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开放问题与对策研究①

2015-12-05蔡晨卞雯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蔡晨 卞雯文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开放问题与对策研究①

蔡晨 卞雯文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专家访谈法,从法律背景、经济条件和场地设施现状等角度,分析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问题。探究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针对社会开放过程中存在的行政监管、校园安全、场馆管理和维护等问题,并从政府、学校、社区三个方面提出强化监督、构建科学管理模式、增加保险机制和完善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对接等解决方法。旨在提高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率和开放度,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促进全民健身与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 体育场馆 开放 问题 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逐步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和连续承办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之后,大大提升了普通大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需求,体育锻炼日益成为日常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场馆拥有较好的硬件设施,逐步成为百姓健身休闲、锻炼身体的首选场所。当然众多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科学利用,不仅是解决场馆管理问题的关键,也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保障。

1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背景

1.1 法律背景

我国针对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国务院颁布的《新时期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尽力提升百姓体育锻炼条件,筹划建设普通百姓的体育活动场地,为社会居民提供必需的体育设施以及相关体育项目服务。2009年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全部国有体育场地设施均需向社会大众开放,要强化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提高利用率”,要求高校敞开大门,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体育法》中也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群众开展体育活动,为公民参加各类体育活动项目创造必要条件[1]。因此,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放一方面是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也是奉行法律义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积极举措。

1.2 社会经济背景

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但是对于我国大多数居民的人均收入来说,每天去具有商业性和高档次的健身中心消费是不现实的,并且盈利性的健身中心、俱乐部多以个人塑身目的和器材锻炼手段为主,难以满足人们对多样的、集体性的运动项目的参与需求。同时,相对简单的社区体育设施和大众健身项目,已经难以满足民众对相对专业的体育项目和更优质的硬件设施的需求。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公益性、非营利性、低消费性等属性,恰恰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1.3 场地设施背景

近年来,尽管我国大力发展体育设施基础建设,体育场地人均面积由1.03m2上升至1.2m2,但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仍远远落后,难以满足广大群众对体育场所的需求[2]。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提供的数据来看,我国教育系统体育场馆占有量最多,达到67.7%,高校体育场馆的数量约占全国体育场馆数量的20%,然而拥有较为专业的体育场馆和场地设施的高校凸显开放程度低的情况[3]。由此可见,我国人均体育场地不足,大部分体育场地设施集中在学校,而高校体育场馆存在资源利用不足的现象。

2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以前人们对高校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随着高校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日益凸显,而且凭借自身专业化等优势,能较好地解决大多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问题,成为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但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在开放进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2.1 行政监管问题

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顺利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并且对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要求,但是目前尚未制定和出台相应的、具体的、针对性的实施办法,也未规定行政管理部门在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中的相关的监督及管理职责,由于缺少法律的强制性,难以避免出现推卸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现象,以致造成行政监管工作的缺失,导致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和实施难以顺利进行。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不只是打开校门,而要变为有序的、可持续的、生态的开放,但当前的开放状况尚不容乐观。

2.2 维护成本问题

学者调查发现,高校体育场馆所需要的维护费用与其开放程度成正相关[4],鉴于某些高校体育经费与对外开放的高成本不平衡,直接导致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度不高。众所周知,高校体育场馆一般是一次性投资兴建完成的大型基础设施,后续维修与维护十分关键也容易受到忽视。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后面临巨大的维护压力,如场馆损耗、日常维护、场馆运行管理人员薪资、意外伤害等都要相应大笔资金的保障,尤其是场地器材的老化和使用不当会严重缩短设施的寿命,更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高校室外体育场馆维护和经营成本相对较低,而室内篮球馆、羽毛球场和游泳馆等维护和运营成本相对高一些。因而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维护费用变为国家财政与高校经费支出之间的“真空地带”[5]。导致场馆维护成本问题成为制约其对外开放的一个关键因素。

2.3 校园安全问题

首先,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将面临如何保障校园安全的难题。尽管大部分高校多安排在晚上或周末时间进行对外开放,与学生正常上课时间错开,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无疑会造成大量社会流动人员出入校园。由于进校人员目的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师生与社会人员存有潜在矛盾,校内设施被损坏及财产被盗的事情时有发生,各种安全隐患和难以甄别的锻炼人群,让原本安静的校园变得嘈杂不堪,同时也对高校的治安管理提出了严酷的挑战,进而加大了高校安全运营管理成本。

