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特点及针对性体育教学方法研究①

2015-12-05吉祥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2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吉祥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江苏南京 211102)

小学生心理特点及针对性体育教学方法研究①

吉祥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江苏南京 2111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开展,对培养小学生体育素质和促进身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既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又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质。该文主要论述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针对性体育教学方法,并分析了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小学生 心理特点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既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对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虽然多数小学校体育教师意识到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学活动中仍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影响,导致教学过程比较单调和呆板,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加强对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且针对其特点而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必要性。

1 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虽然处于不完全成熟时期,但其心理仍然具有一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依赖性强、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广泛爱好却不唯一和注意力时间短4个方面。

1.1小学生具有依赖性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大多是由生活和学习中的主导事件形成的。儿童入学后在学校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大多是由教师计划和安排的,儿童做任何事情都会按照教师要求去做,自己并未产生主观性意识,导致儿童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小学生比较信任教师,做事情、想事情都会依赖于教师的想法,所以教师的意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小学生的依赖性的心理特点对教师日后开展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既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学生,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1]。

1.2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往往是小学生专注某事的直接动力。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参与趣味性教学的积极性更高,而对于比较单调的教学课程,其参与程度大打折扣。所以,小学生具有兴趣激发学习欲望的心理特点。小学体育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有必要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而开展教学,使小学生带着兴趣而学习,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不知疲倦的状态,带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热情。

1.3爱好广且不唯一

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之一,受强烈好奇心的驱使,小学生兴趣爱好较为广泛,但是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可能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希望与教师共同游戏。尽管如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小学生依然不能将兴趣爱好持续较长时间,进而发生转移。倘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过于单调和呆板,则多数小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对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十分不利。由此可见,小学生具有爱好广且爱好不固定的心理特点[2]。

1.4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注意力易分散是小学生心理特点的重要表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集中精神,认真听教师讲解教学内容的技巧,但是小学生在注意力集中方面并不占优势,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较大挑战。无意注意占据小学生的心灵,教学之外的任何风吹草动对小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因为小学生好奇心极强,外界新奇有趣的事物等任何刺激,都能分散其注意力。尽管如此,如果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体育教师能够较大程度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则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可以相对延长,转化为有意注意,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 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教师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而有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能够增强针对性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其次,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而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明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且针对其兴趣爱好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对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性。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小学生终身发展。针对性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探索心理,进而对小学生体育素质提升发挥积极作用,且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3]。

3 针对性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小学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而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且对提高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3.1依据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学习要点进行情境设置。授课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内容呈现出丰富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同时对体育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生心理特点来创设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不仅促进了教材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而且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4]。

3.2给学生留有自由时间

无意注意充斥着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且占据主导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不停地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难以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特点而留给学生自由发挥时间。给学生留有自由时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中为学生留有自由空间,例如:在短跑教学中,在小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请学生进行演示,充分发挥小学生善于表现的天性,给学生以自由。二是课堂教学时间不要过满,为学生留有自由时间,使学生可以利用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对小学生而言,更是体育教学的乐趣所在。

3.3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竞争心理,喜欢探索刺激的事情。所以,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适度开展比赛等竞技活动,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之情。例如:开展接力比赛活动,既能充分体现短跑教学内容,又加强了学生对短跑技能的练习和掌握,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且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但是,在竞争比赛中,教师既要注重给优胜学生以夸奖,又要注重给失败学生以正确激励,并适时为这类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5]。

4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避免教学过于模式化,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放松状态下不断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较为复杂多样,所以小学体育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体育素质。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加强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关硕.沈阳市中小学体育课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3-54,72.

[2]房雪芹,张群,李金平.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研究[J].运动,2011(15):75,84-85.

[3]孙延林,李军,吉承恕.《天津体育学院学报》30年运动与锻炼心理学论文回顾[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6):470-476,500.

[4]吴广卫.小学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和合理运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3):68-69,96.

[5]殷恒婵,陈雁飞,张磊,等.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12(2):14-27,57.

G804.8

A

2095-2813(2015)11(b)-01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102

吉祥(1987—),男,汉,山西大同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把握领导干部学习心理特点,不断增强党校教学工作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