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

2015-12-04周芃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合作教学法课堂

周芃

【摘要】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在课堂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师勿用频挥教鞭,学生仍能前进不息。

【关键词】教学法;合作;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合作就没有成功”,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分工合作,每个人既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更要通过合作来一同解决问题。课堂上,老师应创设环境,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一、保证全员参与,合理分工

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性格各异,能力参差,必须给每位同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境界。

因此,老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首先,老师要根据学习重点与同学们一起明确学习任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文本都有“个性化”的解读,老师从整体上把握课堂的探究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至于偏离了方向;接着,各小组领取合作学习任务,具体任务的分工,就是由组内成员们自主分配,协调解决,每个组员可以选择自己能胜任的、感兴趣的学习任务,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

由于没有老师的督促、强迫造成的学习压力,学习兴趣反而更自觉、更持久,学习起来劲头十足,更有成就感。

二、加强小组互动,注重反馈

合作学习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小组内的互动上,更应该加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主提问,自己回答,自我评价,不但促进了小组之间的交流,也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在教学《难忘的启蒙》这堂课时,我围绕“难忘”这两个字预先设计合作学习菜单,包括共性和个性两项要求,以期达到促进小组与小组间互动交流的目的。共性项目为——每组均要完成三项任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有感情地背诵一个自然段;3.讲述一个重要的认识和体会,个性内容是:第一组给其他三组各提一个高质量的问题,第二组从各组所学的段落中各划出一句话,说说这句话的意义,第三组回答课后的第三个问题,第四组评价前几组的表现。这样,每一学习小组在围绕本组学习任务开展分工合作学习的同时,又兼顾其他小组的学习内容,使各组的学习不单独游离在外。

(一)问题引路,促进思索

改变以往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借问题促探索,借问题促发现,借问题促创新。基于这一点,我布置给第一学习小组的任务之一就是“给其他三组各提一个高质量的问题”,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提问的空间。“高质量”这一要求避免了这一学习任务流于形式走过场。

(二)答案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给出的答案交由学生自主评价,“评价”是自主学习的拓展延伸,同时也是一种学习,一种积累,一种锻炼。课堂上学生不是在被动的聆听,而是主动的分析,大家在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下讨论问题,激发了表达的欲望,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

(三)概括小结,取长补短

小结也是一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要求每一位组长最后总结本组学习活动的过程及方法,既及时反馈了信息,了解本次学习的安排是否合适,又能让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自主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供充裕时间,合作探究

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就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足够的时间,第一课时我留给了同学们大半堂课的时间来开展学习讨论,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动眼看、动嘴读、动脑想、动心说、动笔写。各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在小组长的协调指挥下,有的一人说,大家补充,再将商榷的意见记录在纸上;有的各自思考,有的集思广益,有的则分小组先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再去帮助其他同学,最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我将一整堂课的时间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每组学生轮流阐述各自所学所得,其他各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意见,把个人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的成果。正因为如此,第一组同学不但读懂了本组的一到三小节,而且还有时间认真研究了其他三组的学习段落,提出了含金量很高的三个问题;第二组同学也从其他三组的段落中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了分析,而且说得头头是道。这就告诉我们,要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四、明确整体目标,宏观调控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师既不能干预过多,又不能完全放手,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做一个隐身的参与者,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前,对这堂课的预设目标是什么?希望同学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有什么收获?这些都是事先明确的。课上,老师在聆听同学们发言的同时,大脑高速运转,及时点拨,看似随意自由,实则全盘掌握,用一个明确的目标将各小组串起来,从而使课堂形神俱聚,这都需要一个教师灵活机动的课堂宏观调控能力。

在《难忘的启蒙》的课堂上,我不是观望,不是等待,更不是置之度外,而是深入小组当中,以听、看为主,了解各组学习情况,迅速进行相应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学生理解不到位,哪些重点学生遗漏了。整堂课,我一共补充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多年后,‘我对集体的场所‘依稀记得,但集会却‘终生难忘呢?2.为什么对老师的表扬‘我忘了,而批评记得牢呢?3.以前学日语不认真没关系,现在为什么却要认真学外语呢?”帮助学生理解作品,适时地渗透爱国主义情感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而从整体上分析理解课文,体验品味作者的感情。

巴洛赫说“在一个小组中确实有帮助,因为有些事实一个人永远也想不出来,但通过合作学习和观点的交流,就可以达到更多的理解。”我们要摒弃教师越俎代庖的包办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合作的课堂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

(编辑:钟园)

猜你喜欢

合作教学法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