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事件的分阶段干预措施模型

2015-12-05卓舜鹏

安全 2015年12期
关键词:重大事故分阶段灾难

卓舜鹏 王 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人类日常活动中,许多意想不到的重大突发事件不期而至。当前我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率较为频繁,并呈现常态化和多元化的特点。突发公共事件既包括传统的自然灾害和生产性事故,又包括公共卫生事件、环境污染事件、食品安全事故、还包括一些社会群体性事件等。如果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得不到有效应对将急剧改变公共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秩序,导致社会运作机制中断和瘫痪,因此如何有效应对非常关键[1]。

对于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成因和扩散机理国内外的学者研究较多,如吴国斌,王超对重大突发事件扩散的微光机理研究,其依据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过程,采用实证模拟方法,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路径,得到了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方式、扩散阶段及特征、影响重大突发事件扩散的主要因素,并针对重大突发事件预警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建议[2]。吴国斌的博士论文以三峡坝区为例,利用预警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灾害管理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系统动力学等理论与方法,将多学科的前沿内容有机地交叉融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3]。同样的,祝江斌、吕浩等学者提出了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机理的研究,关注重大突发事件以及次生事件的扩散方式、特征,分析了扩散的路径图[4-5]。

事实上,事件扩散的路径比较复杂,因此分阶段考虑应对的措施是很必要的,这样既有针对性,而且也可以尽早遏制事件进一步演化为次生事件。国内外的研究重大突发事件的重点在成因机理和演化过程,而对如何分阶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何从技术层面应对突发事件,如何从管理层面应对突发事件等,研究较少,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关注重大突发事件爆发过程中干预措施的研究,这些措施经系统的分析后,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能够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各个阶段的特点提出干预措施,达到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最大程度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目的。

2 重大突发事件类型与扩散特点

事件的爆发往往不是单一的,事件的扩散和放大会导致次生事件发生,使得事件的级别上升,导致灾难。本文既要分析重大突发事件不同阶段干预的措施,那么首先必须明确各类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以及扩散路径和特点。

传统定义的重大突发事件的类型有:第一类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等;第二类人为或意外的重大事故灾难,如火灾、爆炸、塌方、踩踏等;第三类重大卫生流行病事件,如SARS、禽流感、三聚氰胺、食品中毒等;第四类重大社会治安事件,如恐怖袭击、移民攻击政府、集会场所枪击等。然而,目前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之前界定较为模糊的网络安全问题,一旦爆发势必影响到国家互联网的安全,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6-8]。所以本文定义第五类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例如大型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

2.1 自然灾害事件

自然灾害是这五类重大突发事件中最不易控制而且后果往往最为严重的一类,用风险计算表示:

风险值R表征,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乃至经济)后果C的乘积。对于不同的自然灾害其R值也会不同,在此不作具体分析,但对这类事故而言,由于后果十分严峻,灾害地域广、范围大,影响严重,而且根据资料统计可知:近20年来,中国因遭受各类自然灾害每年平均死亡4300人,后果非常严重[9]。风险值R一般而言很高,因此,必须要对此类重大突发事件分析,归纳一般的自然灾害事件扩散路径如图1的因果链所示。

单向箭头表示事件的因果关系,指该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次生事件发生。实线表示一般会发生,虚线表示有可能伴随发生。双向箭头旁边有“+”号表示两个事件存在反复的放大或称加剧作用。

