 豫北晋语微母字的今读存在着区域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

第一,全读[v]声母。这种情况集中分布于豫北晋语的西部地区,具体方言点有:

济源玉泉济源王屋济源坡头济源邵原济源下冶温县温泉温县番田博爱清化博爱寨豁沁阳常平沁阳紫陵沁阳柏香武陟小董焦作王褚

第二,全读零声母。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分布于豫北晋语的中部地带,具体方言点有:

汤阴五陵鹤壁淇滨淇县朝歌淇县黄洞辉县吴村卫辉城郊卫辉庞寨卫辉狮豹头获嘉城关获嘉徐营获嘉亢村延津城关延津胙城延津榆林修武岸上武陟詹店

第三,部分读[v]声母,部分读零声母,或者兼有两读。这种情况以豫北晋语北部的安阳地区较为集中,其他地区也有分布。具体方言点有:

安阳文峰安阳铜冶安阳马家安阳吕村汤阴城关林州城郊林州任村林州临淇林州东姚鹤壁山城新乡平原新乡小冀 修武城关修武西村辉县城关辉县上八里辉县南村沁阳沁园温县武德武陟木城

豫北晋语微母字的读音见表2。

(三)个别非组字今读双唇音声母 如淇县黄洞“ 孵”读[ puɔ],“ 甫”读[cphu]。“ 束缚”在获嘉城关说[uəɁɔpeɔ], 在安阳文峰说[ suoɁɔ·po]。

表2 豫北晋语微母字的读音

?

三、精组与见晓组的今读

精组与见晓组的今读主要表现为尖团分混与细音腭化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多有交叉。我们先介绍系统性较强的尖团分混现象,后交代除尖团分混外与腭化相关的问题。

(一)尖团分混 豫北晋语大多数方言点不分尖团。少数方言点分尖团,它们是:

林州城郊林州任村林州临淇林州东姚安阳铜冶安阳马家延津城关济源坡头济源下冶

这些方言点的尖音和团音的形式较为常见,即古精组在今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前读为[ʦ]组,古见晓组在今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前读为[ʨ]组。豫北晋语尖团分立的实例见表3。

豫北晋语尖团分立的现象集中分布于林州及其附近、延津、济源南部三个地区,即都处于豫北州、开封、濮阳以上河南、邯郸、邢台以上河北、黎城、平顺、壶关、陵川、阳城以上山西等尖团分立地区包围着。以上是共性。同时,三个地区的尖团分立现象也存在差异性,具体情况是:

表3 豫北晋语的尖团分立

林州全境及安阳铜冶、安阳马家一带的尖团分立与晋东南、冀西南的尖团分立连片分布,可视做腹地的晋东南方言在音类上存在牢固的分流迹象,音值上存在多种对立类型, 如:①尖[ ʦ ʦhs]:团[ c chç]; ②尖[ ʦ ʦhs]:团[ c chɕ]; ③尖[ ʦ ʦhs]:团[ ʨ ʨhɕ]; ④尖[ tʃtʃhʃ]:团[ ʨ ʨhɕ]; ⑤尖[ ʨ ʨhɕ]:团[c chc]。[3](P14)加之林州又有大山作屏障,因此该区域的尖团分立是较为强势的。

济源坡头、济源下冶与延津城关的情形相似,在豫北晋语一侧都没有大片腹地做支撑,但它们却与中原官话核心区关系密切。济源坡头、济源下冶与黄河对岸的洛阳、渑池、新安、孟津、巩县及其以南大片区域呈现出连片分布的尖团分立现象,但由于隔河孤例存在,仅可视作河洛方言(洛嵩片)尖团分立扩散波的末端。延津城关与封丘、长垣、原阳及黄河对岸的郑州、开封市、荥阳、中牟等地区也呈现出连片分布的尖团分立现象,但它处于郑汴(郑开片)方言尖团分立扩散波的边沿。因此,济源坡头、济源下冶、延津城关三处的尖团分立较为弱势,极易变成不分尖团。

另外,济源邵原、济源王屋以及济源坡头三点的精组深臻摄开口三等舒声字今读开口呼,其声母与见晓组深臻摄开口三等字今读有所不同。以济源邵原为例:津[cʦc] ≠巾[cʨi], 秦[cʦh] ≠勤[cʨhi], 进[ ʦɔ]≠近[ ʨiɔ], 心[cs]≠欣[cɕi], 等等。 由于目前判断尖团音的标准多落脚在介音[i]、[y]上,因此,以上现象算不算尖团分立,姑且存疑。

(二)细音腭化 汉语方言中端系与见系细音字的腭化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与北京话相比,豫北晋语中的精组、见晓组细音字有超前腭化和保守未腭化两种情况。

1.超前腭化。超前腭化现象分见于精组与见晓组的部分字中,以精组臻、通摄较多。精组的实例见表4。

此外还有部分地点的部分字超前腭化,如:

