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宣城诗人群考论

2015-12-05方孝玲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宋诗宣城诗人

方孝玲

(合肥师范学院 科研处,安徽 合肥230601)

宣城自古诗家地,“山水清胜,六朝文物萃于首邑,往往有江谢徐庚之余风。故其君子善吟,其市人善谣。”[1]山川秀美,风物宜人,既孕育了不少本地人才,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族如梅氏、贡氏、吴氏、沈氏等往往父子兄弟几代诗人,也吸引了许多外地诗人来此任职、寓居、游览,谢朓任宣城太守期间,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使宣城山水名扬天下,李白、白居易、杜荀鹤等著名诗人都曾在宣城留下优美的诗篇。

宋代是宣城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李圣华《论宣城派》一文指出:“宣城诗歌风雅,由梅尧臣之倡,初兴于北宋;再兴于元代,贡仲章等人以诗著称一时;三兴于明中叶,宣城梅氏、沈氏家族科甲隆盛,梅守德、沈宠为诗坛眉目,梅鼎祚、梅守箕、梅蕃祚、沈懋学继之而起,宣城诗人在文坛占居一席之地,梅鼎祚还编有《宛雅》,宣扬区域诗学风尚;四兴于明末,梅朗中、沈寿民名重于世,宣城诗坛令海内士子侧目。”[2]宋代宣城诗歌的繁荣发展,不仅表现在宋初出现了像梅尧臣这样著名的诗人,而且表现在两宋之交出现了以“宣城四士”为核心的诗人群。

一、宋代宣城诗人群成员

两宋之交,宣城以“宣城四士”为核心,聚集了一批诗人,他们相互酬唱、赠答,相互学习,切磋诗艺。该诗人群成员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宣城本土诗人,包括“宣城四士”、陈天麟、刘博文、舒宾王、章焘、章夏与章复兄弟、僧彦邦、道常等。第二类是非宣城籍诗人。非宣城籍诗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宣城为官并与宣城本土诗人酬唱交游的诗人,有罗靖、李弥正、赵翼之、李处励、沈晦、徐端益、强行父、张贲、费介、庄革、李若虚、侯元进、元勋等,他们或当州官,或任县职。另一种是来宣城寓居,或与宣城毗邻并来宣城走动,且与宣城本土诗人酬唱交游的诗人,包括李之仪、李弥逊、吕本中、韦深道、罗竦、王之道、沈肇等。

(一)宣城本土诗人

尚书右丞吕好问、吕本中父子喜结交诗友,与南渡之际的众多诗人都有交往。建炎年间,吕好问知宣州,周紫芝、詹友端、王相如与李宏同被延揽,是为“宣城四士”。《嘉靖宁国府志》卷八载:“吕右丞好问守宣州,得士四人:詹友端、李宏、周紫芝及相如与焉。每燕集必与四人俱。”[3]吕本中《东莱诗集》卷十一《祁门道中》四首,其三对“宣城四士”褒奖有嘉:“宣城人物未全衰,四士风流世不知。别后略无佳语寄,道中才有数篇诗。”其四概括了四士的特点:“詹郎逸气今谁似,李令清言久不闻,独立共传摩诘后,隐居还见伯仁孙。”[4]其中詹郎即詹友端,李令即李宏,王摩诘喻王相如,伯仁孙喻周紫芝(按:《晋书》卷六十九“周开传”:周,字伯仁。)

周紫芝,字少隐,号竹坡,宣城人。其少家贫而嗜学,然科场踬蹬,两以乡贡赴礼部不第,年六十一,始以廷对第三同学究出身。历任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枢密院编修官,后出知兴国军,任满乞祠居庐山。其诗文词创作成就相当可观,其诗源于元祐,清丽典雅,“特为秀出,足以继眉山之后尘,伯仲于石湖剑南也。”[5]今存《太仓稊米集》、《竹坡词》、《竹坡诗话》及《诗谳》4种。

李宏,字彦恢,宣城人。《宋诗纪事》卷四十三“李宏小传”载李宏:“宣和初以左丞直郎署泾县。”“绍兴初,李光为守复檄署县,累迁转运使。”[6]著有《指剑集》和《琴溪诗集》。《左朝请大夫致仕李公墓志铭》曰:“所为文,号《指剑集》若干卷。”[7]惜其已不存。《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四十二录《琴溪诗集》一卷,仅三首诗,正如小传所说“惜其诗多不传”[8]。