其次,进校园来体育锻炼的人群的安全问题值得校方关注。常常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鉴于某些锻炼人群缺少相关的运动常识,或者不具备在出现运动损伤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参与较强烈肢体对抗运动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且对运动后疲劳恢复存在重视不足等情况。如外来运动者因使用器械不当等原因导致在体育场馆受伤、致残等伤害性事故,赔付的责任认定和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更是成为学校忧虑的问题。目前我国对外来人员在高校参与体育运动造成的伤害事故,缺少明确的责任界定。因此部分高校管理者采取限制开放时间或关闭体育场馆的方法避免问题的出现,从而直接导致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低,资源利用不足的不利现状。

2.4 场馆管理问题

由于高校体育场馆所具有的专业性,就要求必须有专业的场馆管理人才来运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场馆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学生或退休教师,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难以实现自负盈亏,不能实现以馆养馆,资金运转依然要依赖学校部门的拨款。其中根本原因就存在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机构不健全,部分场馆甚至没有管理机构。场馆内部的管理职责不明确,服务质量水平不高,严重缺乏先进管理理念和专业管理人才,多方面的管理手段不成熟制约着高校体育场馆的总体协作能力,减少了高校资源与周边群众社区的共享空间,严重阻碍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的开放程度。

3 对策

3.1 强化政府监管

高校体育场馆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遍及社会的各方面,因而不仅需要校方领导支持,还需要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并协调教育、体育、社区、保险、税务等多部门共同协作。实行政府主导,各部门配合协调,编制相应的实施细则,把体育场馆纳入法制建设当中,加强高校对体育场馆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明确各种义务和职责,提高并拨付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费,落实相关帮扶,只有如此才可有效推进高校体育场馆的规范化。

3.2 增设保险机制

在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类的安全风险,这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校园师生人身安全、外来锻炼者自身安全、学校财产环境安全。因此针对不同的方面,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之前应制定好具体的安全管理办法和预案,对外来人员和车辆的管理预案,对锻炼人员可能造成的意外伤害办理商业保险,探索新型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保险制度,把对外开放所带来的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降低学校的安全风险责任和负面影响,彻底解决学校的后顾之忧,实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最大化。

3.3 构建科学管理模式和网络共享平台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方式落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难以得到充分使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应采取持续健全管理制度,切实提升场馆领导工作,努力探索和建立一套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协调配学校各部门,制定安全保障体系,社会舆论监督体系,从而促使体育场馆长效机制的建立,真实提升体育场馆整体服务质量。因此,学校须成立特别的、高水平的场馆管理队伍,完善场馆管理部门,实施分工清晰的管理分工负责制,达到责任权利分明。同时构建体育场馆网络共享平台和客户端,让参与锻炼者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平台或场地app软件,及时了解场地信息,达到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推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优化利用。

3.4 增加社区与高校的对接机制

全民健身计划中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服务队伍要进一步壮大,分别达到100万人以上和10万人以上。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体育指导员的同时,政府也应组织地方民间社团来学校进行培训。因此建立社区与高校的有机对接机制,通过学校组织培养优秀的体育社会指导员到社区进行指导,社区志愿者进入高校进行学习的交流方式,增加社区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提高体育指导员服务水平,特别是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时提供必要的运动健身指导帮助,在促进大众科学健身的同时,降低原本可避免的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4 结语

针对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中的具体问题,国家应制定配套法规及细则,并在立法和方针政策上予以支持。逐步建立专业的体育场馆管理部门,改进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提升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探索体育场馆保险机制等措施,使高校体育场馆科学、合理、安全、有序的对外开放,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进而促进全民健身和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2]王德喜,杨磊,张凤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开发学校体育场馆的困惑和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0):82-84.

[3]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Z].中外群众体育信息,2004.

[4]蒋仲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0-24.

[5]林克明,陈勃源,谢美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困扰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8):141-143.

G80-05

A

2095-2813(2015)08(a)-0000-00

蔡晨(1991,9——),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吉首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和体质健康。

卞雯文(1992,7—),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吉首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和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馆研究概述及发展趋势
场馆风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