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比较与分析①

2015-12-05夏思鸿陶李军李京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2期
关键词:舞步舞曲广场

夏思鸿 陶李军 李京平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比较与分析①

夏思鸿 陶李军 李京平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排舞和广场健身舞是时下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身项目。但许多健身者将二者混为一谈,给其锻炼、比赛及推广带来一定的制约。该文从排舞和广场健身舞的起源、定义及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它们各自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使其相互取长补短。为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实施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排舞 广场健身舞 比较与分析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育健身活动已经成为人们充实自我、增进感情、增强体质、消除疲劳、调节精神、陶冶情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众多的健身运动项目中,排舞和广场健身舞以其独特的娱乐性、健身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国内许多大中型城镇社区健身者的喜爱,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笔者通过对排舞与广场舞起源、健身价值、特点等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揭示两者之间在各方面的异同,使健身者能够对两者有准确定位和清楚的认识,使其能更好地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定义

(1)排舞又称排排舞,其英文全称为“Line-dance”,顾名思义为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这种舞蹈简单易学,风格创新,既适合个人独自练习,又适合众人共同参与,可以说是是高度兼容各种风格的一项全球化的、新型时尚的大众健身运动[1]。不同学者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于排舞也有着不同的定义,现在学术界流行的对于排舞的观点是2013年我国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颁发的《2013—2016年全国排舞评分规则(试行)》中对排舞运动作了全新的定义,即“排舞是一项通过丰富的舞步变化和段落循环将体育、舞蹈、音乐、文化等有机结合,用以诠释风格各异的舞蹈形式和音乐元素,从而娱乐身心的健身运动。排舞非常适合日常健身、工间操、课间操、全民健身展示表演及开展比赛等活动,在丰富大众文体生活、增强团队精神、促进生产力、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2]。

(2)广场健身舞,通常是指在都市、社区、校园、工厂等广场由大众集体表演,并以强健体质为目的的舞蹈。它既与人们日常表演的集体性民俗民间舞蹈以及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自娱性舞蹈有区别,又与在舞台上表演的群舞也存在差异。可以这样说:所有舞蹈都能够在广场上表演,但不是所有的舞蹈都能够称作广场健身舞。广场健身舞只是一种表演形式,它不是一个舞种。广场舞中有大多数都含有民间舞的成分但它又不等同于民族民间舞[3]。

(3)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排舞和广场健身舞都是舞蹈类的健身运动,它是将各类舞蹈、体操、武术等与音乐的巧妙结合,通过集体锻炼的方式达到健身、塑体的健身项目。

2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起源

(1)排舞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也叫牛仔舞。起初它仅由吉他伴奏和拍手伴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舞和拉丁舞步。原有方块舞、链条舞或圆形舞等多种类型,但这些类型的舞蹈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必须由多人结伴起舞,一个人无法参与其中。为此,美国的一些舞蹈社交俱乐部就开始尝试打破这种局限,逐渐将这种舞蹈过渡到人们排成排可独自跳的舞蹈,排舞也开始逐渐形成。20世纪80年代,排舞首先风靡于美国和加拿大,到了20世纪90年代已遍布欧美,以致90年代后期传播到世界各国。随着广泛推行和不断地创新,排舞先后融入了伦巴、恰恰等各种舞蹈流行元素,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不断地显现迷人魅力。排舞有多种类型,按音乐旋律和舞蹈段落划分,有常规型排舞、分段型排舞、组合型排舞和表演型排舞4类;按舞蹈段落重复时身体方向的变化划分,则有没有方向变化、2个方向变化和4个方向变化3种类型[3]。

2000年,排舞被逐渐引入亚洲,开展排舞运动最好的国家是新加坡,其次是日本。2007年,排舞运动作为一项新的健身项目被正式引进中国。目前,世界各地的排舞相关机构经常组织地区性的排舞培训和比赛。排舞的国际性组织设在新加坡,全称为国际排舞协会。

