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人间多少爱 迎浮世千重变

2015-12-04李炜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先驱者汤显祖

李炜

【摘要】汤显祖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全方位研究的作家,而他写的《牡丹亭》更是传奇中的精品,是他智慧的结晶。本文对这部传奇中体现出的汤显祖的情理观作了探究。

【关键词】汤显祖;以情反理;以理制情;先驱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汤显祖是中国文学史、戏曲史值得研究的大作家,他和同时代的莎士比亚齐名。他创作的“玉茗堂四梦”为中国戏曲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牡丹亭》,这部戏曲自出世以来,“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中瑰美的爱情传奇,几百年来不知令多少文人骚客和多情女子倾倒,相传有一娄江女子俞二娘因读此书断肠而死,还有一女演员演此剧伤心而亡。

汤显祖生活的明代,正是思想禁锢的年代,统治阶级为了控制人民,利用思想来进行压制,他们用程朱理学的思想来控制文人,在科举考试中采取八股文的形式来控制学子。汤显祖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情有着较深的体会。汤显祖自小和祖母生活,在祖母的悉心照料、百般疼爱下成长,因而在他青年时候出外应试,在异乡的日子,他经常梦见祖母。而汤显祖的其他亲人,对他也特别关爱,可以说,汤显祖是生活在温暖的亲情世界里。其次,李贽提出的“童心说”对他的影响也颇深。“童心”就是赤子之心,实际上就是主张真心和真情,他认为文学必须真实坦率地表现人的情感和对欲望的追求。再者,汤显祖的老师对他的思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老师罗汝芳是左派王学的代表,而王学是与程朱理学相对的,程朱理学强调“去人欲存天理”,而王艮说“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罗汝芳则标举“赤子良心,不学不虑”。虽然他的作品中提倡至情、真情,但是因为他本身所受到的教育是科举教育,是封建的理学教育,因而在他的作品中依然存在不可抹灭的理学色彩。杜丽娘出生于名门望族,是著名的诗人杜甫之后,她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养,父亲希望把她教育成一个贤淑女子,望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她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小在严守封建礼教的环境中长大,她的老师也是名固执的老学究,她的身边只有一个小丫鬟,不仅大门不出,连家里的花园都未进过。她的父亲保守固执,就连她白天打瞌睡都要责骂,认为是做母亲的没有教育好。她规规矩矩地遵循父亲和老师的教诲,然而她内心却向往热情的生活。在春香告诉她发现了一座花园的时候,她故作正经。然而后来她经受不住诱惑,来到了后花园。在姹紫嫣红的后花园,她的感情向瀑布一样的倾泻了,她感叹“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可是虽有“良辰美景”却无知己相伴,杜丽娘的感情被春天的姹紫嫣红惊醒了。回来后杜丽娘在梦中和柳梦梅相见并相爱,享受了极致的情,然而当她梦醒后,却依旧是冷清、无情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她不可能拥有这样纯粹的爱情,她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又无法向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她一天天地消瘦直至失望地死去。徐朔方说杜丽娘是死于爱情的徒然渴望。正是因为生时无法实现她的爱情理想,因而在她死后,她的魂灵不顾一切地追寻她的梦想,因为这时候的她已经自由了,没有活着时的种种束缚了。这种追求无疑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论”,真情和至情都是值得人向往和追寻的。

然而程芸在《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变》认为,虽然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以批判宋明理学“以理制情”“以理灭情”的观念为意旨还值得斟酌。作者指出《牡丹亭》完成于汤显祖返乡之后的几个月内,而根据现有资料,这段时期汤显祖对“道学”还持有一种敬仰的或追随的态度。自万历十九年到万历二十六年弃官,汤显祖都没有和理学家有过直接的思想交锋,反而和一些理学家如刘应秋等人走得很近,这段时期也没有留下批评“假道学”的文字。他在该书前文还曾指出汤显祖从王阳明心学及其后学传泰州学派那里获得了为政论学的思想资源,而且他也没有完全否定朱熹的正统理学的意义。而“反理学”之说,违背了汤显祖晚年在《答陆君启孝廉山阴》诗序中“终未能忘情所习”的自述。程芸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那就是《牡丹亭题词》的“至情”其实质疑了佛家以“空”“无”观念为依据的绝对理性。《牡丹亭记题词》重“情”的文学理念,固然是佛学语境中的感发之辞,但其深层的思想依据,却不可不归结到晚明张扬个体意志、肯定情感欲望的“道学”。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提倡真情,主张追求真情,这部传奇结局是很理性的,虽然杜丽娘在还未生还时和柳梦梅媾和,但是她一旦还魂,就要求柳梦梅尊重她,希望自己和柳梦梅的婚姻能得到父亲的承认,而最后由皇帝指婚的大结局更是理性的回归。尽管汤显祖渴望自由的爱情,渴望真情,然而在骨子里他是传统的,是十分理性的。可以说《牡丹亭》一方面超越了它那个时代,主张个性解放,汤显祖作为那个时代的剧作家,通过杜丽娘的爱情追求,实际上肯定了人的自然需求,拨开了笼罩在那些正统理学迷雾中的广大女性头上的迷雾。但另一方面,剧作家在现实中却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只能让杜丽娘死后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当杜还魂后却又让杜变回了尊礼的女性,只能“发乎情,止乎礼义”。尽管如此,汤显祖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依旧是向往自由的先驱者,是勇敢主张个性解放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程芸.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变[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徐朔方.汤显祖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 徐朔方.汤显祖全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先驱者汤显祖
祛魅与启蒙:蒙古国现代化先驱者笔下的寺院医学——以达·纳楚克道尔吉为例
同轴单元的先驱者 Tannoy(天朗)
从“先驱者”到“同路人”
——1920年代的鲁迅形象变迁研究
先驱者10号的壮举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汤显祖家族墓重见天日起风云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