王相如,字次卿,宣城人。《嘉靖宁国府志》卷八、《万姓统谱》卷四十四皆载王相如:“孤贫嗜学,年四十不娶。或问之,曰:恐负吾学也。”[9]周紫芝《送王次卿之浙西序》云:“吾友王次卿,少年以文鸣,喜作诗饮酒,颇不事生产,岁三十而未有妇,常以琴自娱。”[5]建炎三年,王相如在战乱中为盗贼所掳,不屈而死。周紫芝《溪堂文集序》和《悼友篇》一诗以及《江南通志》[10]都有记载。周紫芝《溪堂文集序》详细地描述了王相如被害经过:“建炎三年,敌骑大入,建康失守,诸将自溃,抄略郡邑。次卿与余皆携家夜窜山谷。不逾日,敌至泾,次卿仓皇与余相失,全家为贼所得。会郡有檄,招抚贼就食,疑不敢决,且欲微刺其意,命次卿草书,口授其意,颇不自下。次卿高目奋髯,谓敌言:‘吾知有死尔,不忍为尔作笺也。’遂被害而死。”[5]王相如有《溪堂文集》四卷,散佚不传。

詹友端,字伯尹,宣城人。《嘉靖宁国府志》卷八载詹友端:“少力学自奋,气豪才高,坚贞刚直,政和丙申乡贡第一。建炎初上书言金仇当复,中原可取。语甚壮激,朝廷不能用。后戚方围宣城,友端分城守御,贼平,补廸功郎,调监池州瞻军酒库。会盗发,临鄙郡委友端摄西安尉,与贼力战,中流矢卒,时年四十三岁。”[3]詹友端诗歌应有不少,周紫芝与之唱和的诗歌就有十四首之多,惜其诗文今已不存,《嘉靖泾县志》卷三十二引《青虹阁诗评》曰:“伯尹诗险丽中自藏天趣,兼二谢之长。”[11]

陈天麟,字季陵,宣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宛陵群英集》卷一:“天麟,字季陵,绍兴中进士,累官集贤殿修撰,尝编《易三传》及《西汉南北史左氏徴节》等书。所著曰《撄宁居士集》。”[12]《宋诗纪事》卷四十七:“天麟,字季陵,宣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累官集贤殿修撰,历知饶州襄阳赣州镇江,有《撄宁居士集》。”[6]陈天麟的著作除了《撄宁居士集》,还有《前汉古字韵编》五卷、《前汉六帖》十二卷、《梅询年谱》一卷。《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前汉古字韵编》五卷,陈氏曰侍郎宣城陈天麟季陵,撰取《汉书》所用古字以今韵编入之。”[13]《宋史·艺文志》:“陈天麟《前汉通用古字韵编》五巻。”“陈天麟《前汉六帖》十二巻。”[14]《四库全书总目》:“《梅询年谱》一卷,宋淳熙中陈天麟撰。”[15]

刘博文,字元素,宣城人。《宋诗纪事》卷五十:“博文,字元素,宣城人。”周紫芝与刘博文关系亲密,现存唱和诗歌十七首,其《竹坡诗话》记述了好友的性格,并记载了一件关于诗谶的轶事:“刘元素,名博文,与余为同郡。其为人静退有守,好作诗而语不妄发。内子朱贤而善事其夫,每举案齐眉,则相敬如宾。一日元素与客饮分韵得‘柳眉’,其诗云:‘青眼相看君可知,精神浑在艳阳时。只因嫁得东君后,两泪相看是别离。’诗成,坐客皆不悦。后数日而其妻亡,盖诗谶也。”[16]

章焘,字彦博,宣城人。《万姓统谱》卷四十九言其“以父荫补官,历廷尉,例免起知蕲州,宽平不扰,蕲产竹簟,例充苞苴,焘斥去之。擢提点湖南刑狱,前州将兵劫守臣为乱,焘诛其首恶,余皆谕遣。后拜刑部侍郎。焘素练宪章,每议狱传以经术时论,推其平反。孝宗亦嘉其不观望也。以疾奉祠,加集英殿修撰。”[9]章焘与周紫芝为宣城诗人的翘楚,《诚斋集》卷一百二十五《刑部侍郎章公墓铭》云:“公于文既工,而尤工于诗,与里中诗人周紫芝赓酬往还。诗筒牛腰,斧藻江山,迢琢风月。佳句艳唱,丽雅奇崛,刍豢众口,耸动群听。至今言宣城诗人者,前有梅谢,后有周章云。”[17]

舒宾王,字利用,宣城人。《太仓稊米集》卷十二:“舒宾王,字利用,少年登科,为信州永丰令,终焉。宣州人。”[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九:“舒宾王为永丰令,擅斩刼盗,诏特降二资。”[18]

章夏、章复,宣州宁国人。章夏,字彦明,大观三年进士,历潭州通判,工古诗,有《湘潭集》十九卷。周紫芝曾向章夏求教学诗,其《左朝散郎章公墓志铭》云:“仆于公为同郡,而年又长,尝以诗受知于公。”[5]。弟章复,字季常,宣和六年进士。周紫芝在《次韵章季常题石鱼研屏》中称赞章氏兄弟的才华,以陆机、陆云喻章氏兄弟:“君家机云好兄弟,玉山对峙高嶙峋。”[5]

