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
2015-12-05刘晋升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忻州034000
刘晋升(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忻州) 034000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
刘晋升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忻州) 034000
摘 要:“以人为本”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理念成果,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健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且,人本理念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在不同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就高校的体育教学而言,“以人为本”成为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理念,有助于弥补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革新与完善,满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为社会培育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运用对策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必不可缺的主题之一,并且“以人为本”理念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理念上进步的显著标志,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也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同素质教育观念相结合,实现高校体育的高品质教学,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而努力。
1 关于“以人为本”体育教学理念的涵义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大力推行,其核心的内涵就是实现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也是对于当前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诠释,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给予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个人内在潜能,就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而言,坚持人本理念就是在锻炼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目的就是为了其全面发展。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坚持以实现当代大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以及全面的体育运动技能为最终目标,促进大学生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个体差异性的不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深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来,同时,“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要求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也要充分发挥其引导管理的作用。“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可以说是教育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重大突破,充分体现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人类智力体力发展相结合的趋势,尤其是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拥有健康的体魄则有助于实现长远的发展。为此,高校体育教学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理念相融合,从而实现了体育教育事业的革新,“以人为本”体育教学新理念将成为各大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发展的核心旋律。
2 当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1就教学目标而言,相对单一
当前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上难以体现多功能的特征,也就是说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依旧是片面注重大学生身体素养以及体育运动技能的提升上,而对于学生体育运动意识以及运动习惯、创新以及竞争意识的培育方面却相对欠缺,对于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塑造上也是明显不足的。
2.2就教学内容而言,相对滞后
笔者发现,当前高校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教材,教学内容同社会的发展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体育教学的系统性、严谨性与统一性,过分强调知识与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教学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及创造性的发展,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率低下。
2.3就教学方法而言,过于传统
高校体育教学在其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这主要是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实践教学,从而致使当今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体系上都是存在缺陷的,表现在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就是对于陈旧方式的沿袭,缺乏创新性,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个体差异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4就教学评价而言,缺乏创新
教学评价是对于整个学期教学效果的一种客观考评,既是对于结束学期的总结,同时又对于新学期的开始提供指导借鉴,因此,高校应当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的考评环节。然而,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体育在其考评环节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仅仅注重对于学生运动成绩的考核,对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远远不够。
3 高校体育教学运用人本理念的相应对策
3.1由竞技体育过渡到人文体育
以往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就是以实现大学生身体素养的提升为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竞技比赛的方式予以实现,这种教学理念显然忽视了学生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这种过分强调竞技技术的教学显然是不科学的,对于大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适应能力也未充分兼顾,对于学生而言,难以提升其学习兴趣,对于个别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还有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会危机生命健康。并且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竞技体育逐渐从学校体育项目中分化出来,高校体育活动愈发重视人文价值,坚持以学生为本,既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注重对其心理以及社会适应力的培育,秉承人文关怀理念,使学生能够在身心愉悦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人文体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3.2由阶段体育过渡到终身体育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主要表现在人们的脑力以及体力劳动强度的增大,人们的精神始终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中,从而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大学生在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释放生活中的压力,同时还能够塑造个人健全的人格品质,为大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育学生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将阶段体育教学上升为终身体育的学习。
3.3由应试体育过渡到快乐体育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通常都是依照指定教材与考试科目所开展的,在教学方式上则为传统的填鸭灌输式教学,教学氛围明显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激发,教师开展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目标在于考试成绩的达标,这便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学,使得学生喜爱
的体育教学成为一种纯粹的体力支出项目,甚至会成为部分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综上可以得出,应试教育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予以转变,高校体育教学观念应当以学生的需求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现向快乐体育的过渡。教师主要采用三大原则实现向快乐体育的过渡即:情感激励原则、目标激励原则以及成就激励原则等,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公平意识,用心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并能够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予以适当鼓励,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其身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3.4教学内容趋于多元化、科学化发展
笔者发现,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在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上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教学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单一,同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现代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学习习惯以及心态、情感等多维度目标的共同实现,因此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充分借鉴现代化体育教学的理念,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传授,同时还要实现体育课程的多元化教学,充分调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学习理念。一方面,高校要实现体育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的更新完善,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引进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课程,如瑜伽、跆拳道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要注重层次性与递进性,实现教学课程的优化整合,对于不同年纪不同性别的学生要充分兼顾。此外,还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实现体育课程同文化课程之间良好的衔接。
3.5教学评价趋于动态全面性发展
教学评价是对于课程在某一阶段教育教学情况所展开的考核及评价活动,主要集中于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以及教学效率是否提升等主题。同时,教学考评结果也成为该课程在下一阶段教学开展改革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考评方式上仅仅以量化的成绩为标准,主要是注重对于大学生身体素养以及体育基本运动技能掌握的一种考量,同现代化教学相比不够全面,从而难以真正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针对于此,高校理应构建全面科学的体育教学考评机制,在教学考评上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杜绝单纯的终结性评价,融入体现学生发展进步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学习意识的提升以及学习兴趣的培育等融入到考核的范围内,形成一种全方位的动态化考核,及时完整反映出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状况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施建刚.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9):95.
[2]张鹏.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3(18):38-39.
[3]刘根厚.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建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44-47.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a)-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