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2015-12-05焦晨滢
焦晨滢
(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 广东深圳 518116)
终身体育观提法源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这个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列,70年代“终身体育”被纳入“终身教育”的范畴,慢慢的发展为有别于“学校体育”的“社会体育”,最终定型为“终身体育”,它是对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认知的总称,是人类对自身生命质量的逐渐看重。
随着教育部从实施体质测试开始,增加中小学的体育课时数量,到启动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倡导所有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增强体质,再到全国亿万学生冬季长跑活动,这些措施都说明了青少年体质测试结果堪忧,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必须拿出举措来扭转局面。国家越来越重视大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而各类学校的体育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的重任,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培养终身体育观念,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成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1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问题。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但学校仍然普遍存在“重智轻体”的观念,一切以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为准绳。首先不能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安排体育课时,每天1小时的课外锻炼时间更无从谈起,甚至弄虚作假,搞两套课程表应付检查。而仅剩的体育课时间,又会被其他的课程频繁的占用,尤其是临考试前或者初三、高三,很多中学都取消了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体育课时的不足,频繁的占用体育课时间,让体育教学的时间不能保障,教学质量更加不能保障。其次从体育教师方面,观念陈旧。教学内容还是以几十年前的“三基”教学为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局限于学习运动技术和动作,不注重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观念。最后体育教师的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大部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数量,而且早操、课外训练、课间操等出勤有些还不被计算在工作量之中,甚至还与其他学科教师存在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这些都会大大挫伤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体育课时得不到保障,教师观念陈旧以及学校对体育教师、体育课的不重视,这些问题将决定学校不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培养终身体育观的土壤,加之中国家庭的教育,本身也缺乏对体育的理性的认识,这一切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不重视,没有将健康、体育锻炼提升到一个可以影响生命质量的高度。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和内容,很多学校沿用以前竞技体育的模式,传统模式和方法无法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日益下降的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已经证明了过去的体育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体育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要贯穿中国学生生涯,延续十几年时间,但即使上了大学,很多学生的对体育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十几年也没有解决体育教育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健康是什么,为什么要健康,怎么才能健康”,一个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在体育课教程中出现多次,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投篮。关键问题是没有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热情,学生一直是在被动的接受教育,学了不去实践自然效果差。二是学生性别的差异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性别上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女同学相对爱干净,比较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怕羞,主动性不强。尤其是进入到高中阶段,由于自身发育带来的生理原因,主动参加锻炼的意愿不强。男生比较好动活动外向一下,表现欲强,喜欢对抗性比较强的项目,而女生比较喜欢活动量较小,动作优美的项目。一些学校没有进行男女生分班教学,尤其在高中阶段,就很难兼顾男女生的特点,教学的质量会大打折扣。三是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学生直接获得体育教育的场所和条件,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4]整洁的教学场地,完备的教学设施,包括人文环境等等,都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学生形成体育习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四是教学评价,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就是以最终的身体能力考试或者技能考核作为体育成绩,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各方面情况都参差不齐,比如:身体形态、学生态度、情感等方面的,显然这种单一的考核制度是不合理的,有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更不利于学生坚持锻炼,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2 对策
(1)改变观念。首先学校方面要更新的观念,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切实落实阳光1小时,不能片面的只追求学习成绩,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目标,保障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平等对待体育教师,做到与其他学科教师同工同酬,对除体育课以外的其他工作要给予承认。其次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才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教师的责任已经由以前的“三基”教学,慢慢的向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转化。最后已经形成一定锻炼习惯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要注意引导对体育更深层的认识以及自身对体育更深入的需求,将表浅的体育教育就是打打球、出出汗、心情好,慢慢过渡到这是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形成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方法,是自身发展和提升的需要,更是将来走向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的必由之路。
同时加强自我体育意识的培养,这是要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在反复不间断地实践中,加深对体育的情感体验,不断提高体育的水平,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2)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健康的作用和价值,健康可以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实现,引导学生并传授锻炼身体的具体方法。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虑男、女生心理和生理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要有趣味性和锻炼价值。男生要安排竞技性、对抗性强的项目,比如:篮球、足球;女生安排整洁、负荷小、优美的项目,比如:健美操、羽毛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的教学内容和手段都要围绕激发学生兴趣展开,安排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通过兴趣的慢慢积累,完成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3)合理的评价体系。体育教学中在最后都会涉及到对学生体育课程的一个考核,由于学生本身个体的差异,单一的考核显然不合理。比如有的学生平时不锻炼但身体素质好,体育课考试成绩会很高,有的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但由于身体基础差,成绩会比较差,我们更加应该鼓励后面这样的同学,锻炼身体不是为了体育课考试,而是为了健康,为了磨练意志,为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了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应在最后的体育考核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反应出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作为体育考核的重要依据,结合其他多种评价方式,以鼓励和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观。
(4)课内外一体化,营造良好体育氛围。一周的几节体育课对学生锻炼身体来说是远远不够,要充分利用好每天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除了由学校组织的常规的各类比赛外,应该多发挥学生的作用,发挥学校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的作用,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活动,既锻炼了身体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争取让一些活动成为常规活动,学生除比赛以外,比赛之前也会进行相应的训练,让锻炼身体成为习惯,慢慢形成终生体育的观念。
学校体育是衔接社会体育的重要环节,所以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关系到学校对学生的全面教育问题,还关系到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对健康认识的一个延续,在青少年体质持续多年下滑的背景下,对提高全民族体质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国务院和教育部近期出台的文件,把提高全民体质放到了一个战略高度,发展校园体育首当其冲。只有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让学校体育真正成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全过程中的基础阶段,才能提高全民体质,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邓耀凯.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管理,2011(18):121-122.
[2]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教学研究[J].教学研究,2006(1):121.
[3]董慧宁.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理念的核心[J].青海教育,2005(12):6-7.
[4]任永良.浅谈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5(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