(2)关于广场舞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广场舞是古代进行宗教祭祀常用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后来才逐渐发展宗教仪式、民间节日、祈祷节庆不可或缺的舞蹈表演形式;另一种观点认为广场舞是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中产生的,由早期的生存行为逐渐发展成后来的祭祀活动,最终演变成为今天所说的广场舞。现代广场健身舞主要是流行于北方的一种广场舞蹈,用锣鼓、唢呐等伴奏,21世纪初期迅速风靡于全国各中小城市。

(3)分析二者起源同异,排舞起源于国外,舞蹈中渗透着西方文化,属于从外引进的健身项目。它有正式的比赛规则,属于国际性健身语言。广场舞起源于中国,渗透着中国元素,目前还没有正式的赛制及评分标准,属于群众性的自创品牌。

3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特点分析

3.1排舞运动的特点

3.1.1元素的多样性

由于排舞运动源于其它舞蹈,融合了多种舞蹈风格,是爵士舞、街舞、拉丁舞、牛仔舞等各种舞蹈元素的“集合”;尤其随着近几年排舞在亚洲各国的盛行,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印度的印度舞、肚皮舞元素也逐渐加入到排舞这个健身运动的“大集体”中,体现出排舞整体内容的多样性。

3.1.2舞步的统一性

舞码即舞步,是排舞运动中舞步的专业名称。排舞运动的每一支舞曲都有世界统一的舞码,每支排舞的推广都必须要通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可,再加以推广,因此,排舞是世界同步的舞蹈。也就是说每一支舞曲都有其对应的独特的、完整节奏和风格的舞码,舞蹈与音乐真正地珠联璧合,相互映照。在现有舞曲中,排舞的舞码无一雷同,随着新的音乐不断出现,新的舞码也会相应产生,如今流行的舞曲一般为世界名曲,编舞者在动作选择设计上会与此舞曲的音乐特点、歌词意境、节奏风格等因素高度匹配。尽管每一支舞曲有唯一的舞码,但对于上肢动作并没有特定的要求与规定,练习者可以根据舞曲的风格和节奏随意编排上肢动作。

3.1.3动作的存异性

排舞的每一支舞曲都有自身独具的舞码,其舞步是全世界统一,即下肢的动作是固定不变的,但排舞对舞者的身体及上肢动作并无统一要求,每个练习者根据自己对舞曲风格的理解或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舞动身体和上肢,每位舞者对同一支舞曲可以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没有规定动作的约束,动作可随节奏的变化而尽情发挥,充分展示自己的风格。

3.1.4组合的循环性

排舞基本是按16拍、32拍、48拍或64拍等不同组合的循环编排而成的,每首舞曲的舞步随着特定的循环节奏而重复组合动作。排舞编排的基本规律是分2个或4个朝向交替旋转。

3.1.5练习的科学性

根据舞步动作、方向旋转变化等难易程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每支排舞都有级别,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某一级别的排舞进行练习。一般初学者会选择初级的舞曲进行练习,等到自己身体各方面素质增强后再选择更高级别的舞曲进行练习。

3.2广场健身舞运动的特点

3.2.1编排的随意性

广场健身舞没有统一的舞步,它的编排不需要通过任何组织认可,编排者可以是任何一位喜爱广场舞的人,只要练习者能接受,就可以作为广场健身舞跳起来,同一舞曲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舞步和跳法,在网上很容易找到同一首流行舞曲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广场舞版本。

3.2.2形式的多样性

在音乐的选择上,广场健身舞以抒情和现代舞曲为主,但也不排斥其它形式的音乐舞曲。在动作的选编上容入了民族民间舞、形体舞、迪斯科、健美操等多种中国元素,其中一些广场健身舞蹈还加入了样扇子、手帕、纱巾等轻器械。

3.2.3内容的简单性

广场健身舞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它不需要很好的灯光和舞美来体现和衬托,因而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都要避免过于复杂,不需要像舞台表演那样要以饱满的舞蹈激情和美感的队形变化,来赢得观众的喜爱。

