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的可行性研究①

2015-12-05王国旭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太极内涵运动

王国旭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太极推手运动是太极拳运动的一种升华。其内涵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其身架,手型,及运动路线看似单一,其实变化及其微妙。有打手、揉手、擖手等手上动作,脚步有你进我退,我退你进,或者时进时退,再或者静以代动等居多变化。而当今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所选用的是一种太极推手运动是以上肢、躯干为媒体,以身体部位相接触,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力,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具有对抗性、娱乐性、健身性的体育运动。其规则,在没有护具,且不容易受伤的状态下,通过互推对方双手的一项运动,最后根据一定的规则判定胜负。随着社会的发展,太极推手运动的竞技性研究也在逐步的完善中。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研究表明太极推手运动在现代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在我国高校规模发展中,专业场地与器材不足越来越制约着高校体育课程的质量,给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带来了较大冲击,连续几年大学生的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大学生体质在下降,这些都表明现行高校体育课堂需要改革。这无疑给太极推手运动走进高校体育课程带来生机。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是完全可行的。

1 太极推手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有着非常的意义。特别是民族文化更是如。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如此。它流传之久,影响之广。在历史的变迁及前进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其发展至今已经有着自己民族的魂。尽管中国武术有着居多的门派和众多武术套路、内涵、外型等等,但太极推手运动便是其中演变的一个缩影。

太极推手从形式上一般可分为原地推手和移动推手两种,现今高校推行太极推手,是将两种人或者不同性格的人,利用运动的形式有机的结合,在锻炼中相互交融,手推力抗,起到健身的一种运动形式。它具有现代体育的特点。是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科学的转换一个代表。其具体有流派形式表现、运动技术特点表现、发展趋势表现、融入现代社会困境表现。

1.1 流派表现

任何一种运动发展或者流传都有着流派形式表现,就像现代商品的品牌一样,虽然是同一种商品,品牌不同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太极推手运动也是如此,太极推手运动流派比较多,特点也各异。其主要有陈式太极推手、杨式太极推手、吴式太极推手、孙式太极推手、武式太极推手等几大流派。各个流派所表现的重点不同,如陈式太极推手注重脚、关节;杨式以发力为主;吴式以柔化为主等。这些流派表现都显示出其博大精深文化内涵。

1.2 技术特点表现

任何一种运动都有着自己技术特点。有着自生力学原理,和生物学原理,太极推手运动也是如此。太极推手运动形式主要有:“掤”,用上肢,下肢,结合力学原理及人体构造构成稳定支点;“捋”,顺势向侧方或向后牵引;“挤”,向前挤压,逼迫;“按”,向下、向前推按;“采”,向下牵引;横向分化或进击对方;“肘”,用前臂旋转或肘关节制约、攻击对方;“靠”,以肩、背挤压。推手时,两人手臂相搭,按着一定的程序互相推挽,周而复始,俗称“打轮”。在“打轮”过程中,双方力争牵制对方,使其失去平衡,进而趁势将对方发放出去。技术高超者能使对方双脚腾空,掷跌于地,自己却安稳自若。推手双方必须保持手臂沾连不脱,在互相黏随的运转中动摇对方的重心。推手禁用腿法,也不准使用摔跤、擒拿、击打等方法。这一运动过程与其他武术项目是截然不同的,太极推手运动它是一种哲学思想的演绎,重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重在粘接,对抗,又不分离,在平衡中,相互制约。

1.3 发展趋势表现

太极推手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赋予哲学思想,结合科学身体运动,是太极推手发展的趋势。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思想,身体相结合,逐步实现教育功能,健身功能是太极推手走向世界的法宝。

1.4 融入现代困境表现

第一,高等教育改革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对体育教学法规落实不够彻底,或者执行中打折扣,特别是体育经费严重投入不足,这些都影响太极推手运动在高校中推行。第二,高校规模化发展后,高校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太极推手运动师资不足,或者不专业,一定程度上影响太极推手运动在高校中推行。第三,太极推手运动竞技制度不完善,给现今重竞技轻教学的高校体育教学潜规则,提供了托词。第四,太极推手运动的文化内涵释放需要一定领悟时间,这给当今快节奏生活高校推行太极推手运动的推行带来一定的障碍。第五,运动场地与器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太极推手运动在高校的推行。

