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水平与教师执教风格相关性研究①

2015-12-05徐岩孙亚菲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运动员

徐岩 孙亚菲

(南昌大学体育系 江西南昌 330038)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这其中也包括高校体育教育事业。1987年我国51所高校正式开始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并同时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其后至今历经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同时,也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积攒了许多宝贵经验。现如今,正处于我国经济和文化全面繁荣发展的时期,普通高校如何更好的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与时俱进的突出表现。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更应当想方设法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质量和效率。经实践证明,教师的执教风格深深影响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水平,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下笔者就来浅要谈一谈这方面问题。

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基本概况

1.1 教学组织形式

针对各个运动员在进入大学之前所接受的文化课教育程度不尽相同的情况,一般高校会将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学组织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独编班上课的形式,也即将每年所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编入学校的同一学院、专业及班级集中接受文化课教育,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有利于学校对运动员的统一管理,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动员个人的专业选择意愿和需求,容易造成运动员在选择专业方面的不公平性;另一种是根据每位运动员所填报的专业来将其分别插入到不同的学院、专业及班级当中接受文化课教育,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虽然满足了运动员自己的专业选择意愿和需求,但是由于不同学院、专业及班级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进度等均是按照普通非运动员类学生的情况和需求所规划的,高水平运动员在文化课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往往与普通学生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容易使运动员在学习文化课时感到非常困难。而为了能够同时兼顾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个人专业选择和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学校应当首先按照运动员的个人专业选择而进行编班,并由教师针对运动员的不同实际情况而适当对运动员单独进行“开小灶”教学。

1.2 训练管理内容

运动训练管理是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竞技体育水平的一项关键内容,它指的是训练组织者以实现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为目标,在遵循运动训练规律与参赛规律等的基础上,对整个运动训练系统及其步骤进行最优计划、组织、控制及协调的过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内容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对训练目标的管理、对教练员的管理、对运动时间的管理、对运动竞赛的管理、对训练恢复措施的管理、对训练器材及场地设施的管理以及对训练经费的管理等。由于管理内容的繁多,使得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而要想令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现最大的竞赛价值,就要对其训练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充分协调和合作。

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教师的执教风格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余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教师与运动员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若想实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余训练的高质量化和高效率化,首先就需要教师与运动员二者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再者,作为一个优秀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教师,必须要能够充分利用科学的领导理论来调控自己的教练行为、能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采取最佳有效的领导方式、同时还要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执教风格。由于不同体育教师对训练的理解有所差异,因此他们的执教风格也多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其执教风格不外乎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命令式家长型执教风格,这种执教风格的主要训练目标是完成训练任务和取得竞赛胜利,其训练过程中的一切决策均是由教师来决定,运动员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是运动员从属和听令于教师,这种执教风格使得运动员往往很难完全信任教师,而教师也极少对运动员给予鼓励和激励;第二类是合作式民主型执教风格,这种执教风格的主要训练目标是提高运动员的社交能力及完成训练任务,其训练过程中的各项决策均是通过教师与运动员互相之间的共同协商来决定的,期间要求教师要积极与运动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尊重运动员的思想和见解、积极采纳运动员的有利建议、给予运动员更加广阔和自由的发挥空间以及更多的鼓励和激励,可以说这是一种以运动员为中心的执教风格,其既灵活又不失严谨、既自由又不失效率,并能够令运动员对教师感到非常信任;第三类是放任式随意型执教风格,这种执教风格非常随性散漫,教师对运动训练没有固定的目标、组织和方法,对一切成果和得失也都不甚在意,训练过程则一切都以运动员的意愿为主,运动员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想怎么训练便怎么训练,完全没有章法,而运动员对教师也毫无信任可言。

3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水平与教师执教风格的相关性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与运动员二者之间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来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与接受,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运动训练的基础,而师生之间能否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执教风格。一个优秀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教师,必须要在执教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学生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而教师则是主导,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与运动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够达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运动员与教师之间的互相理解、加深二者之间的互相信任,继而促进二者共同合作来完成训练目标、取得竞赛胜利。运动队的训练过程是一个运动员与教师之间互相影响的复杂人际交往过程,可以说,每一场体育竞技比赛的背后同时也都是教师执教水平的较量,运动员在艰苦的训练和激烈的竞赛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许多困难和挫折,而教师的信任、关怀、理解、包容、鞭策和鼓励则能够帮助运动员克服这些困难和挫折,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训练结果和竞赛成绩。由实践可得,无论是采用太过专制的命令式家长型执教风格,还是采用太过散漫的放任式随意型执教风格,都不利于运动员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只有采用合作式民主型执教风格,才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团结信任和良好沟通,继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的执教风格深深影响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水平,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把高水平运动员和优秀体育教师资源最佳的融合在一起,将对训练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采用合作式民主型执教风格,能够较好的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1]刘荧南.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习与训练管理综述[J].体育科学研究,2011(2):54-58.

[2]王凯珍,刘海元,刘平江,汪流.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126-132.

[3]李兵,陈刚.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5):90-92,104.

[4]李欣,王斌,马红宇,于立贤.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和谐个性关系形成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5):69-71.

[5]金琼,郝萍,李云.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10(3):63-65.

[6]马红宇,王二平.凝聚力对教练员领导行为、运动员角色投入和运动员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体育科学,2006(3):64-69.

[7]马永红.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训练纳入课程管理研究与实践[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12):1-4,10.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运动员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