3.2.4动作的重复性

目前参与广场健身舞锻炼的主要人群为中老年朋友,因为身体素质和条件有限,锻炼目的也较单一,故广场舞在动作难度设计上普遍偏低,同时针对中老年朋友的记忆力已普遍下降的情况,为使他们便于记忆,尽快接受动作,重复的动作比较多。因此,目前编者在其动作编排上设计了很多的重复和循环。

综合分析两者的特征,也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1)表演的直接性,两者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表演。锻炼中,舞台、演员、观众互为一体、融为一体,直接互动。(2)参与的集体性,二者都是通过集体形式进行锻炼,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场面十分热闹。(3)自我娱乐性,人们参与这二项健身运动的目的就是在健身的同时,能够有一个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也是这二项运动能够在众多健身运动中能够得到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4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健身价值分析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健身价值总体来讲没有太大差别,他们都是以健身、健心、美体为核心,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身体练习和多变的步伐为基本手段,把形态、姿态、动态、造型、精神等“五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使练习者达到舒缓压力、调节身心、塑造形体以及增强身体协调性等效果,从而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2]。二者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排舞的价值

4.1.1健身、健心价值

排舞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休闲体育项目,参与者跟随音乐的节奏而锻炼身体的方式,每首曲目的一般为2~5 min,在参与的过程中参与者的心率保持在120~150次/min的范围内,在锻炼后期能够有效的消耗脂肪供能,对于女性塑造形体有着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由于排舞具有类型繁多,风格多样的特性,能够使参与者身体的各部位都能得到锻炼,有利于提高参与者身体的灵活性以及柔韧性,提高机体的有氧供应能力,改善亚健康的状态。

在排舞锻炼过程中,需要参与者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和动作舞步当中,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作到音乐与动作舞步的协调配合,通过不断地刺激大脑神经,使得大脑记忆得到了再次运用,起到了良好的健脑效果,它还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参与者缓解疲劳,使参与者身心得到放松。

4.1.2美学、终身锻炼价值

排舞以优美的姿态、动听的音乐和多彩的风格吸引人们的参与,排舞融入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多种音乐元素,风格各异,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民族风,通过与舞蹈节奏的完美融合,在人们身上体现出舞蹈的美感。排舞中有一些腰部、胯部的动作,有利于形体塑造,同时在锻炼中四肢得到了充分活动,能够有效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应该说,排舞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内与外、形与体的完美结合,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操,是一种音乐的渲染、美感的升华。

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为保证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我国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而排舞以其当作简单、密切联系生活、适合各年龄段参加等优势,符合了纲要的要求,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接纳,人们参加排舞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培养气质,从而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4.1.3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排舞是由各种各样的人排成一排排,合着相同的音乐、跳着相同的舞步,在一起共同舞蹈。参与者在练习过程中组成了一个个健身的群体。从大的范围来说,它加强了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人们的凝聚力,有助于世界和平相处;从小的范围来说,它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身份人们的团结,有助于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4.2广场舞的价值

4.2.1健身价值

广场健身舞是标准的有氧运动,其锻炼时间一般持续60~120 min,锻炼的心率保持在110~140次/min,锻炼者多为中老年人,由于退休后有充足的时间,所以能坚持进行这项有氧运动。研究表明,长期进行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抗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4]。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广场健身舞是一项十分适合的健身项目。

4.2.2健心价值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谐一致,与外部环境适应良好的稳定心理状态,它包括5个维度,即认知功能正常、情绪积极稳定、自我评价恰当、人际交往和谐、环境适应良好,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5]。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心理压力增加,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广场健身舞能通过锻炼吸入大量的氧气,帮助人们缓解疲劳,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随着音乐手舞足蹈的运动能有效地宣泄释放压力,化解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负面情绪,使舞者充满自信,精神愉悦。

4.2.3健脑价值

广场舞对人体大脑具有良好的训练作用,它通过运动刺激人体神经,使人处于“兴奋”状态,再由这种“兴奋”情绪反应作用于肢体,这样使舞者多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从而有效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表明,通常做一些有规律的、适量的有氧运动结合一定技巧性的复杂运动,能让大脑中的海马体长出更多的细胞,让人的思维、感觉和反应都更灵敏。而广场健身舞就是一项有规律的、运动量适中的运动,且具有一定难度和技巧性的健身运动项目。

