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5-12-05向昌浩
向昌浩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2)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向昌浩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2)
多年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各大高校学子的身体素质出现塌方式下降。兹于此,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文通过综合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目的、要求、可行性等诸多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体育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内外一体化
常言道:少年强则中国强。可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的一直受到很大的阻力。高中时期,由于学习压力大,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高。高校学子一进入大学就立即表现出对体育活动的漠然。据调查显示,高校学子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平均为1.5次,并且多数学生一周除体育课外几乎没有参加任何的体育活动。这对我国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据全国大学生运动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降低的状态,当代大学生的肺活量相比1985年下降了10%,女生800米跑成绩下降10.3%,男生1000米跑成绩下降了10.9%。不难看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已经岌岌可危。因此教育部对高校体育改革,做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要求及教育理念。各大高校也顺势,提出了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改革要求。由此笔者也对高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做了以下探究。
1 进行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意义目的
(1)通过对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可以完善改革内容,为具体实施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实例参考。
(2)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进行。
(3)从整体上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4)有利于高校学子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增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全面健康发展。
2 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2.1 本次实践探讨的研究对象
主要是对已经完成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部分高校的和重庆邮电大学的实践案例作为研究对象。
2.2 本次实践探讨的研究方法
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的科学性本文主要采用了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参考文献的一系列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
2.2.1 调查访问法
湖南文理学院等十余所大学进行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对12名教授和15名优秀体育教师进行了访问与探讨。
2.2.2 参考文献法
通过对12本相关书籍的查阅,以及50余篇论文的研究,基本上掌握了目前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的现状及一些较为科学的而研究方法。
2.2.3 问卷调查法(1)调查人数及比例
通过对湖南文理学院1000名学生做随机抽样调查,总共发出1000份调查问卷,成功回收988份,有效回收率为98.8%。参与的学生包括男生615名女生373名。
(2)调查内容及统计数据
1一周参加体育运的次数。2对体育课的教学过程的满意度。3对学校提供的教学项目是否满意。4是否有合理的锻炼计划。
主要的数据统计:在第一项调查问题的数据中显示,学生一周的运动平均次数为2次,部分学生达到3次,男生平均2次,女生平均3次。
第二项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的学生对教学过程评价是满意及以上,有20%感到非常满意,50%感到还有待改善。
第三项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对教学项目的评价是满意及以上,50%感到有待改善,10%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四项调查结果显示:30%的学生有合理的锻炼计划,其中女生占到了80%,男生仅占20%。
3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3.1 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时代背景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进入岗位之后都或多或少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则是抵抗这些压力的有力武器。但我国体育教学事业一直受到自身教学模式不够先进、教学体系不够完备、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的痼疾约束,和传统应试教育对其发展的蚕食。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我国体育教育水平相比国际发达水平相对滞后。为了让高校学子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工作学习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样也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人口身体素质。教育部提出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这也促使高校必须加快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更好的培养出健康优质的栋梁。
集合预报可以有效地降低预报的不确定性,使其结果更趋稳定,减少误差。本文通过检验评估选取5种较优的方案,采用简单集合平均EMN来开展集成试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某格点有无降水的判断采用如下方法:当有3个及以上方案预报该格点有降水时,将有降水的几个方案的结果简单集成,反之,则认为该格点无降水。
3.2 传统体育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2.1 教学模式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从小学到大学所进行的教学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特别是理论基础课程,几乎没有太多的新意。并且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沿袭陈旧的教学体系,缺乏创新,没有特色,缺少层次。这样的体育教学,渐渐地侵蚀着学生对体育涌动的热情,让学生逐渐开始厌倦体育运动,甚而至于开始抵触运动。加之,高中阶段对体育教学的漠视,学生一旦进入大学,不仅身体素质低下,而且缺乏对体育运动的热枕。对体育教学内容大多也是敷衍了事,没有自觉自愿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外的体育锻炼更是少之又少,长此以往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就会大大降低。这显然是不符合我国的发展理念的,因此促进体育课改革,势在必行。
3.2.2 健康体育理念的培养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革命不断的推进。在发展科技改革的进程中,对人们的身体素质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如果没有健康的锻炼理念是很难持续保持强壮的体魄去适应当下的生活的。一个好习惯好理念往往都是在学生时代培养起来的。并且我国现目前的公民教育也主要依托于学校教育。健康的体育运动理念的培养的主要战场也应该在校园。加之,中小学阶段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相对不足。因此,高校如何亡羊补牢,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但是由于许多高校依旧沿袭着中小学阶段的落后教学体系,依然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技能与理论的教学上。而没有注重学生健康的体育理念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将大量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娱乐和学习上而忽略了自己身体的健康发展,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运动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将“健康第一”“终生教育”的理念放在教学的首位。
3.2.3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动性的问题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都是跟着老师邯郸学步。老师要求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学,这样既不能使学生有效的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更是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找到满足感和愉悦感。因为在体育运动体验中没有满足感,这也导致学生对体育项目大多不感兴趣。虽然如今对体育改革的探讨也逐步深入,但也是将课程与人格分离开来探讨。没有将课程的多元化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是片面的探讨教学体系的完善问题,没有将学生的个性纳入到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去。没有辩证的看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和教师强迫性问题。