图1 自然灾害爆发扩散路径

从扩散路径可以明显看出,在潜伏期时自然灾害开始酝酿,一些隐患开始聚集。一旦到了爆发期,就会接二连三的发生一系列的次生事件,而且比一般意义上的链式反应更加剧烈,可能是多个次生事件同时发生,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可以称作是复杂多链式耦合。如图1所示,自然灾害爆发后,在持续演化阶段由重大突发事件爆发导致社会人群心理恐慌、环境破坏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发生。同时,通讯阻断、人群伤亡、设施财产破坏、学校停课以及其它次生事件可能伴随发生。社会人群心理恐慌、影响社会稳定、谣言舆论这三者是双向箭头,表示两两之间有着反复的放大作用。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加以干预,后果将不断加剧,社会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环境的破坏可能导致疾病发生时,从而又会导致人群伤亡,人群伤亡不断加剧又会导致救护的车辆增加,医疗紧张,交通拥堵,物资流动受阻、动用军队等,进而都会影响社会正常秩序。不同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次生事件也不同,风险和危害后果也不同,所以图中次生事件用三个箭头表示仍可能有其它次生事件发生。最后一个阶段是消退恢复期,这个阶段对于环境或称大自然而言,由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的能力,如果这个自然灾害的损害后果在自我恢复的能力范围内,大自然即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恢复。但现实中,往往重大突发事件的危害后果远大于环境的自净能力,所以人为的干预让环境恢复、安抚人心是必不可少的。

2.2 重大事故灾难事件

第二类重大事故灾难事件是人类日常活动中发生率最高的。查询统计年鉴可知:以重大交通事故为例,仅2014年全年重大事故发生16起,伤亡人数达到467人,而各类事故的总和远远大于这个数字[10]。这类事故的特点潜伏期短,突发性极强,曾有事故报道一个烟头引起一栋大楼起火;一个气罐爆炸夺走数百人生命;一个化工厂泄露造成极大损失等。用风险值R估计,由于全国各地发生较为频繁,其风险程度很大,要重点制定干预措施。归纳一般的重大事故灾难事件扩散路径如图2的因果链所示。

图2 重大事故灾难爆发扩散路径

2.3 重大卫生流行病事件

第三类是重大卫生流行病事件,这类事件的特点,爆发概率相对小,但据报道显示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至少已造成9596人死亡,所以这样的事件发生,危害极大[11]。而且危害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却是最为严重的,并且易引起社会舆论和网络谣言,使得爆发后人心惶惶,人民日常活动或工作效率低。其风险值R也较高,归纳一般的重大卫生流行病事件扩散路径如图3的因果链所示。

图3 重大卫生流行病事件爆发扩散路径

2.4 重大社会治安事件

第四类是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相对于其他暴乱发生频繁的国家而言,我国的社会治安事件、大型恐怖袭击等发生率相对较高,以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为例,事故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12]。所以其风险值R相对高,一旦发生暴乱直接会使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归纳一般的重大社会治安事件扩散路径如下图4的因果链所示。

2.5 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第五类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其发生的频率较大,根据2012年中国网络安全报告CNCERT/CC抽样监测发现,境外约有7.3万个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我国境内1419.7万余台主机,较2011年分别大幅增长56.9%和59.6%[13]。可见其危害数量大,后果会涉及到数据资料、财产,少数危及生命健康,风险值R相对低。归纳一般的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扩散路径如图5的因果链所示。

图4 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爆发扩散路径

图5 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爆发扩散路径

3 重大突发事件干预措施与模型建立

对于一般的突发重大事件而言,无论那类重大突发事件都可以大致划分为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演化期、消除恢复期这四个阶段。

针对我国这五类突发重大事件,依据频次定性的划分了风险值R的级别,总结为:重大事故灾难>自然灾害>重大卫生流行病事件>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对于我国事故多发的情况而言,定性的评估可以看出重大事故灾难由于突发性最强,潜伏期最短,而爆发后果严重,是本文首要关注和分析干预的。其次分别是自然灾害、重大卫生流行病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和重大社会治安事件。其实,每一类重大事件全面爆发后果都十分严重,但是从控制和干预的角度,首先要从风险判定和因果链来分析,在风险的初期阶段给予抑制,采取强干预措施,即在因果链中断开其中任意一方则放大作用减轻,中断其中任意两个事件,则这条放大的因果链完全中断,进而一步步阻止其发展到下一个次生事件。

根据类似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原理,可以制定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分阶段干预措施的模型。

3.1 重大突发事件分阶段干预模型

所建立的模型要有针对性的对每个阶段进行措施控制。首先完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数据资料库,在灾难多发地区,明确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做不同的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如图6、7。

