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身体育视域下学校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发展
2015-12-05黄烈鹏孙权羽胡莘悦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黄烈鹏 孙权羽 胡莘悦(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关于终身体育视域下学校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发展
黄烈鹏 孙权羽 胡莘悦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20世纪80年代在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新思想——终身体育,随后它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就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怎样从终身体育思想的角度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性对策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诸多对策,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此,对1988—2012年关于终身体育视域下学校体育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为广大的学校体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帮助。
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 研究综述 回顾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郎格朗在《终身教育导论》中提出来的“终身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应贯穿于人的生命过程的始终,而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只占一生的10%~20%。在这种思想的潮流的影响下,终身体育的思想应运而生,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但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局限难以成为终身体育的存在的环境,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建设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面对历史遗留的问题,教育界、体育界有识之士从提高民族体质方面,确定了“体质教育”思想,形成相对应的理论体系。“三维体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出现,标志了我们学校体育思想进入了活跃时期,并出现了多种思想共存的局面。学校体育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学校体育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人民身体素质得到一个水平的提高。为了清晰地了解学校体育在发展进程中的动态以及热点问题。笔者查阅了1988—2012年关于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整理、分析,通过横向分析学校体育近年来研究的基本动态、方向,力求寻找出学校体育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广大的学校体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帮助。
1 研究成果分析
1.1关于我国学校体育理论层面的研究
1.1.1开展了对学校体育学科重建、改革和体系建设的研究
在初期我国学者,对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学理论进入深层次的研究,其代表作有曲宗湖的《从对日本学校体育的剖析谈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戴三育的《中·日<学校体育学>的比较研究》、魏伟《中·德学校体育比较》、陈支越《国外学校体育对我国未来10年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进行横、纵向比较,特别侧重于学校体育的思想、体制和课程理论方面的横向比较,力图在比较研究中反映学校体育的本质与特点,建立我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
1.1.2开展了对学校体育认识、价值研究
李力研在《学校体育的现代意义与心理分析》从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分析,学校体育会使先天(残疾、疾病)或后天(溺爱、自卑)的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得到同学们的关爱和帮助。罗惠山在《学校体育的心理学价值》提出学校体育活动对智力、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能力都有影响,并指出在教学方式的应体现心理效果。
1.1.3开展了对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研究
孙盛杰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移植”与“复兴”探幽》中阐述了学校体育教材内容的更变: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的教学内容。学校体育教材内容与教育目的、运动训练等相结合,互相利用,就能为终身体育奠定一定的基础。李林等在《对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及内容的思考》对提出现行的学校体育教材的整体结构、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逻辑性以及教材内容更新程度存在不足,并提出了建议对策。新课标的出台和实验,也标志我们体育课程内容的全面改革。
1.1.4开展了学校体育法规、法律建设的研究
刘向东等在《我国学校体育法规滞后以及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关于学校体育以及体育的法规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修订,以及《体育法》和《条例》中责任认定界限模糊,惩罚力不够,最终导致机关制裁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漏洞。岳明等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救济制度研究》中从保护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阐述了学校体育的伤害事故的界定、应急方案、解决方式以及提出加强学校体育的保险的多样化、规范化。
1.1.5当前对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田雷在《浅谈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协调发展》指出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缺乏统一的规范化,评价方式不一样,导致过多注重理论研究,忽视实践性研究。刘建坤在《对十年来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审视》中指出我国在建立学校体育体系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套用”“移植”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理论,导致学校体育理论建设没有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体系。
1.1.6小结
基于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层面分析,得出学校体育相关的理论研究十分的充足,但研究内容多与实践脱节,研究的结论多为预测性、经验性的。最终导致学校体育的理论研究文章多而杂,使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学术水平滞后。
1.2学校体育实施层面相关存在问题的归总
1.2.1“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学校体育仍存在着“应试教育”的阴影,在体育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上,过分强调教学的统一性,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一切都是为了达标和考试,忽视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特长的发展,导致学校体育畸形发展。
1.2.2教学内容滞后
教学内容繁杂,也是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使教学内容不合符时代的特点和当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难,以运动技术为主,一般较难、复杂,与日常生活技能差距较大;教学内容核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内容之间还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陈旧,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体育大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1.2.3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不合理
“教学方式的使用不适当,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不懂、学不会、学不悦”,在教学方法的单一,当前一般采用运动训练中的,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变成单一、乏味的身体练习;在体育课程中老师们注重的课堂纪律的规范性,忽视了个性的差异性;在教学评价也是重结果轻过程,追求的是达标率,为了完成各种指标任务,不惜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发展。
1.2.4课余体育锻炼缺乏指导与管理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但是仅靠每周两节或三节体育课是无法实现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要确保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但课余体育活动未能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因此必要的指导和组织管理是促进课余体育锻炼开展的保障。
1.2.5学校体育配套设施不齐、陈旧
体育配套设施是学校体育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由于学校体育缺乏日常规范的器材管理制度,导致存在责任不落实,管理、维护不及时,损坏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
1.2.6体育教师素质偏低
陈宁在《全面健身概论》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师。从当前来看,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偏低、教育教学素养不厚、科研能力薄弱是影响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重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引导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科研。结合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培训班以及机构,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和科研水平。
1.2.7小结
本节从学校体育的实践层面分析得出,当前学校体育各方面发展很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折射出学校体育各方面的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考核标准、教师素质以及学校体育方面的配套设施等方面看,学校教育体系忽视了学校体育发挥的重要性。
2 从终身体育视角下,提出相应的对策
2.1使学校体育联动发展,与社区体育、竞技体育结合,拓宽体育界限
学校体育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活动,应与社区体育、竞技体育融合。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社区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度,在体育环境下与学校体育的课程体系、理论相结合将进一步刺激学校体育的发展。
2.2改革传统教学观,融入终身体育观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失去了学校本质的作用,也给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学校体育必须提出改革的举措,使之适应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而终身体育观的提出,使学校体育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融合,是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主流趋势。
2.3重视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主体性”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的模式,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自主性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
2.4改善体育设施建设,共建社区—学校体育资源一体化
加强学校体育学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建立学校、社区体育资源一体化的体制,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体育资源融合、相互利用。
2.5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终身体育意识修养
体育教师素质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的关键,将直接关系到我国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质量。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意识、地位以及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将终身体育的意识融入生活与教学中。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6-47.
[2]曲宗湖,宋荣芬,毛镇明.从对日本学校体育的剖析谈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4):3-9.
[3]戴三育.中·日《学校体育学》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12(1):39-42,94.
[4]魏伟.中·德学校体育比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3): 54-55.
[5]陈支越.国外学校体育对我国未来10年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49-51.
G807
A
2095-2813(2015)01(c)-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