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在蜀中古琴艺术资源数据库建设中的作用
2015-12-05朱江书
朱江书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四川成都 610021)
发挥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在蜀中古琴艺术资源
数据库建设中的作用
朱江书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四川成都 610021)
《蜀中古琴艺术资源数据库建设》是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它主要针对蜀中古琴艺术所涉及到的相关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建立起具有数字典藏及多方位检索功能的蜀中古琴艺术管理系统。利用这一项目,可以为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专业部分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创业训练的平台,让他们在参与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增长才干,积累工作经验,以便为将来进入社会,从事音乐学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蜀中古琴;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
引 言
2012年,本人领衔的《蜀中古琴艺术资源数据库建设》(以下简称《数据库》)在四川音乐学院的推荐、教育部专家的评审下,获得通过并被确定为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规定时间期限为三年。它主要是对蜀中古琴艺术所涉及到的相关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建立起具有数字典藏及多方位检索功能的蜀中古琴艺术管理系统,永久保存蜀中古琴艺术的资料,以达到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为我院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专业部分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创新创业训练的平台,让学生们参与到搜集、整理蜀中古琴艺术资料的活动中来,使他们能增长知识,增加才干,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进入社会,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带领学生进行了一年多的工作,课题组获得了一些工作经验,有了初步的成果。
一、发挥大学生在数据库建设中的传承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是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三大理论支柱之一,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而流传于蜀中的蜀派古琴又是中国古琴艺术流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音乐学系历来重视传对古琴音乐的研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音乐研究所(音乐学系前身)的谭明才就撰写了《蜀派<流水>之形神系统暨美感心理研究》的论文,90年代中期曾成伟也撰写了《蜀派古琴源流及艺术特色》,开始对古琴音乐、特别是蜀中的琴乐进行研究,90年代末,朱江书撰写的硕士论文《道家、道教与古琴音乐》开始了对古琴音乐的系统研究,近十余年来朱江书相继发表了《古琴新曲创作的有益尝试——蜀派琴家喻绍泽先生建国后琴曲创作浅探》 《蜀派琴家喻绍泽先生的古琴演奏艺术》 《巴蜀琴史第一书——<巴蜀琴艺考略>述评》 《唐代西蜀雷氏家族、雷琴及其影响》 《从<翻译琴谱之研究>看王光祈对古琴音乐的创新性探索》 《蜀派琴曲<秋水>研究》 《琴歌<凤求凰>考释》等多篇古琴音乐的相关论文,最近杨晓又主编了《蜀中琴人口述史》等,这些专著和文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音乐学系的古琴音乐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有着良好的琴学研究氛围,音乐学系的部分学生也对古琴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围绕着数据库的建立参与活动。通过活动,他们对古琴音乐有了更多的接触,有的学生因此而爱上了古琴,加入到学琴者的行列中,为蜀派古琴的传承作了努力。
2010级中国传统音乐专业学生李羽恒,曾到空林琴馆采访蜀派古琴家李雪梅馆长,参加过空林琴馆琴人的雅集活动、观摩音乐会。他曾在空林琴馆胥柳汛老师处学习古琴弹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指法,学会了弹奏《满江红》等琴曲。
2012级中国传统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李甦已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确定在研究古琴音乐方面,她一方面为论文的撰写收集资料,一方面还到梓又琴馆赵老师处学习古琴弹奏,她说:“我对学琴蛮有兴趣的,琴馆提供古琴,我有时在琴馆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目前她已学习到一些基本指法,计划学习一段时间,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和乐曲,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二、发挥大学生在数据库建设中的保护作用
面对浩繁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建档工作,教师带领着学生让他们参与到这一项工作中来,锻炼他们,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在提高他们工作能力的同时,也发挥了他们对蜀派古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保护作用。
(一)参与调查收集工作
为了全面地收集蜀中古琴的资料,了解蜀中古琴传承的现状,于2012年9月起,课题组的老师以及部分传统音乐专业学生对成都地区的古琴艺术展开了实地调查。
在调查之前,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授了一些采访的基本方法,学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写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册》,并和学生一起准备案头资料,包括熟悉被访者的基本资料,列出采访提纲、提出采访问题,制成琴人、琴曲、琴谱、琴器、琴馆、琴会(活动)调查表等多方位表格,并交代注意事项,在充分了解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内容的前提下,再进行实地调查。
在采访过程中,同学们能做到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照相器材等设备,并作好笔记,及时地提出问题,与琴人进行有一定深度的交谈。这样有的放矢地进行采访,提高了采访的质量。
除了调查采访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如收集各位琴人的介绍网页、琴事活动的网络资讯以及利用中国知网CNKI等数字平台进行资料收集。
(二)参与整理建档工作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是一项繁杂而又琐碎的工作,对收集到的图片、音响、文字资料我们进行了及时的整理,图片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归类、音响进行听辨归类、文字资料进行电子化归类整理,特别是一些琴家的口述录音,是非常宝贵的一手资料,应及时地记录整理为文字,便于永久保存。然后按照音乐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归档。
归档的环节,是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环节,我们把收集的资料暂时按照历史、人物、书谱、文论、音乐会及活动、斫琴、教育、琴社等进行大类的划分,而每一个大类还可分为许多细类,尽量科学而细致地进行归档。
三、发挥大学生在数据库建设中的宣传作用
传统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在参与到数据库的建设中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蜀派古琴音乐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近一年来,2010级学生李羽恒、骆翔、李浩男、王枝萍、王海娇、欧阳九思等分别深入到空林、青羊、草堂琴馆实地采访了空林琴馆馆长李雪梅、青羊琴馆馆长张婷婷、草堂琴馆馆长董雯雯等;同时课题组也邀请琴学家唐中六先生、蜀派传人喻文燕老师和青年琴歌演唱家贺琨老师现场授课,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蜀派古琴的魅力,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断努力,部分同学已经撰写出相关的学年论文,这些论文得到音乐学系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课题组的同学目前已撰写了以下古琴研究的学术论文:
王海娇《琴室含霭霭之气,馆主展婷婷之姿———与青羊琴馆馆主张婷婷的对话》李浩男《琴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历史渊源》欧阳九思《成都空林琴馆琴事活动考察记》梁玲丽《青羊琴馆考察记》骆 翔《浣花溪畔闻琴声———探访成都草堂琴社》李 甦《琴歌<钗头凤>析论与思考》《琴歌中的人文情怀———以<关山月>为例》李羽恒《空林琴馆办学现状调查》
其中李羽恒撰写的《空林琴馆办学现状调查》已经刊载于《乐苑》2014年第1期,其他同学的论文也已经提交给四川音乐学院古琴艺术中心,准备编辑出版。
学生们的成果对蜀派古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宣传作用。
结 语
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地域文化的”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作用。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一种教学尝试,由于课题仍在进行中,还有部分琴家安排在下一阶段采访,继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进行。
责任编辑:李姝
10.15929/j.cnki.1004-2172.2015.03.015
J603
A
1004-2172(2015)03-0099-03
2015-03-25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蜀中古琴艺术资源数据库建设”(12YJA760100)。
朱江书(1963— ),女,硕士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