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

2015-12-04霍虹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霍虹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并渗透到各行各业,社会大众已完全可以随时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各种虚拟媒体平台进行自我情绪的抒发和观点的表述,而这些抒发和表述会通过网络进行快速的传播,很有可能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进而形成网络舆情效应。而青年大学生正是走在时代前端,思想极为活跃,他们对于网络舆情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因此,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科学地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成为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课题。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31-02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

对于网络舆情的说法和定义有很多,至今并未达成一致的共识,有些学者将网络的负面新闻和不良情绪视为网络舆情,而有些学者则将网络舆论视为网络舆情,但总体来看,网络舆情包含了网络和舆情两种特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网络舆情也是舆情众多情况当中的一种,只是它出生介质和传播介质都是在虚拟社会中完成的,但它的主题论点则是由社会主体提出,且社会主体拥有完整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表达的论点是社会主体对问题看法的一种表述。根据过程分析,网络舆情的传播一般经历酝酿、发生、发展和消亡四个阶段。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

第一,网络舆情具有较为宽松的自由性和无限制性。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人们可以完全不受其他个体的限制完整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意见,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不同领域。第二,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无须进行身份证件等方面的核对,只需进行注册即可,同时又由于互联缺乏有效的监管控制,致使用户的身份很难被追查,因此人们大多可以进行隐蔽而无所顾忌的情感抒发和道德评价。第三,网络舆情具有实时互动性。在互联网当中,身份是相对隐蔽的,使得很多人可以实时都围绕一个论点进行互动,进而产生深入的讨论和思想碰撞。第四,网络舆情具有不可避免的偏差性。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人们发表意见时不需考虑社会责任,欠缺理性,过于情绪化甚至是偏激的言论都会产生和传播开来,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五,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由于网络覆盖面广且传播速度极快,很多信息的传播迅速且不可控,突发性网络事件频发。

三、网络舆情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对策及建议

1.传播中华文化,发扬社会正能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余年文明成果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拥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指导着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勇敢创新、努力向前、团结奋进,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有着无与伦比的指导作用,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宝贵素材。网络具有强大的存储能力和实时搜索能力,为人们提供了优秀而宝贵的文化资源,然而由于网络具有无限包容性,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大量存在,其本身又无法进行评价和处理,因此,当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使其道德观念逐渐淡薄,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中国文化经过5000年的历史洗礼,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可以激发大学生乐观向上的阳光风貌和奋发上进的精神状态。在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沟通与交流主渠道的今天,高校要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让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认同传统文化的内涵,并逐渐渗透到学生们的生活和思维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2.优化校园网络,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校风建设关系到高校育人环境的营造,好的校风、好的校园文化会具有感染力和向心力,会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因此,高校在营造育人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时应将重点和难点放到校园网络的建设和优化上,利用网络的快速传播特点和高覆盖现象,将优秀的学生事迹和教师事迹上传至网络,让学生在网络中感受良好的师德、楷模的力量和浓浓的校园正能量,利用榜样的力量开展网络理想信念教育。同时,高校也可以利用大学生关注的节日进行网络宣扬,如现在的大学生更重视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外国的节日,而忽略了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高校可以在网络上面举办主题活动,加大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热情,采用网络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认知传统节日的历史来源,对不同民族的风俗进行比较分析,感受节日背后的内涵和指导作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3.拓展传播途径,打造立体化教育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云计算已经出现,而网络的传播和利用无须再局限于电脑设备,而是任何可以上网的设备,如手机、IPAD等等。科技的进步使得网络不仅脱离了设备的局限,更加脱离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设备进行网络信息浏览和资源利用,甚至可以利用手机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发布。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传播。首先,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不仅可以发布学校的新闻信息、教学安排、校园风光、活动缩影,还可以对学生的生活疑难、学习困扰和心理问题进行在线服务,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现实困难,提高学生的网络凝聚力。同时,高校也可利用论坛版面,引导校园网络舆情,及时处理负面信息和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网络手段包围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打造立体化无接缝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4.加强话语引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现代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现阶段的生活方式,这使得网络具有了现实延续性和扩展性,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对大学生舆论的掌控和引导工作,保证网络的话语权和主动参与性。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积极地利用网络的特点优势,主动参与到校园网络BBS、朋友圈、微博等网络空间中来,并进行主动的言论发声。例如,就学生们关心关注的热点网络问题进行客观的积极的论述,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理性的探讨和辩论,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同时,由于在现代很多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着过于强调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性问题,没有做到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没有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优势,在网络上发布积极正面的思想观点,紧跟时代要求和社会主旋律定期更新论点论据,引发学生参与和讨论,让大学生们在讨论和思考中,健全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品德修养。endprint

5.提高工作素质,加强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品德构建、心理健康及未来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新时期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就是对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者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拥有良好的网络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网络媒体平台,能够参与到大学生网络舆情当中,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道德素质,能够发掘和发布健康的积极的网络内容,进行文明网络风尚的传播,摒除网络上不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再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够进行网络信息的筛选、阻挡和评价,保证信息的安全流动和传播。不仅如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引导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对学生心理和困扰进行有效的疏导,让学生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们高尚的品德修养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6.健全监督机制,完善预警处置环节。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信息量大而且繁杂,有正能量的信息也有消极负面的信息。而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舆情中很有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高校需要健全自身对于网络信息的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互联网中的相关信息的采集、监测和分析等工作,并通过网络数据筛选工具,提高监督和处置力度。因此建立常态化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信息的专业监测设备费用较高,网络的监督工作更多的是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将网络监督作用发挥到最大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设定监督范围,主要在学生常浏览的网站中进行,如论坛、贴吧等,并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记录并加以分析。当出现重点舆情问题时,还可以利用引擎搜索进行定向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处置,引导和控制舆情的方向朝着积极的对学生有利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随着经济和科学的快速发展,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也与时俱进,需要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对学生的了解和对科技的掌握。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时代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具备的能力,在充分利用网络特性的前提下,利用好网络舆情的作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效果和水平,促进大学生群体健康阳光、积极乐观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罡.大学生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

[2]甘忠涛.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学理论,2012,(19).

[3]郑飞.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与现状研究——以江西省高校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2.

[4]沈世玮.多元舆论下壮大强势主流思想舆论的内涵与途径[J].中国记者,201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