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传统媒体的四类新媒体项目
2015-12-05何慧媛
□ 文/何慧媛
一、打造专属的新闻资讯客户端
虽然新闻资讯类客户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边是以腾讯、搜狐、网易等为代表的商业门户、市场化媒体的大量资源投入,一边是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代表的算法先行、智能推荐的技术实力比拼,但是更多的传统媒体还是积极打造专属的新闻客户端,希望在移动场域抢占自己的舆论和市场空间。不少传统媒体,还在运营模式上竭力创新,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闻客户端产品。
项目名称:新华社客户端
项目特点:新华社客户端于2014年6月推出,是媒体融合成为国家战略后首家上线的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2015年5月全新改版的新华社客户端以蓝色的“网络地球”为突出特征,与旧版相比有118项改进和创新,截至6月底下载量已经突破5000万。其创新特点集中在:
1.全球资讯,一端尽览。依托国家通讯社遍布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新华社客户端全天候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原创、丰富的新闻资讯。
2.提供不一样的新闻体验,见人所未见。汇聚新华社重大时政新闻、主题报道、突发事件、社会热点报道等优势资源,融合大数据、可视化、轻应用、3D动新闻等全媒体数字产品形态,还支持Apple Watch等最新科技。
3.应用“身份识别”技术,发掘共同兴趣,兼顾个性偏好。智能推荐、个性阅读、快捷搜索,主流信息与用户兴趣有效匹配、精准传播。
4.通过本地频道和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一键到达新华社千余家地方客户端,集纳本地政务、便民应用、文化娱乐、生活休闲等服务。
5.随时“问记者”栏目,与新华社遍布全球的3000多名记者实时互动,直接提问,即时沟通。
项目名称:浙江新闻客户端
项目特点:
2014年6月,“浙江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到2014年底快速积累了五百多万用户。和以往只专注于内容生产不同,在这里,产品的设计、运营,内容的策划、呈现,都力求围绕用户需求进行。
1.数据指导内容,精准描绘用户画像。
浙江新闻客户端高度重视用户行为分析,在客户端后台进行各种合理的数据埋点采集,进而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分析读者的行为习惯、兴趣偏好等。在此基础上推出的新闻可视化产品、互动内容自然更能抓住用户。
2.迎合用户口味,推出本地化新闻+服务。“浙江新闻”在出生时便锁定垂直化、本地化、服务性、工具性等差异化特点,在做精做深本地化新闻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资源整合优势。“浙江新闻”把用户需求、政府需求与媒体的功能整合起来,将帮助地方政府建立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舆论引导平台、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帮助地方政府在重大公共事件中传递主流声音。
3.重视基因调整,再造传媒人才结构。“浙江新闻”的团队精挑细选于浙报集团各重要岗位,除了一群每天都在努力汲取互联网思维养分的编辑以外,还设置了产品经理、产品运营、渠道、数据分析等互联网公司的常规岗位。通过“外部人才引入+内部培养”的方式,打造了一支具有互联网敏感性的编辑团队和相对健全的、市场化的新媒体运营、技术开发队伍。
项目名称:并读新闻客户端
项目特点:2015年4月15日正式上线的并读新闻客户端,是《南方都市报》转型的拳头产品。上线两个月,下载量破500万,用户活跃度达到43%,并读新闻在内容团队管理、内容制作等方面均作出与传统媒体区别较大的调整:
1.采编团队:“90后”新生力量+南都积淀。并读新闻从南都外部组建团队,希望采编团队能跳出传统媒体路径,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思维。目前并读新闻的采编团队中,不少编辑都是“90后”,在选择稿件时,也是有意识地代表年轻读者来做选择。同时,并读延续了主流媒体扎实的采编思路——优质的内容依然需要资深媒体人来带领、把关。并读总编辑在南都积累了丰富的采编经验,是并读新闻内容的第一负责人。
2.内容风格:贴近互联网思维和青年人思维。在移动互联网终端阅读上,文字阅读渐渐被图片阅读所取代,图表化、逻辑化的内容更受读者欢迎,并读原创新闻多采用图表、数据化图片展示内容数据,让读者轻松了解资讯内容。同时,并读原创新闻内容采用网络语言进行内容编辑,更贴近青年人的阅读习惯。
3.利益诱导:边读新闻边赚钱。读新闻也能赚钱,是并读创造出的颠覆性概念。赚钱是通过并读积分体现的。并读新闻制定了公开的积分规则,这些积分贯穿在日常新闻阅读、新闻分享的行为中,让青年人逐渐形成使用习惯。
二、面向融合报道,变革新闻生产方式和流程