彦邦、道常是宣城两位诗僧。陈天麟《太仓稊米集》序曰:“竹坡同时,有王次卿、僧彦邦、道常三人,皆能诗。王死于兵,不复传。彦邦学为诗,而未至。道常笔力颇过彦卿(邦),其后亦无闻。惟竹坡之诗声,厌服江左。”

(二)非宣城籍诗人

在宣城为官且与宣城本土诗人有交往唱和的诗人共13位。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诗人 占籍 在宣城任职 现存作品情况罗靖 开封 宣丞 /李弥正 吴县 知宣州 《全宋诗》录诗1首赵翼之 宣城主簿 /李处励 知宣州 《全宋诗》录诗1首《两宋名贤小集》收录《环碧亭诗集》1卷,《全宋诗》录诗12首徐端益 金华 通判宣州 /强行父 钱塘 通判宣州 /张贲 青阳 宣州司理 《全宋诗》录诗1首费介 无锡 宣城令 /庄革 宣城簿 《全宋诗》录诗1首李若虚 知宣州 《全宋诗》录诗1首侯元进 泾县丞 /元勋 阳翟 知宁国县 《全宋诗》录诗9首沈晦 钱塘 知宣州

上述十三位诗人诗歌保存下来的不多,其中五位只有一首,多的也就十二首,还有五位诗人诗歌散佚。

来宣城寓居,或与宣城毗邻且来宣城走动,并与宣城本土诗人酬唱交游的诗人有七位。其中与宣城毗邻而与宣城本土诗人交游的诗人有四位,他们是李之仪、韦深道、王之道、沈肇;来宣城寓居的诗人有三位,他们是李弥逊、吕本中、罗竦。

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苏轼门人,晚年谪居安徽当涂姑溪,并自号“姑溪居士”,有《姑溪居士全集》。李之仪与宣城诗人交往密切,周紫芝在《姑溪三昧序》言其与李之仪结识后“无十日不通书”。

韦许,字深道,芜湖人,从姑溪居士李之仪学,不事科举。与周紫芝有多首唱和之作。

沈肇,字彦述,仪真人,政和进士,任贵池令。与周紫芝交游,有多首唱和之作。

王之道,字彦猷,无为人,宣和进士,有《相山集》三十卷。与“宣城四士”交游,《相山集》卷十一《送淮西转运判官李彦恢还朝》高度赞扬了李宏恪职爱民的德操。与周紫芝有多首唱和之作。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弱冠以上舍登大观三年第,有《筠溪集》二十四卷。宣和四年,李弥逊至宣城,其弟弥正时为宣丞。寓居宣城三年,宣和七年离开宣城。其间与宣城其他诗人交往甚密。

吕本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吕紫微,祖籍寿州,徙居开封遂为开封人,元祐宰相吕公著曾孙,右丞吕好问之子,是两宋之交著名诗人,也是江西诗派的中坚诗人,有《东莱诗集》二十卷。吕本中因其父吕好问建炎中知宣州,随父来宣城,其间与“宣城四士”唱和。

罗竦,字叔共,一作叔恭,大梁人。其兄罗靖,字仲共,一作仲恭,任宣丞。罗竦随兄来宣城,与“宣城四士”交游唱和。

二、宋代宣城诗人群诗歌创作

两宋之交宣城诗人群成员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在诗歌创作方面相互学习,彼此切磋。罗竦与罗靖、章夏与章复、李弥逊与李弥正是亲兄弟,周紫芝与李之仪、陈天麟、章夏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周紫芝的诗歌成就与李之仪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太仓稊米集》陈天麟序转述周紫芝的话曰:“作诗先严格律,然后及句法,予得此语于张文潜李端叔。”集中多有与李之仪的唱和交往之作,如《次韵李姑溪过王次卿留终日》、《次韵端叔题余所藏山谷茶诗尾》、《贺李姑溪复宫启》。周紫芝曾向章夏求教学诗,其《左朝散郎章公墓志铭》云:“仆于公为同郡,而年又长,尝以诗受知于公。”陈天麟未第时尝从紫芝学诗,《太仓稊米集》陈天麟序云:“天麟未第时,从竹坡游,公谓子曰:‘作诗先严格律,然后及句法,予得此语于张文潜、李端叔,故以告子。’”他在紫芝卒后,将其诗文集《太仓稊米集》付梓刻板。紫芝与陈天麟有诗唱和,《太仓稊米集》卷二十有《次韵陈季陵阅狠稿见寄》,卷二十八有《次韵戴文举陈季陵见索故稿》。紫芝与王相如的关系更为亲密,《太仓稊米集》卷五十一《溪堂文集序》云:“次卿与余同里,与之为儿童交,今四十年,其嗜好趣尚无一不同。”与之唱和的诗歌有二十多首。此外,紫芝与李宏、詹友端、李处励、沈晦、沈肇、徐端益、强行父、张贲、费介、庄革、李若虚、侯元进、吕本中、韦深道、王之道等都有多首次韵相酬之作。周紫芝现存一千八百多首诗歌,有五百多首是与其他诗人唱和的作品,占现存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见当时宣城诗人群体之间交游的盛况。

