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竞赛”模式在中学排球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
2015-12-05陈娜霞牛志海董春光常金宝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天津300457
陈娜霞 牛志海 董春光 常金宝(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天津 300457)
“分组—竞赛”模式在中学排球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
陈娜霞 牛志海 董春光 常金宝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天津 300457)
将“分组—竞赛”模式运用于中学排球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有助于扩大学生间以体育运动为媒介的交往,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该文对“分组—竞赛”模式在中学排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例证与分析,认为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扩大学生间以体育运动为媒介的交往,是一种值得在中学排球教学中推广的教学模式。
分组—竞赛 中学 排球教学 应用价值
排球运动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运动,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讲,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由此也产生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分组—竞赛”模式是一种新式体育教学模式,将其运用于中学排球教学,有着较大的可行性与实践价值。
1 “分组—竞赛”体育教学模式
“分组—竞赛”体育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学期之初根据班级内学生的身高、体重、运动成绩等具体体能状况,把整个班级的学生按照实际需要分成若干个运动水平相当的学习小组,在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练习与竞赛,并将学生所在小组的组间竞赛成绩与学生自己在整个学期全部竞赛中的组内成绩相结合来评价学生运动学习水平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
运用该模式组织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运动技能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交往、互助与竞争,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 “分组—竞赛”模式在中学排球教学中的应用
2.1学期初将学生分为若干运动水平相当的小组
在学期之初,教师应当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的身高、体重、过往运动成绩等体能指标,以便按照这些指标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运动水平相近的学习小组。
由于排球运动的正式竞赛规则是六个队员同时在场上竞赛,因此教师可以参考该规则,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以“6+6”为单元的学习小组,这样可以便于教学过程中开展组内与组间的排球比赛。即如果整个班级的学生为48人,则将其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12人。分出的这四个小组之间,学生的整体体能状况应当相似,每个小组设定一位运动水平较为突出的学生作为本组的组长。
2.2学期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练习与竞赛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授课,学生始终以各自所在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每个运动技术单元教学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互助式练习,并在阶段练习结束后,组织小组间的运动技术竞赛,将每个学生的竞赛成绩和每个小组的竞赛结果记录下来。
在中学排球教学过程中,一般将教学知识点分为“垫球、传球、发球、扣球、拦球、综合竞赛”六个技术单元,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其中若干个技术单元进行教学活动。以“垫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技术知识点的传授,在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组内的学生之间相互观察对方的技术动作,并提出不足之处,使学生之间能够形成相互的指导与帮助。练习结束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的垫球竞赛。例如,可以将每个小组所有学生1min内的垫球数量记录下来并相加,角逐出在该技术单元胜出与落后的小组,并给与其适当的奖励或惩罚。
2.3学期末以组间竞赛成绩和个人组内表现为基础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是一个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形式,它不以一次考试为评价结果,而是综合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表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判。在“分组—竞赛”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竞赛表现和该学生所在小组的竞赛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在中学排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统计该小组在诸如“垫球、传球、发球、扣球、拦球、综合竞赛”等教学竞赛中获得的具体名次,排列出整个学期小组之间的竞赛结果,换算成具体的分数,例如四个小组中的第一名获得100分,第二名90分等等以此类推,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个体的一部分。然后,再具体看每一个学生在各项竞赛中的具体表现,按照教学目标的考核标准对学生个体进行打分,例如1min垫球60次为100分,55次为90分等等以此类推。最后,将学生所在小组的排名分与学生个人的技术分按照比例加成,得出某个学生的学期成绩。例如一个学生所在小组排名分为90分,自己的技术得分为80分,如果按照两个分数各占50%的比例进行计算,则该学生的期末成绩即为85分。
3 “分组—竞赛”模式在中学排球教学中的价值
3.1有助于提高学生排球技能的学习效率
排球运动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运动,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讲,在中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由此也产生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将“分组—竞赛”教学模式运用到中学生的排球教学中来,一方面可以利用竞赛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排球学习中去,在运动学习中增进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过程中多次出现各种形式的竞赛,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实战演练的机会,进而能够在竞赛中相对较为快速地掌握排球技术的核心与关键。因此,将“分组—竞赛”模式应用到中学生排球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学习动因与外在影响两方面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
3.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在“分组—竞赛”教学过程中,非常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成绩都是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方面构成的,而要获得优秀的小组成绩,就必定需要本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帮助,需要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所以,一方面,小组内运动成绩较好的学生必须主动帮助那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使这部分学生能够尽可能地达到组内的平均运动水平,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必须要有相应的团队意识,在练习与竞赛当中想办法克服困难、增强自信,为小组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当与其他小组进行教学竞赛的时候,组内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把团队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尽力做好自己部分的同时,服从分配与安排,与对方小组斗智斗勇。因此,在一段相对长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多次的合作与竞争过程,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强化。与普通教学模式相比,“分组—竞赛”模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3.3有助于扩大学生间以体育运动为媒介的交往
近年来,体育运动的社会交往功能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体育教育者们也在研究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掘体育教育过程中的社会交往部分。“分组—竞赛”教学模式就为扩大学生之间以体育运动为媒介的交往提供了有效的形式。在“分组—竞赛”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频繁地与各自所在小组的成员以及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交往与沟通,并且会发自内心地将自己在运动参与中获得的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经验与身边的同学进行分享,这就给学生之间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并且,由于接触的增加和所掌握竞赛形式的增多,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们会更愿意参与群体活动,进而使学生之间的交往产生了一个加速度,学生间的交往就会越来越多,社会适应能力也就随之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分组—竞赛”模式运用于中学排球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有助于扩大学生间以体育运动为媒介的交往,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分组—竞赛”模式是一种值得在中学排球教学中推广的教学模式。
[1]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51-259.
[2] 薛红文,郑剑晖,何伟,等.试论体育的教育性[J].体育与科学, 2005(7):73-74.
[3] 任杰,刘卓.体育的本质和功能[J].体育学刊,2002(7):5-7.
G842
A
2095-2813(2015)01(c)-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