3.2.4 体育课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如今许多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出现严重的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即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施展,而现实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在学校又无从学习的现象。当代大学生相对而言是一群接受能力较强,对新知识兴趣浓厚的一个群体。所以,在教学过程大可不必害怕知识太新以至于他们无法吸纳。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勇于创新,难易程度应该由浅入深。让学生把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
3.2.5 对体育成绩的考核模式片面单一
总之,现如今的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提高高校学子的身体素质以及培养健康运动的理念。体育改革是必须直面的问题,体育改革事业同样任重道远。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谨透过以下文章阐述在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具体可行的措施。
4 基于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改革即高校体育课内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的要求。
4.1 “健康第一”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由于传统教育功利化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也一度呈现出急功近利的状况。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缺乏科学性、健康性,只是单纯的教授学生一些体育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质锻炼、体育素养培育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将健康的体育理念植入学生的思想当中去。这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体育改革的时候,树立好“健康第一”的正确理念。多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例如:环校跑步活动、健康晨跑等一系列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活动相联系,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
4.2 完善教学体系增加教学项目
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中,应该将完善教学体系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要建立以技能学习为中心,理论教学、体育运动爱好培养、体能素质锻炼为辅助的全方位培养方案。其中各个教学内容应占的比重建议为:技能学习40%、理论教学10%,体育运动爱好培养20%、体能素质锻炼30%。建立好完善的教育体系之后,为了满足学生的体育爱好。则应该相应的增设体育教学内容,除了较为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外,应该大量地增设新型的体育项目。例如:跆拳道、健美操、武术等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据湖南科技大学女学生参加的调查显示:有57.29%的女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还有47.91%的学生则是为了美体塑形。因此为了调动女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应该增设有关美体塑形方面的体育项目如瑜伽、瘦身操等。
4.3 增大对体育设施置办、运动场地构建的投入力度
体育设施与运动场地是与体育运动直接相关的,为了极大的方便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高校也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与运动场地构建的投入。譬如:兴建游泳池、网球场购买健身器材等。
4.4 增大健康意识的宣传力度
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首先就要加大对健康意识的宣传力度。宣传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如: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健康知识辩论比赛、成立健康锻炼周等。丰富的健康知识宣传方式加上较大的宣传力度一定可以培养起学生的健康意识。
4.5 体育教学应该与实际相联系。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严重与生活实际脱节导致大量学生在毕业之后,即也与体育告别了。这种现象违背了“终身体育”的宗旨。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在教学过程就应该从教学内容的选取、难易程度,教学项目的设定方面与实践相结合。难易应该适中,教学项目贴近生活。譬如:女同学对塑身美型有较高要求,在教学项目的设定中就应从实际入手,开设有关的较为实用且容易掌握的学习项目。加之最近的旅游登山热,高校即可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够学到实用的登山知识。只有让体育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才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然后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树立其“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基本体育教学要求。
4.6 考核标准多元化,全面评价及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学生成绩的考核标准十分单一,而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评价的公平感到怀疑。以至于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挽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我们应该要让考核的方式多元化。
(1)首先应该考核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然后将学生按照身体素质的高低分为三个不同的组,并且应该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应该酌情降低考核标准并侧重于体能训练。
(2)加入对出勤率和努力程度的考核,对于出勤率高并且努力程度大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最大的支持与肯定,在成绩考核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入出勤率及努力程度的考核。
(3)加入对课外运动情况的考核,这是一个考核难度大,但却十分必要的考核标准。对那些本身热爱运动的同要积极鼓励,必要时可以酌情给与加分政策。
5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措施的总结
5.1 教学体系的重建,课程教学服务于“终身体育”理念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改变了以往以竞技体育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终身体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该体系主要以健身基础知识及技能为中介服务于培养学生终生健身的教学目标。主要依托体育教师教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法来实现,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对健身知识的认知能力,以及健身锻炼的自我监控能力。从而达成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战略目标。
5.2 学生高度自主选课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建立的。因此在选课系统方面也高度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大学四年分为两个阶段,即1、2年级体育选项必修阶段和3、4年级的体育选项选修阶段。其中1、2年级必修阶段,分为四个学期,每学期一个学分,还取缔了原有的体育基础教学,将体育教学重心放在了普及游泳课及太极拳的教学改革上。3、4年级阶段总共72个学时,2学分,并开设大量的公共选修课供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选择。除此之外,将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成果纳入到1、2年纪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之中,并且要求1、2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课外体育俱乐部,每个星期至少锻炼两次,且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1h.学生在参加满36次课外俱乐部锻炼即可获得一个课程学分,该学分可以和选修学分进行置换,从根本上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1]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宋元平,董骏.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的新变化和角度定位[J].体育与科学,2003(2).
[3]张铁雄,蒋炳长,谷旭辉,文红梅.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3(3).
G807.4
A
2095-2813(2015)08(a)-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