在诗歌创作观念方面,两宋之交宣城诗人群受苏轼和江西诗派的影响。周紫芝极为推崇苏轼的“镕化之功”。《竹坡诗话》三十七条称之为“点铁成黄金手”。《竹坡诗话》现存诗话八十二条,论及苏轼就有十四条之多。[16]李之仪作为苏轼的门人,在和宣城诗人交游的过程中,也将苏轼的影响传递给了这群诗人,特别是周紫芝。他曾经告诉周紫芝,苏轼说过:“街谈市语,皆可入诗,但要人镕化耳。”周紫芝对此感叹道:“此诗虽一时戏言,观此亦可以知其镕化之功也。”宣城诗人和江西诗派诗人也多有交往。吕本中是江西诗派的中坚,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吕好问、吕本中父子在宣城期间每燕集必邀请“四士”参加。吕本中与“四士”多有唱和之作。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三十一条称赏江西诗派的“点化之功”:“山谷点化前人语,而其妙如此,诗中三昧手也。”[16]

两宋之交宣城诗人群在诗歌创作中过程中汲取了苏轼与江西诗派的优点,而又摒弃了江西诗派过分追求瘦硬奇拗的风气。该诗人群诗歌创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严守格律。张耒、李之仪告诉周紫芝“作诗先严格律,然后及句法”,周紫芝又将此语传授于后辈陈天麟等人,且陈天麟认为此法很好,《太仓稊米集》陈天麟序曰:“天麟钦佩此语,退而学诗,不敢越尺寸,久而自定,然后知公之善教。”[5]二是讲究“镕化之功”。周紫芝就有大量化用前人之句的诗,如《次韵姑溪兴国寺晚眺》:“禅房花木有残红,此地还因曲径通”、《幾圣以三诗寄腊梅栽次韵》:“要识此花真面目,细看无色画中诗”;有的甚至整句直接用于诗中,如《菩提小轩骤雨玩晴》:“月似冰轮人似玉,车如流水马如龙”、《次韵奉答冯远献》:“朱门酒肉臭,不饱膏粱腹”。三是追求平淡自然。宣城诗人继承了宣城前辈诗人梅尧臣的创作主张:“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19]。周紫芝《竹坡诗话》论及四十余多位诗人,始终贯穿着一个主调,那就是反对奇险的创作风格,倡导自然平淡的诗风。诗话曰:“古今诗人,多喜效渊明体者,如和陶诗非不多,但使渊明愧其雄丽耳。韦苏州云:霜露悴百草,而菊独妍华。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非唯语似,而意亦太似。盖意到而语随之也。信手拈来,情随景生,意到而语随,甚是精当。[16]”紫芝在其诗作《刘德秀县丞几五和前篇仆亦五次其韵》其四亦云:“诗如水得风,自然偶成纹”[5]。宣城诗人李宏现存诗文极少,但读其诗作《宿秋霜阁方丈》:“青山天矫蛇龙蟠,溪流口竭滩声干。履霜未落秋尚早,夜半已作貂裘寒”[20],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新自然之风。

[1](清)章绶纂.光绪宣城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 安徽府县志辑.第45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2]李圣华.论宣城派[J].苏州大学学报,2005,(6).

[3](明)嘉靖宁国府志[G]//黎晨修,李默纂.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2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4](宋)吕本中.东莱诗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清)厉鹗.宋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明)陈士元.万姓统谱[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10](清)赵宏恩等监修.江南通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嘉靖泾县志[G]//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续编.第36册.上海:上海书店,1992.

[12](元)汪泽民,张师愚.宛陵群英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4](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5](清)永瑢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6]((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7](宋)杨万里.诚斋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9.

[18](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9](宋)梅尧臣.宛陵集[M].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9.

[20]北京大学古文献所.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998.

猜你喜欢

宋诗宣城诗人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唐宋之别
宋诗五首(书法)
安徽省宣城地区南漪湖湿地植物调查
《宣城小镇》
唐表宋里:论《红楼梦》诗词摘句中的宋诗学特质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宣城以外看宣城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