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的现代化教学初探

2015-12-04罗艳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罗艳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文学科中光彩耀人、独树一帜。它以短小精悍、质朴典雅、韵律和谐、词句优美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学鉴赏性。然而,在博大精深的古诗词造诣上,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把一首古诗词生动形象地讲解透彻,非一日之寒。古诗词教学现代化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就古诗词的现代化教学进行一番探究。

【关键词】古文新唱;艺术化学习;多媒体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过去的古诗词教学几乎都是“简介—朗读—翻译—背诵”四部曲,形式单调,教学古板。其深奥和枯燥往往使师生都谈虎色变,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古诗词也就成了学生的一项弱势。那么,该怎样来教学古诗词才能重拾兴趣,找回诗情画意的艺术美?

一、吟诵古诗词,感悟意境美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诵是学习古诗词最主要的方法,是熟悉诗歌,感悟词意的前提。俗话说:诗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如果不了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人生的志向,仅凭没有思想感情的“念经诵佛”,也难以进入诗歌的意境美。

宋朝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表达的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流露出对弟弟苏辙的无限思念。当时正处于政治失意阶段,加上弟弟的离别和中秋月圆的触动,这种抑郁惆怅的思乡怀人之情愈加浓厚。借着酒兴,耍着舞姿,以其孤傲旷远的意绪和月亮阴晴圆缺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在悲感伤怀中透露出超然达观的豪迈。这种情与景、景与理的结合将自然和社会高度结合,完美无瑕。

了解一首古诗,必须先了解这首古诗的诗人,将自己也置身于这种境地,然后去体会这种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词,读出韵味,读出诗情画意。在朗读古诗词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教学时,教师不必急于讲解大意,可以成立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见解,选取优秀者登台解说,知其大意后,再反复吟诵,以知促情,以情感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更好的锤炼。

有些农村初中会安排早自习,一般都是学生在教室里自由朗诵。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吟诵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就不会纠结怎么让学生背诵古诗词了,甚至还会去收集一些古诗词来背诵,从中感知更多的艺术空间。还可以利用音乐课,将一些可以低吟浅唱的古诗词作为音乐的素材,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是一首很好的歌曲。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温习了知识。鼓励学生吟诵古诗词,其人生哲理和艺术境界让人受益匪浅,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更健全的人格和更为广阔的艺术境界。

二、巧用多媒体,鉴赏艺术美

随着中考制度的深入改革,古诗词在语文试卷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受师生的关注和重视。如果还沿袭着过去的讲讲背背,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烦,从而失去古诗词本身具有的文学魅力。很多教师空有一身诗词才华,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展示形式来将抽象的古诗词具体形象化。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渐渐深入人心。

首先,多媒体教学古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手段多样化。一般而言,古诗词都比较深奥难懂,拗口生硬的文字读起来味如嚼蜡。如果使用多媒体,则可以将古诗词的画面展示出来,配上音乐,以动态的形式来诠释古诗词的含义,做到重点突出,声情并茂,甚至可以播放古诗词的动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古诗词的难度。

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古诗词中的美好意境画面呈现出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口头描述的想象画面总是虚无缥缈,多媒体则可以呈现出来观赏,有利于情景结合。例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前面几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都在描述一个游子所见的秋天景色:一棵树藤,几只乌鸦;一匹瘦马,几许漂泊;来到流水人家,站在别人的家乡,望着夕阳西下,思乡之情寸断肠。这种画面呈现出来,加上旋律,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肯定事半功倍。

三、改编古诗词,尽享创作美

古诗词的改编,可以说是对诗词的一个提升阶段,既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一种技能的锻炼,它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是一种现代化的古诗词教学模式。

每首古诗词,或是一则感人肺腑的故事,或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旋律,抑或是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诗词,给了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所以有了更多的创作机会。在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改编古诗词。首先要创造改编的环境和氛围,加上适当的音乐来熏陶。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可以画画,可以讲故事,可以编演戏剧,也可以改编成一首歌曲。其次,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把自己的创作分享出来。组织评审成员小组,搞一个古诗词改编创作大赛,通过实际的活动和奖励来鼓励学生参与。这样的课堂学生肯定感兴趣,这样的教学才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骄傲,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瑰宝。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更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的实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研究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共同探讨古诗词的博大精深,让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去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