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大中型城市创业扶持政策初探
2015-12-05
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大中型城市创业扶持政策初探
张婷婷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资金瓶颈、自身创业准备不充分、经验缺乏、创业教育的不完善以及政府支持政策的不全面是造成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根据其原因本文从政府扶持政策角度,研究了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为例的大中型城市对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的公共服务与政策扶持,为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初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失败原因;扶持政策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概述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实行扩招政策,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戏谑之言也非常流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现实。目前,在支持大学生多渠道就业的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的积极选择。在政策利好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了自主创业。
2013年,麦可思发布针对2008-2012届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从总体趋势上,这5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在持续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毕业三年后的大学生进行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在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群体中,三年后有约7成的人退出了创业。2015年7月,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透露,通过智联统计数据,一年以前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比为3.2%,现在增长到6.4%,但统计也显示在创业初始有60%的学生首要考虑“政府有什么政策支持”,而并非市场或者产品。与此同时,一份针对全国2000所高校发放的20万份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创业资金来源80%来自亲友资助,仅2%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有创业想法的人数较多,但实际创业成功率低,资金来源、政府支持、企业管理等方面无不为成为当今大学生创业路上的拦路虎。
创业,这个让年轻人激动的想法,为什么会遭遇这种尴尬的局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不足仍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大学生创业需要国家各级政府、企业各界及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支持,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为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但整体还不够完善。想创业的大学生们往往找不到相关政策,或者很难符合优惠条件。
2.创业者缺乏创业知识和经验。多数大学生创业往往仅空凭一腔热情,自我定位模糊、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上经验不足,这些原因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黯然退出。
3.国内创业教育的不完善。大学生创业率低,并不能简单归咎为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高校的创业教育严重滞后也是问题症结所在。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念和体系,实践环节薄弱。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但创业教育基本上仍属于“业余教育”,仅仅是进行书面指导,很少将创业理念投入到实践中去。
二、大中型城市促进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初探(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为例)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培训等诸多方面。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深入了解并更好地利用政府出台的这些创业扶持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1、资金支持
在资金支持方面,全国各省市政府都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优惠的融资贷款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创业群体在创业初期资金短缺的屏障,让更多的大学生可以投身到创业的浪潮中去。
北京:从2006年5月起,除拥有北京《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外,持有本市户籍应届及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也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金额最高100万元,采取小额担保贷款、大学生村官等免担保方式,由区财政进行贴息。
天津:大学生创业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均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可给予最高30万元贷款;对已经成功创业且带动就业5人以上、经营稳定的创业者可给予贷款再扶持,贷款总额度最高5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对符合国家和本市贴息规定的,给予贴息。
上海:小额贷款担保政策的扶持范围扩大到创业后三年以内的创业组织,担保金额提高到1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免个人担保。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为7万元,并享受贷款贴息。
重庆:优先向高校毕业生(含非重庆户籍)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最高贷款额度10万元,并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政策。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并持续经营6个月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
2、减免费用、降低门槛
减免注册登记、房屋租赁管理等费用,放开申请门槛,这在实际意义上不仅帮助大学生创业者节省了创业期初投入的启动资金,更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创业前期企业的申请流程,易于大学生创业者前期运营,让更多的创业者能有机会实现创业梦想。
北京:公司股东(发起人)可自主约定注册资本总额,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凡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以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智力成果、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投资的,允许将其抵充40%的注册资本。
天津: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首次出资额允许为零,允许高校毕业生租用、使用高校范围内的相应场地作为经营场所进行注册登记。允许具有管理才能、技术特长或者有专利成果的毕业生以人力资源和智力成果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20%。
上海: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投资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零首付”注册,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注册资本。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年内,免收相关行政事业收费。
重庆: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登记制,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大学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1年内可免缴行政事业性收费。
3、税收优惠
免征增值税营业税、降低税率,这些都是政府给予大学生创业者的特殊优惠,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群体节省企业运营资金,降低运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这也是政府从另一角度给予的资金支持。
北京: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下文称为“两证”)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下文称为“税费”)。
天津:持有“两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税费”。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上海:对持“两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税费”。
重庆:对持“两证”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在3年内按照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税费”。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4、建立创业园、孵化基地
为破解大学生创业缺资金、少项目、没经验的三大难题,不少省市都为大学生创业者兴建了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孵化中心、创业产业园等专门的创业场地,进一步解决了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前期“孵化”难题,使不少创业项目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
北京:由市教委牵头筹建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并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500个左右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高校大学生创办科技企业的优先入驻中关村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和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器。
天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一至两年的免费创业场地,同时提供资金申请、登记注册、法律、工商、税务、财务等“一站式”服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由市就业资金给予房租补贴,未入驻孵化基地但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按同样标准给予企业房租补贴。
上海:张江、虹桥临空、徐汇及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园可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资助基金、孵化基金、种子基金、融资担保等资助,并可协助其企业申请国家、地方创新基金等。
重庆:由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创办,为初始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共享服务空间、经营场地、政策指导、基金申请、咨询策划等多类创业服务。
5、创业指导和培训
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和培训,有助于解决其在创业初期盲目投资、管理混乱等诸多经营问题。通过对创业流程、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大大降低创业失败比率,帮助大学生创业群体更好、更快的明确企业运营流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供了极大助力。
北京: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创办企业的毕业生、优惠为创办企业的员工提供一次培训、测评服务。
天津:大学生可到具有创业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参加免费的创业培训。在校生可到所在院校就业创业指导部门申请创业培训;毕业生可到各区县人力社保局申请创业培训。
上海:设立专门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开支由政府提供,免费为大学生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重庆:每年组织10000名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开展“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YB)创业培训,按照5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贴。每年组织6000名有创业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办你的企业”(SYB)或微型企业创业培训,成功创业的按照不超过1500元/人和1000元/人标准给予补贴,未创业的按照60%给予补贴。
参考文献
[1]《关于贯彻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
[2]《上海市人民政府进一步作好本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3]《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
[4]《关于支持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实施细则》
张婷婷(1988年- )、女、满族、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学士学位、行政管理研究方向。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