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体质下降成因及对策探究

2015-12-05李朝成杨光会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锻炼体质

李朝成 杨光会

(1.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2;2.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091)

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据2010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一直在下降,19~22岁的学生群体,耐力、力量、爆发力等身体素质继续呈下滑趋势,与1985年相比,大学男生1000m测试、女生800m测试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9%和10.3%;学生的肺活量下降了近l0%;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男生1.29cm,女生2.72cm;学生身体形态在改变;近视率接近90%。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在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中经常性发烧、感冒或有其它疾病的、包括心理疾病的同学也占一定的比例[1]。以上情况证明我国的学生体质状况不乐观,明显出现了持续下滑趋势。

1 在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1.1 个人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在增强个人体质方面可理解为:个人对于追求健康的态度和努力程度,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人要是在主观上不想去做一件事情,那即使有再好的环境条件和氛围也是没有意义的。

1.1.1 缺少正确的健身观念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家长的溺爱,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家长小心翼翼的呵护他们,同时有注重文化学习而不注重健康、注重营养而不注重体育锻炼的思想,这些因素都促使现代大学生缺少了锻炼身体的正确理念。许多大学生对于目前的一些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标语嗤之以鼻,认为自己的身体非常健康,每天去锻炼才是一种折磨,才是不幸福。

1.1.2 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家庭越来越富裕了,吃的越来越“好”了,但是学生的体质却是每况愈下。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很少一部分能够准时准点吃三餐、很多大学生不吃早餐、用面包零食代替正餐、暴饮暴食、吃夜宵成风等。同时,学生每日作息时间不一、长期熬夜、抽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利于于身体健康的。

1.1.3 沉迷于网络世界

生活条件的提高,网络的日益发达,使得很多大学生整日活在网络当中。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占据了许多大学生的全部课余时间,甚至正常的学习时间,笔者值班的时候会去学生宿舍查寝,发现80%以上的同学都有电脑,并且主要用于打网络游戏及看电视剧。长时间沉溺在虚幻世界当中,不按学校的作息进行休息,这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1.2 客观因素

1.2.1 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目前的素质教育呼声很高,但实施的确不够好。当下的九年义务教育,很多中小学为了提高升学率,活生生把“素质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体育课不受重视。高校里也存在一定的应试教育,为考研、考证、过级、就业,很多大学生都把时间放在了这些方面,从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少而少之。

1.2.2 学校体育设施的不足

体育实施包括了体育场地和器材等设施。体育设施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体育设施的不足是阻碍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的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场地及器材,如果没有场地和器材就不能进行。近年来,随着国家要求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等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多数高校的运动场地设施发展却脱节了,学生人均运动面积离国家规定的标准有一定距离。现有的运动场地也仅仅只能满足正常的教学活动,在上课的时间其他没课想锻炼的同学就无处可锻炼。因此,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很难自觉或有组织地去进行课余锻炼,也阻碍了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还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学校的体育设施非常不错,但是平时不开放,或者说对学生收费很高,这些都是阻碍学生进行积极体育锻炼的因数。

1.2.3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厚

体育文化,是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学校体育文化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与体育相关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体育精神与物质的整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健身、娱乐、竞技、审美、传播文化等多种文化功能为一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2]。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也非常强烈。如果一所大学的体育氛围不足,整个学校看起来就缺乏活力。学校体育俱乐部联盟和社团的开展好坏是检验一所学校课外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准,它可以带动整个学校的校园体育氛围。

1.2.4 课程内容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

目前的一般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是二学年,8个学分,在大一和大二两学年完成。一般大一期间的的体育课内容是学校规定的必修项目,大二是以单项俱乐部的形式开展的。在笔者平时的教学活动和课余时间里发现,男大学生绝大多数喜欢球类运动,比如:篮球、足球、武术、羽毛球和乒乓球等,女生喜欢健美操、舞蹈、羽毛球和乒乓球的居多。如果一个学校连最基本的三大球、三小球以及部分当下比较热门的项目都开展不起来,那会大大的影响学生锻炼积极性,上自己不喜欢的内容的体育课,肯定会消极怠慢。同时,相应的专项体育教师缺少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欠缺也会影响该项目的课程开展。

1.2.5 就业压力的增大

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在不停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就业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到了大三和大四这两年,已经没有了体育课,并且迫于就业或者考研的压力,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因此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2 建议与对策

2.1 主观因素方面

2.1.1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他们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经常练习才能有效,让他们自觉的走进体育运动场,快乐的进行体育运动。

2.1.2 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饮食要做到营养均衡,一日三餐按时就餐,不挑食,少吃零食。生活作息时间要规律,早起早睡,养成午睡的习惯,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尽可能的做到不抽烟和不喝酒。由爱好、喜欢而产生愉快的情绪。

2.2 客观因素方面

2.2.1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

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场地,努力让这一体育资源实现共享,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健身环境。不让学校的体育设施、运动场地成为摆设,使想锻炼的学生有器材、有场地。尽可能的达到国家的人均运动面积标准,让每个学生都有地方锻炼,让每个学生自觉加入到锻炼队伍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2.2.2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建立校园体育俱乐部联盟或者社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经常性的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比赛,弘扬体育精神。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带动平时不积极锻炼的同学,培养大家的终身体育意识,也为校园文化做贡献。

2.2.3 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进行课程或者课程内容改革,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一些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女生喜欢健美操、喜欢体育舞蹈、喜欢羽毛球;男生喜欢篮球、足球、武术、跆拳道等。课程设置就投其所好,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新教师,不断的补充新鲜血液,让教师有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的主题是学生,但是有一个良好的引导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好坏,学生技能掌握和兴趣培养与教师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提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对学生体质有一定的帮助。

[1]王建,詹康.大学“双休日”体育活动的策划与管理[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2):65-66.

[2]董斌.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初探[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6):96.

[3]张恳,李龙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现状与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74-78.

[4]郭扶庚.阳光体育运动:让全国亿万学生沐浴体育阳光[N].光明日报,2007-04-26(1).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锻炼体质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比亚迪集团扶贫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