媒体如果没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就没有发展动力。融合创新的关键正在于媒体内部的生产方式和流程改造,众多传统媒体开启了编辑部的重构项目,希望打造新媒体时代的“Newsroom”(新闻编辑部)。而变革目标重点集中在“一次采集、多次发布”的“中央厨房”模式,突出强化编辑部的指挥、策划、整合和相关新媒体功能,同时注重对大数据、云平台、可视化等新技术的运用。
项目名称:《人民日报》全媒体中央厨房
项目特点:
作为媒体融合的创新之举,《人民日报》在2015年的两会报道中开启“中央厨房”,希望实现报道流程平台化、报道内容定制化、报道形式可视化。《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运作,改变了原来以版面为主导的采编管理方式,变成全媒体形态、24小时全天候生产的全过程采编管理,再造了采编流程,实现“记者一次采集信息、厨房多种生成产品、渠道多元传播给用户”,提升了新闻生产力。
作为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流程和机制,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下设统筹推广、内容定制、可视化3个团队,身兼四种职能:程序员、服务员、推销员、联络员。
程序员——利用HTML5技术,实现内容可视化生产。
服务员——是“中央厨房”核心的内容生产功能,目标是记者一次采集,编辑多次生成,渠道多元传播。
推销员——身兼推广重任,不仅要将新闻产品推广给“人民系”各媒体,同时也推广给全国百余家合作媒体。《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今年还设立“外媒定制组”,每天为80多家外媒提供新闻定制服务。
联络员——运用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己开发的报题软件进行联络,在这一平台上,记者报选题,编辑提策划,供需双方无缝对接,避免重复劳动和无用功。
项目名称:央广云平台
项目特点:
2015年1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签署协议,以建设“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为先导,开展全面长期战略合作。“中国广播云平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媒体融合的重要项目,同时,面向全国广播电台、行业机构、个体用户开放资源共享与定制化服务。
项目依托中央台、地方台等广播系统的内容资源,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智能检索等先进技术,一期以建设互联互通平台为基础,实现台与台之间的互联,通过全媒体采编系统,壮大内容生产的核心优势,再造广播行业新闻采编新流程,实现新闻资源的共享与使用;同时,以“中国广播Radio.cn”为基础,构建中国移动互联网(车载)网络广播平台,抢占并做强移动互联网音频播出阵地;从国家媒体责任和公益出发,搭建国家级音频素材库——中华音库。
项目名称:《广州日报》全媒体中央编辑部
项目特点:
2014 年12 月1 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中央编辑部,在全媒体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决定性的一步。中央编辑部由《广州日报》夜编新闻中心(30多人)、大洋网(10个人)、全媒体新闻中心(20多个人)、音视频部、数字新闻实验室等部门组成,旨在搭建一个跨越纸媒和新媒体的新闻统筹平台,将把新闻生产带入“滚动采集、滚动发布;统一指挥、统一把关;多元呈现、多媒传播”的融合发展新时代。在中央编辑部的统筹指挥下,《广州日报》早年确立的“1+N”全媒体矩阵,可以实现24 小时滚动发布新闻。
三、实施新媒体创业孵化计划
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不少媒体接连出台鼓励内部员工创业创新的举措。尽管对于媒体搞创新孵化,学界、业界仍有许多不同看法,比如认为媒体缺少成形成熟的后台配套、资金管理制度等,内部创业存在太多未知数。但更多意见则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如果不加强创业创新,就无法纾解媒体内部的创新创业激情,无法突破传统媒体体制机制对于创新人才的束缚,更无法留住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的人才,也就难以抢占未来新媒体发展的空间和市场。
项目名称:传媒梦工场
项目特点: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2011年就发布了全媒体战略行动计划,以5年投入20亿元的魄力,实施全媒体转型,其打造的“传媒梦工场”成为国内传媒业首个新媒体创业孵化基地,通过投资、孵化切入互联网创新的源头,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技术平台、研发团队、采编团队以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并购及合作等形式,直接和间接掌握了3亿注册用户和4000万活跃用户,做到靠新媒体化运行实现盈利的转型。