4.2.4审美价值

广场舞既能强健身心,又有其独特的艺术表演价值,在运动中给参与者和观赏者以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愉悦。同时,广场舞运动需要锻炼者身体的协调配合和对运动节奏的把握,经常参加广场健身舞锻炼,能够让自己的身体更加舒展,外形更加匀称,体态更加健美。同时,在广场舞的优美旋律和舞姿的感染下,持续进行感知、情感、想象等审美活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4.2.5社会价值

广场舞的参与者一般是同一个社区或临近社区服务的群众,广场舞让大家在一个融洽、和谐、轻松的气氛中翩翩起舞,能够消除自我封闭意识,强化沟通交流意识。据研究表明,经常参与集体活动与锻炼,对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交际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广场健身舞在各个社区不断地推广与普及,使得社区群众在各具特色的广场健身舞海洋中相互欣赏、彼此团结,从某种意义上增强了社区群众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增强了各社区群众的友谊,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与团结。

5 推广成效

5.1排舞运动的推广

排舞是在2008年作为健身项目正式传入中国,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所以排舞在我国又称为全民健身排舞,简称全健排舞。有关部门为了将其以全民健身项目全面推广到基层群众中,采取多种途径普及此项运动,如,建立较为完善的排舞人才资格等级培训体系,组织排舞赛事,各类排舞交流展示活动等。2009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出版了全国排舞比赛评分规则,并于2010年7月补充与修订。排舞在赛事参与人数、参赛城市、参赛合作单位上不断地增加,参与排舞锻炼的人群也越来越广。虽然推广排舞运动已经取得了显着成成效,但由于排舞是在全世界推广,需要相对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基层骨干进行教授,所以排舞的推广难度相对较大,速度也较为缓慢。

5.2广场健身舞的推广

广场健身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参与人群以中老年朋友为主,且女性居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结交朋友,她们对舞蹈编排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舞蹈基础的老师就可以现编现教。尤其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大家可以将自己创编的广场舞第一时间上传在网上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使得广场舞的推广越来越方便快捷。虽然广场健身舞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但由于缺乏相对规范的管理与推广,其锻炼者的范围、锻炼的部位,锻炼的科学性都受到的一定的限制和影响。所以,广场舞推广者站在更高的角度,创编出具有群众性、科学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的广场健身舞是广场舞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6 结语

排舞和广场健身舞都是具健身、艺术、娱乐性于一体的有氧健身项目,其舞蹈风格和音乐都丰富多彩,两者都有不断推陈出新的特征。但由于二者在推广的人群、范围、时间的不同,其产生的健身效果也不一样,但两者可以相互借鉴,排舞可以借鉴广场舞的互联网推广模式,使其传播速度加快;广场舞可以通过赛事规范广场舞的动作创编;使其更加全面科学地服务于大众。排舞可以加入到广场舞的行列中进行推广,广场舞可以在创编上变换角度。二者的高度融合可使其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实施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1]陈燕.排舞的健身价值与学校推广的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4):46-47.

[2]《2011-2012年全国排舞评分规则(试行)》,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体操字{2011}100号文件[Z].

[3]李杜娟.排舞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风格的初步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

[3]江滔,陈玉萍,李协吉.湘潭市社区中老年妇女广场集体健身舞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2):136-138.

[4]郭志强.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理学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3):107-109.

[5]齐芳.体育科技教育新闻[N].光明日报,2008(4).

G7

A

2095-2813(2015)10(c)-0246-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246

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项目(课题编号:11C064)。

夏思鸿(1969—),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众健身。

猜你喜欢

舞步舞曲广场
春天的广场
恣意起舞
冬的舞曲
在广场上玩
瑶族舞曲
盛装舞步竞赛马匹的设施和管理
烂漫舞曲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青春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