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字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2015-12-04向璨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综述

向璨

【摘要】自偏误分析理论引入对外汉字教学以后,许多学者运用这一理论从不同侧面、多种角度对外国学习者汉字偏误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近30年来关于对外汉字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了解此方面的具体研究情况,为以后对对外汉字偏误研究和对外汉字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对外汉字偏误分析;研究成果;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偏误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学习者语言偏误来观察和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研究和习得机制的研究方法。国内的偏误分析研究始于1984年鲁健骥发表的《中介与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此后学者们将偏误分析理论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一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也运用偏误分析理论从不同侧面、多种角度对外国学习者汉字偏误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语料收集

语料是进行偏误研究的基础,但是收集语料的方法却存在着不同,并且收集偏误语料的途径直接影响到偏误分析所得结论。

吴英成(1991)以新加坡某学校高一学生的听写短文为语料,研究结果发现,此阶段学习者的错字明显少于别字的情况。安然、单韵鸣(2006),徐彩华、刘芳与冯丽萍(2007),郝美玲、范慧琴(2008)等以实验的方式收集了学习者的实验测试语料。安然、单韵鸣(2006)要求10名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书写规定的8个汉字,观察发现学习者书写的偏误情况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有的偏误十分相似。使用以上方法收集语料时可控性较强,且语料较统一。

通过语料库收集语料,是目前学术界较为提倡和流行的另一种方法。利用语料库可以收集到更为全面的语料。刘晓丽(2011)、梁智智(2012)、刘丽媛(2013)等都基于北京语言大学的“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了各自的研究。其中,刘晓丽对北京语言大学的“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的汉字偏误进行了分析,她指出日本学生常见的汉字偏误主要有误写日语汉字、中日“拼合体”、别字三种类型。刘丽媛从鲁东大学“国别化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收集了研究语料,对其偏误类型进行了总结加举例说明。

二、研究对象

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学习汉语和汉字。不同的学习者因为母语背景或地域位置的不同,所以在学习汉字时难免会呈现出不同的偏误情况。于是,学者们开始根据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或针对某地区、某国学生进行具体的研究。

高万丽(1998),江新、柳燕梅(2004),尉万传、毕艳霞(2006),陆瑾(2014)等学者均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偏误情况进行了研究。高万丽从笔画、部首、部件、语音几个方面分析了英国某大学东亚系汉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汉字偏误情况。陆瑾以拉美儿童为对象,研究得出了初级阶段学生的汉字偏误分为笔画、部件、结构和形近四个方面和笔画书写难点在于笔画的折及折的变形以及撇和捺的结论。

陈绂(2001)、陈建萍(2008)、武氏江(2012)、刘凤芹(2013)等都以汉字文化圈学习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陈绂以日本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搜集了中级水平的学生的相关偏误,将其分为误写日语汉字、别字、错字三类,并指出第一类偏误是日本留学生所特有的,而这是由于日语汉字负迁移所造成的。刘凤芹以中高级韩国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韩国学生在中高阶段学习阶段,汉字的偏误主要集中在音同、音近别字,所以要注意加强同音字的教学。

三、研究主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对汉字特点研究不断地深入,有从宏观整体的角度进行研究,也有针对具体汉字构成要素或汉字某一特点的研究。

杜同惠(1993)以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中搜集的留学生书写汉字方面偏误为语料,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归类,并分析了这些偏误的原因以及纠正方法。施正宇(2000)以正字法为依据,将拼音背景学习者的偏误分为了非字、假字和别字三大类,予以了举例说明,并强调要加强汉字笔画的教学和汉字形体拓扑性质的认识。

郭圣林(2008)、朱华平(2013)、盛继艳(2013)、井甜甜(2014)等学者从笔画这一汉字重要构成要素的角度,对外国学习者的汉字偏误情况进行了研究。郭圣林将外国学生笔画偏误分为笔形偏误、笔向偏误、笔际关系偏误、笔画数目偏误四种类型,同时提出在教学中应关注不同文字之间、相似笔形之间的对比。盛继艳对留学生汉字笔顺偏误进行了全面考察与归类分析,研究得出了笔向的规范与否对汉字成品正确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折笔其次,顺序影响不显著的结论。

“部件”是对外汉字教学出现后,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术语。许多学者认为“部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肖奚强(2002)从部件的角度,对成系统的汉字偏误分为了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部件的变形与变位三个方面。郝美玲、范慧琴(2008)考察了部件频率、部件构字数等对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结果发现,部件频率对留学生汉字书写存在直接影响,部件构字数的作用相对较弱。

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占着重要的部分。高立群(2001),张艳、郑家洁(2010),梁智智(2012),杨世民(2014)等学者都研究过学习者关于形声字的偏误情况。高立群对外国留学生形声字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母语背景和HSK等级都会对学习者形声字的学习情况产生影响,但是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对读音规则字和不规则字的学习情况却没有大的差异。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目前的对外汉字偏误分析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偏误鉴定方面,虽然学者们在理论层面对偏误和失误的区别给出了界定,但在实际操作时仍存在无法区别的情况。

数据分析方面,已有的文章多是对汉字偏误各类型进行百分比的统计,后用表格展示数据上的差异,方法较简单。

参考文献

[1]施正宇.对外国学生形符书写的偏误分析[J].汉语学

习,2000(2).

[2]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1(2).

[3]陈绂.日本学生书写汉语汉字的讹误及其产生原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1(4).

[4]高立群.外国留学生规则字偏误分析——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5).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综述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吉尔吉斯斯坦《福乐智慧》研究成果评述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