表4 精组细音字的超前腭化现象

见晓组超前腭化的实例较少。例如大多数方言点称说“彩虹”为“ 虹[ ʨiɑŋɔ]”, 副词“刚”读[cʨiɑŋ]。这在北方很多方言中较为常见。

2.保守未腭化。

泥母细音字的声母在官话及晋语很多方言中都已腭化为[ȵ],豫北晋语惟安阳吕村一点尚未腭化。例如:泥 ni|女cny |娘cniɑŋ |宁 niŋɔ|年cniã。

精组个别字较为保守,依然没有腭化。例如:“嚼”在获嘉城关、 修武城关读[cʦuʌ], 安阳文峰读[cʦuo];“ 剿”在沁阳沁园读[cʦhɑo], 温县温泉读[cʦhɑu], 武陟木城读[cʦhɑɔ], 淇县朝歌读[chɑu], 获嘉城关读[cʦhɔ]。

见晓组个别字较为保守,依然没有腭化或者处于文白竞争阶段。例如:大部分方言的“杏”读[ xəŋc],“ 卡~住”白读[ɔkh], 文读[ɔʨhia]。

四、知系声母的今读

(一)知庄章组声母的分合 豫北晋语古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可以分为合一型和二分型两种情况。合一型的方言有安阳文峰、汤阴城关、辉县城关、沁阳沁园、淇县朝歌、卫辉城郊、获嘉城关、林州城郊等。二分型的方言有修武城关、焦作王褚、武陟木城、济源玉泉、温县温泉、鹤壁淇滨、新乡平原等。总体来看,合一型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及沁阳沁园,二分型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无论是合一型还是二分型,根据具体音值又可以分为多个次类。[4](P30-31)由于情况复杂,音值多样,我们拟另文专论。

(二)日母字的今读 中古日母字在豫北晋语中的读音可分为止摄开口字和非止摄开口字两种情况来观察。

1.止摄开口日母字

止摄开口日母字主要有“儿而耳饵尔二贰”等,其发音在豫北晋语中基本一致。如果从音值上严格区分的话,有两种情况:

第一,读为自成音节的舌尖后浊边音[ɩ]。其中,林州城郊、林州任村、林州东姚、林州临淇及其周边地区的[ɩ]最为重浊,发音时舌尖背面大面积紧贴硬腭,音色阻滞而沉闷;淇县朝歌、鹤壁淇滨等地的[ɩ]稍微“轻浅”,发音时舌尖轻抵硬腭,较为省力。

第二,以[ɩ]为声母,韵母是一个不很明显的央元音[ə],即“ɩ+元音”的结构。如新乡平原、辉县城关、修武城关、武陟城关、焦作王褚、沁阳沁园等地。[ə]是在除阻阶段带出的后衍音,并不是真正的韵母。

2.非止摄开口日母字

豫北晋语非止开三日母字的声母读音有四种情况:

(1)读[ʐ]。 如林州城郊、获嘉城关、焦作王褚、修武城关、济源玉泉、获嘉亢村、武陟木城、鹤壁淇滨等方言点。其中鹤壁淇滨部分字有[ ʐ]/[ z]两种变读。

( 2)读[ z]。如安阳文峰、汤阴城关、淇县朝歌、辉县城关、卫辉城郊、沁阳沁园等方言点。

( 3)大部分读[ z],少部分读[ ʐ]。 如新乡平原。

( 4)读[ ʐ]和[ v]。如温县温泉。具体指开口字和部分口语中不常用的合口字(如“乳儒戎芮茸”等)读[ʐ]声母;常用合口字(如“擩如软闰褥”等)及开口字“ 入”读[ v]声母。

豫北晋语非止开三日母字的读音见表5。

另外,“ 闰润”在安阳文峰、 鹤壁淇滨、淇县朝歌、卫辉城郊、新乡平原、获嘉城关、获嘉亢村等方言中读零声母,为特殊情况。

表5 豫北晋语非止开三日母字的读音

五、古影疑母开口字的今读

(一)古影疑母开口一二等字(包括“讹牛”等)读[ɣ-]声母 具体实例见表6。

这类情况也广泛存在于晋语上党片的长治、潞城、平顺、壶关、屯留、长子、晋城、阳城、陵川、高平等市县。[5](P20)

表6 豫北晋语影疑母开口一二等字的读音

(二)三四等疑母字(除“牛”)大部分读零声母,部分方言的少数字读[ȵ-]声母,如逆、凝、倪、孽、虐、疟等,具体读音见表7。

少数字读作[ȵ-]声母的情况,可能是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或者直接借自普通话,也可能是受到晋语上党片和中原官话汾河片等方言的影响。

六、结语

山西晋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有多种形式,有的今读送气清音,有的读不送气清音,有的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有的平声不送气、仄声送气,而豫北晋语内部很一致,古全浊声母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时,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就古精见组的今读而言,山西晋语尖团音的音值多种多样,精见组的音值既有存古现象,也有超前发展,这些丰富特点在豫北晋语中很难见到。另外,豫北晋语止摄开口日母字的读音除与晋东南晋语部分方言相同相近外,与晋语其他区域不同。总体来看,豫北晋语受到中原官话和冀鲁官话的冲击,相对于韵母和声调而言,其声母基本与官话处于同步发展阶段。

表7 豫北晋语部分三四等疑母字的读音

[1]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中国语言地图集[Z].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

[2]贺 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02):136-140.

[3]王 利.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支建刚.豫北晋语语音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5]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晋语豫北林州
奋力书写战“疫”的豫北答卷
豫北水利工程管理
迷情大丽花
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反映的地域文化
豫北水利工程管理
晋语“圪”词语研究
24小时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丽花
迷情大丽花
新乡:豫北老区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