图6 重大突发事件分阶段干预模型(前期干预)

图7 重大突发事件分阶段干预模型(后期干预)

一定要将模型中潜伏阶段数据库资料完善好、救援中心到位,这是控制住重大突发事件的首要干预措施。并且这也绝不是浪费资源,而是为了在灾难爆发前控制住突发事件发生的势头,做到隐患排查尽可能阻止酝酿成爆发期;当灾难爆发时做到最佳的干预调度措施,尽可能阻止发展到持续演化期;如情况恶化时,在持续演化阶段做具体细节化的处理争取尽快过渡到消除恢复期。

分阶段干预模型建立好之后,对于不同的事件可以套用模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过程主要基于事件树法,再应用图示措施方案表示出来,如图8事件树分析法的过程展示。

图8 事件树分析法

4 模型应用

用某重大突发事件的爆发套用分阶段干预措施模型,以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这是一起对群众性活动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拥挤踩踏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重大突发事件。

上海外滩踩踏是近期来最为典型的重大突发灾难事件,必须对其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演化期这三个阶段套用模型做分析。尤其是潜伏期,务必做足准备,况且现在随着科技进步,要灵活应用软件来为社会服务,类似上海外滩踩踏这类需要疏散人群的问题,就要应用人群密度红外线感应扫描软件,并且能够形成电子信息,发送到群众的手机上。确保当突发事件到来,尽可能控制住现场,保护人身安全。

下面基于事件树分析法,针对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应用重大突发事件分阶段干预模型来分析并且提出措施,如图9。

可以看出套用模型后,整个分析控制过程变得简单易懂。无论针对哪类重大突发事件,在潜伏期绝对是预防的重点。上海踩踏事件如果在事发前把模型中提到的技术措施:如应用人群密度扫描软件、防护栏、隔离带、监控设施、广播、警报装置就位,即使疏于管理,同样也可以在潜伏期遏制住。当然配合上管理措施效果会更好。而如果发展到事件的爆发演化后,技术和管理措施要配合,如模型所表示的干预手段一样,切断次生事件的因果链,将损伤降到最低。所以具体干预措施依据现场状况同时启动,成功之后则顺利进入消除恢复期。

5 结论

本文将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卫生流行病事件、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这五类重大突发事件爆发扩散路径做了详细的分析,基于事件树分析法,归纳总结出一套较为简单、通用的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分阶段干预措施模型,使得原本刻板的文字预案变成可以灵活处理的一套方法。并应用此模型去分析上海踩踏事件的整个干预过程,结构清晰、措施具体,工作布置明确,给基层管理人员操作配合上落实人员名单则效果更好。另外,论文的拓展方向即可以根据模型提出的措施应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对事件的爆发到控制做研究。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此类干预措施也会越来越趋于智能化,本文提出的模型也希望对我国的公共安全事业有所帮助。

[1]陆亚娜.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协调应对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3

[2]吴国斌,王超.重大突发事件扩散的微观机理研究[J].软科学,2005,(19)6:4-7

[3]吴国斌.突发公共事件扩散机理研究——以三峡坝区为例[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6

[4]吕浩,王超.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9:7-10

[5]祝江斌,王超,冯斌.城市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机理刍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5-68

[6]Richard Baldwin.Train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jor Emergencies[J].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1994,3(1):16-23

[7]黄丹.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1,(10):54-55

[8]袁剑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6,(15):150-151

[9]网易.统计显示近20年来中国自然灾害年均致死4300人[EB/OL].[2010-08-31]http://news.163.com/10/0831/12/6FDRKSD2000146BD.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

[11]新华网.全球甲型H1N1流感死亡人数超过9500人[EB/OL].[2009-12-12]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2/12/content_12634987.htm

[12]新华网.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EB/OL].[2014-03-02]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14-03/02/c_119565312.htm

[13]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2012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R].2012

猜你喜欢

重大事故分阶段灾难
雷击灾难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应急管理部发布2月份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全国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同比均保持下降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2015年各省区煤矿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安监总局:前四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致7385人死亡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
课堂巧分阶段 搞好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