“传媒梦工场”的基本模式是:举办面向全国的新媒体创业大赛,遴选有创意和市场前景的新媒体产品及创业团队,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相关资金和资源支持。孵化成功后,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有优先收购权。迄今为止,“梦工场”已成功投资知微、优微、虎嗅网等多个项目。
项目名称:ND蜂巢
项目特点:
南都报系打造的ND蜂巢孵化器是更为典型“内部孵化”实例。2014年9月30日,ND蜂巢正式挂牌启动。南都报系此前先在内部进行动员,从32个申请项目中评选出了六个创新项目进入孵化:广州大学城传媒文化项目、Weicar、过驾家、品牌盛宴、蜂巢招聘、粉丝明星互动APP。
“ND蜂巢”创新项目希望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思维,依托南都在品牌、人才、市场及架构上的优势,打造出具有权威性及公信力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拳头产品。为此,南都报系整合了资源和现金近3000万元,腾出1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来打造这个孵化器。对于入孵项目,南都希望能够引入完全市场化的机制,按照市场规则与每个创新团队签订对未来收益的分配协议,并对入孵的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估,每个团队都将不断接受检验,而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市场。ND蜂巢未来也希望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孵化平台,不仅孵化内部的项目,也向全行业全社会开放,孵化跟媒体行业相关联的或者是媒体有相对优势的新项目。
四、向互联网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力
有业内专家将互联网产业链,从顶端到低端划分为5个层次:硬件、系统、应用、服务和内容。不少互联网企业都跨越了产业链的多个层次,或者在某个层次集中发力之后,向上游或下游进攻拓展。一些传统媒体也充分认识到拓展产业链的重要性,将目光从内容层面分散开,向硬件等上下游领域聚焦发力。尽管成熟、成功的项目不多,但传统媒体此类探索一直未曾停歇。最新消息是,上海滩传媒业大佬黎瑞刚和李怀宇(百视通创始总经理)在今年联合创办了公司微鲸科技,计划推出互联网智能电视。微鲸电视将集成阅读、视听、手机互联、影碟机、游戏机等功能,还会支持第三方软件的安装。
项目名称:《读者》杂志的“读者”电纸书、“读者” 手机、“读者”平板电脑等
项目特点:
2010年5月11日,读者传媒子公司读者数码成立,借助《读者》人气基础,读者数码相继推出“读者”电纸书、“读者”手机和“读者”平板电脑。读者传媒介绍,公司数码产品为向厂商定制采购后向市场直销的运营模式,同时将旗下数码产品嵌入“读者”系列数字内容,以此带动“读者”系列内容的数字出版。
虽然是期刊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且读者手机还内置了《读者》三十年间的每一期杂志,但读者手机并未像锤子手机、乐视手机一般获得市场关注。2014年读者手机销售额仅为 37.33万元,销售毛利为负。另一边,读者数码旗下产品也不温不火。2014年,读者电纸书销量为38.03万元,读者平板电脑则为105.31万元。不难看出,手机、平板业务对技术、营销要求比较大,传统媒体在这一块如果没有专业领域的帮助,发展起来存在不小难度。
项目名称:北京电台1039新媒体机、“听立方”等
项目特点:
北京电台数字广播是继调辐、调频广播之后推出的新一代广播服务。与传统广播相比,数字广播最大特点在于突破以往“我播你听”的广播服务模式,使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点播节目。在数字化广播的推进过程中,电台积极进行移动接收终端的研发与定制,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是1039新媒体机和“听立方”的推广上市。
1039新媒体机不仅支持全国地图导航服务,还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另有北京市动态路况信息及导航功能,可以接收数字电视。自奥运会推出以来,1039新媒体机已拥有第五代产品,它可以打电话、看电视、听广播、无线上网、智能导航、查询实时路况信息等,是一个全功能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听立方”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世界首创支持点播服务的第一款接收终端,它全面扭转广播稍纵即逝的短板,使听众在收听广播节目时,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在丰富强大的节目库中自主选择所喜欢的节目进行“点播”收听,并且可以随时反复收听自己喜爱的广播节目。目前每天下发的节目时长达30多个小时,内容包括中外文流行歌曲、相声、评书、有声小说、企业培训等多个方面。由于运用了全新的广播技术,北京数字广播还能为企业用户提供播发定制内容、定向广告宣传的服务,并且能够呈现音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多样的信息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