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培养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实践研究
2015-12-05宋秀丽张志伟姚春清王国昆
杨 漠,宋秀丽,杨 松,张志伟,姚春清,王国昆,章 健,刘 飞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部,河北 承德 067000:2.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道投产运行公司,河北 廊坊 065000)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内部成员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团队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1]。目前,社会对于团队精神越来越重视,团队精神也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的重要指标。我们对119名石油企业基层管理者,以“你认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素质是什么?”为题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在被列出的“学习成绩、团队合作能力、责任心、身强体壮、抗压能力等15项能力、素质中,排列第一的是“团队合作能力”。这说明团队精神已成为增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培养团队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高职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现状如何?在职业教育等于低层次教育的观念影响下,高职高专院校素质教育基本提不上议事日程。团队精神培养大多只停留在“舆论声音轰轰烈烈”的层面,即说得多,做得少,甚至只说不做。更没有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对学生团队精神进行培养。如何让团队精神根植于学生心中,如何找到有效且适合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途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拓展训练对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高职高专院校有效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提供一条新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对象为我校大一年级机制、电气、热动、石油、化工五个专业的参加拓展训练课的学生共208名(其中男生187名、女生21名;独生子女60人、非独生子女148人。)作为实验组。为了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从同年级、同系不参加拓展训练课的学生中随机整群抽取10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采用王丽娜“团队合作精神问卷”[1]。用该量表在学生参加拓展训练前、后分别进行测试。
问卷信度:问卷信度评价采用重测信度,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重测信度为0.805,说明问卷信度较高。
问卷效度:采用专家效度评定法,聘请相关专家8名,对问卷效度进行评价,有6人(占75%)认为问卷的有效性很适合,有2人(占25%)认为问卷的有效性比较合适,表明该问卷效度良好。
1.2.2 干预方式
实验组采取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进行实验干预,学生参加20学时拓展训练课程。课程项目内容统一设定为:破冰课、信任背摔、断桥、天梯、电网、盲人方阵、七巧板、逃生墙八个项目。并在课程进行前和课程结束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
对照组学生在与实验组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同期进行其它常规课程教学。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拓展训练干预前团队精神水平比较
采用配对样品T检验,考察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拓展训练课程开始前团队精神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团队精神水平比较
结果说明:在未进行拓展训练干预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团队精神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认定两组是同质水平,适合进行等组实验研究。
2.2 实验组干预后团队精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采用配对样品T检验,考察实验组在拓展训练干预后,团队精神水平与对对照组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组干预后团队精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表2显示:实验组拓展训练干预后,团队精神水平与对照组后测相比有所升高,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拓展训练干预对提高实验组学生团队精神水平有改善作用。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团队精神水平比较
采用独立样品T检验,考察实验组在拓展训练干预前、后团队精神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为了去除干扰因素,进一步证实拓展训练干预对培养团队精神培养的效果真实性,在实验组两次测试同时,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组干预前、后团队精神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拓展训练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团队精神水平分数显著高于干预前,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实验组学生经过拓展训练干预后的,团队精神水平有显著提高。对照组前、后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排除其它因素对学生团队精神水平的干扰作用。
2.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干预前、后团队精神水平比较
采用独立样品T检验,考察实验组中独生子女组与非独生子女组拓展训练干预对团队精神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独生、非独生子女组干预前、后团队精神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组拓展训练干预前、后团队精神水平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说明非独身子女组拓展训练干预后团队精神水平有所提升。独生子女拓展训练干预前后无差异(P>0.05),说明独身子女组拓展训练干预后团队精神水平无明显改善。