2 高校体育中开展太极推手运动是可行

2.1 太极推手功能符合大学体育课程要求

首先,健身功能。参与太极推手运动,在提高身体机能方面有显著的作用,特别是那些用脑比较多的,更是如此。实践表明经常参与太极推手运动的人,在身体素质提高比较显著,如反应能力,灵敏、速度、力量、柔韧等素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武术之乡,太极推手运动与太极拳运动一样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其健身功能明显,且老少皆宜,易于开展。其次,文化功能。太极推手的历史渊源及流派学说,都是太极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历史变迁中表现出韧性,及沉淀的民族文化,都能够显示太极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最后,教育功能。太极推手哲学内涵包含居多道理,对当今的大学生有着教育功能。比如,以退制进,对很多大学生面对人生中实际困难时有很大启发作用。诸如以上几个方面的体现,太极推手完全符合大学体育教材的需求。

2.2 太极推手为高校体育改革的选课模式提供便利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当前具体体现是选课模式,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的一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太极推手无疑给这一模式增加了选课的条件。而另一方面,当前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不怎么爱剧烈运动,显然太极推手是他们的不错选择,事实也证明了很多学生参与太极推手学习后,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高了,这是符合高校体育改革的要求的。

2.3 现行高校满足太极推手开课要求

首先,太极推手对场地要求不是很高,一般体育场地都能够满足其要求。虽然现在的高校存在专业场地器材的不足,但是必要运动场地还是有的,再加上一些硬化的简易场地是能够满足当前太极推手运动开展的条件的。况且,现在的高校逐步在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所以在高校推行太极推手运动的场地是完全可以满足的。其次,太极推手运动老少皆宜,给很多高校体育教师提供“再就业”的方向。高校体育教师的老龄化也是不真的事实,按照现行高校人事制度,这些教师要想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必须寻找出路,而太极推手运动正好适合他们提供了新的教学项目,这也正符合高校体育教师一专多能历史转型。显然可以看出,太极推手在高校中推行也是高校的需求。

3 建议与措施

3.1 加强管理,落实保障高校体育教学时间,为太极推手运动走进课堂提供时间保障

现行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有待完善,很多高校体育法规都没有落实或者落实不完善,这显然对高校推进太极推手运动带来了困然。特别是民办高校表现尤为突出。很多高校节约成本,压缩体育课程时间,对选课带来很大的冲击。这无疑给太极推手运动走进高校课堂制造了障碍。

3.2 加大宣传,为太极推手运动走进高校课堂提供文化氛围

太极推手运动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太极推手的文化的理解在高校的传播不够广泛,这显然是学生对太极推手运动理解不够,或者根本不了解,所以只有加大太极推手运动文化的宣传,使大学生充分理解太极推手运动文化,明白其中奥妙,体会其中内涵,把它运用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去,才能够使太极推手运动走向高校课堂。

3.3 勇于创新,为太极推手运动走进高校课堂,融入高校提供可能

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的必备能力,也是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太极推手的教学也必须创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科学的实践,让太极推手走进高校提供可能。

3.4 培养太极推手运动教学骨干,为太极推手走进高校课堂提供技术支持

任何一项运动在高校体育中开展,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一批优秀的太极推手教学骨干是必走之路。高校体育教师运动基础给太极推手运动技术骨干的培养提供了便利。再加上高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外派学习的制度都是培养太极推手运动师资力量的重要途径。

3.5 建立联赛制度,为太极推手运动走进高校课堂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赛事营销是体育项目蓬勃发展所走的必由之路。建立科学太极推手运动的联赛制度,是提高太极推手运动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太极推手运动在高校体育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太极推手运动才可以持续发展。当然联赛制度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我们必须科学的规划,利用现有联赛制度经验,逐步壮大。

3.6 成立科研协会,研究太极推手的内涵,太极推手走进高校课堂提供科学保障

加强科研指导是太极推手运动走向课堂的重要手段。太极推手运动的内涵与大学体育教学相结合、太极推手运动的内涵与国民素质教育相结合、太极推手运动与中国梦的实现相结合等等居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的,如果很好将这些实际问题研究透了,太极推手运动全面走进高校课堂指日可待了。

4 结论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输出的途径越来越多。中国武术作为重要文化输出项目,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步加大。太极推手运动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显,其揉性、其刚性、其韧性代表中华民族的内涵,其蕴含的哲学原理更是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世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而在我国,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地方,在推广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教育是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教育中推行太极推手显然是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不断要学习太极推手的身架及招式,更要学习它的魂。

[1]黄振鹏,郑骋.太极推手走进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5):101-102.

[2]刘鹏.太极推手的社会特性及其功能[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6):38-39.

[3]王国旭.基于高校体育教师共享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4(31):14-15.

[4]王国旭.浅谈学校体育安全[J].当代教育与实践,2014(11):178.

猜你喜欢

太极内涵运动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不正经运动范
内涵漫画
太极马扎(三)
太极Ⅱ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