2.5 不同性别组拓展训练干预前、后团队精神水平比较
采用独立样品T检验,考察实验组男生组、女生组在拓展训练干预前、后团队精神水平否存在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性别组拓展训练干预前、后团队精神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女生组拓展训练干预前、后团队精神水平无差异(P>0.05),说明女生组拓展训练干预后团队精神水平没有明显提升。男生组拓展训练干预前、后团队精神水平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说明通过拓展训练干预男生团队精神水平有所提高。
3 讨论
3.1 拓展训练对高职高专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价值
3.1.1 提高团队协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团队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内容。团队合作在拓展训练项目中无处不在,许多项目都是以团队完成任务为目标。仅靠个人能力无法完成任务,必须依靠团队合作来完成。例如:挑战150项目中,要求学生在150秒内完成6项任务,学生从不能完成任务到最终完成任务。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受团队协作的价值。再如:在逃生墙项目中,再强的个人都无法完成翻越任务。因为无论是没有后面队员甘为人梯的牺牲奉献精神,还是没有先翻越者伸出自己的双手拉起后面的人,都无法让团队成员完成翻越。通过逃生墙项目使学生习惯用团队方式去完成任务,逐渐培养学生依靠团队完成任务的意识,这是团队精神的真实体现。
3.1.2 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增强集体凝聚力
所谓凝聚力就是团队对于个人的一种吸引力,团队氛围和凝聚力是促进团队发展的必要条件。拓展训练对于改善受训学生的凝聚力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其他项目相比拓展训练项目群体凝聚力水平最高[3]。
在拓展训练中,学生会体会到团队氛围的好坏,会影响到任务的完成。也能体会到在一个凝聚力好、相互激励的团队中,如何能够高效地完成团队任务。团队氛围良好,会造就彼此相互信任、沟通畅通、彼此没有敌意、愿意将自己的能力贡献给团队,甚至愿意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例如:在“七巧板”项目中,学生们往往因为小组利益而相互排斥而使团队任务受阻,当他们知道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的时候,团队气氛和凝聚力开始得到改善,为顺利完成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感悟使学生了解团队凝聚力对一个集体的重要性,让团队成员获得更大的团队归属感、认同感。
3.1.3 提升团队沟通能力
沟通是团队精神的重要内容。没有良好的沟通,团队就不会有合作、分享,提高团队绩效更是无从谈起。因为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你身处在团队之中、集体之中。通过团队中沟通不但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另外,只有善于沟通、敢于沟通、勤于沟通,才能让团队中的人更了解你、更欣赏你。例如:在团队中当你有了好想法、好建议时,要尽快让别人了解、让上级采纳、为团队做贡献,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很好的展现。在拓展训练的“盲人方阵”、“七巧板”项目中,学生会感受到不良沟通对任务完成所造成的影响,也会体会到当团队沟通得以改善之后,给团队带来的好处。最终让学生感受到沟通与交流在团队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学生沟通意识和沟通技能得到提高。
3.2 拓展训练对团队精神培养的效果非独生子女组优于独生子女
由于父母和家人对独生子女的过分的娇宠和溺爱,使得他们从小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考虑自己、不为别人着想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因为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在玩耍的时候几乎所有资源都是自己“独享",因而,没有养成与人共享、分享与合作的意识,这样就导致了他们自我意识过强,团队意识较弱,明显缺乏团队精神。
拓展训练干预后团队精神水平提升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的结果,提示我们独生子女的原有自我为中心模式比较顽固,矫正起来也更困难一些。独生子女的团队精神培养教育需要我们更加努力。
3.3 拓展训练对于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作用男生优于女生
本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原因可能是课程内容更适合男生;另一个原因可能与女生人数较少、参与度略低、在团队中的角色地位有一定关系。
4 结论及建议
1)拓展训练在改善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方面具良较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团队协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团队氛围与集体凝聚力、团队沟通能力等方面。
2)拓展训练对于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作用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
3)拓展训练对于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效果男生优于女生。
4)鉴于拓展训练对高职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的效果,结合其对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5],建议高职高专院校因地制宜开展拓展训练,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5)今后可考虑根据授课学生具体情况,继续探索适于独生子女和女生的拓展训练课程内容,多设置适合独生子女和女生的课程内容。特别是在女生多的专业中,不同性别课程内容应有所差异,以使更多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收到良好效果。
[1]佟李纯.学校体育活动对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38-41.
[2]王丽娜.你的团队精神如何[J].科学世界,2007(10):54.
[3]梁扬.群体视域下高校体育课凝聚力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5):74-77.
[4]何华宇.构建合作式互动机制培养研究生团队精神——基于广州高校研究生团队精神调查的分析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28-34.
[5]杨漠.拓展训练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