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田克兢
2015-12-04杨童舒
杨童舒
【摘 要】田克兢是成长在武汉本土、蜚声全国文艺界的曲艺演员。纵横文艺界多年以来,他演过独角戏、舞台剧、电视、电影;塑造的艺术形象人物众多、性格各异且入木三分;文艺爱好评书、快板、道情、渔鼓、小曲样样能来——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千面笑星”。
【关键词】千面笑星;田克兢;曲艺
中图分类号:J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45-01
说起“田克兢”,您家脑海中出现的第一印象是热心快肠的“电话月佬”,或是沉迷麻将的“麻厂长”,亦或是陪伴江城百姓十四年的小市民“岔巴子”?无论哪一种形象,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夸上一句:“岔巴子田克兢撒!我晓得!演的东西蛮笑人、蛮好看!”
作为成长在武汉本土、蜚声全国文艺界的曲艺演员,十几年来,他演着身边的人物、讲着大家的故事,在江城甚至全国可谓“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
纵横文艺界多年以来,他演过独角戏、舞台剧、电视、电影;塑造的艺术形象人物众多、性格各异且入木三分;文艺爱好评书、快板、道情、渔鼓、小曲样样能来——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千面笑星”。
一、“岔巴子”——硬是将贬义词演成了褒义词
时常有人问田克兢,我喊你“岔巴子”会不会显得不尊敬?他总是回答:“您家只管叫,我从来都不觉得是不尊敬,人们喊我角色的名字是我最大的安慰。”
曾经在参加一档电台节目时,有听众打电话进来问:“为什么要给角色取名‘岔巴子?‘岔是个贬义词咧!”紧接着另一位听众打进来说:“我觉得岔巴子是中性词,而田老师您家硬是把岔巴子演成了褒义词!”
“岔巴子”不是田克兢的创造,而是武汉话中已有的词。说一个人“蛮岔”,指他爱管闲事、喜欢多嘴、蛮讨人嫌、好心办坏事。原意并不是特别好的。而在《都市茶座》中田克兢演的“岔巴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名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名字这个代号人性化,把它“演活”、演成人们喜欢的人物。
岔巴子为什么活灵活现?因为田克兢了解老百姓,他所表演的一定是周边的人、市井的人,是大众心中想要的形象。原先的“贬义词”通过田克兢的演绎,硬是成为了人见人爱的、老百姓心中的都市小人物形象,演成一种褒义词。一个喜剧艺术形象能影响人们对于词语的既定看法,这种微妙的变化使“岔巴子”成为一个奇妙的典型,是田克兢自己都很喜欢的人物形象。
二、“过尽千帆”,依然最爱独角戏
“拍过电影,演过舞台剧,拍过电视剧,演过小品,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我的独角戏。”独角戏的表演有很多样式,有一个人演一个角色,也有一个人演多个角色。在扮演多个角色时,要在瞬间马上进入另一个角色的感觉、状态、内心,完成行为动作、语言造型、身体造型、内心造型的转换,对演员的艺术功力、修养、造诣的要求更高。
如今田克兢站上台,哪怕一动不动,观众都会感觉到幽默,开始起哄,掌声雷动;轻轻挥一挥手,观众全部鸦雀无声,一根针掉下来的声音都听得到;轻轻一句“我还希望更热烈一点”,台下的观众就“疯了”。在独角戏表演中,有能力把所有的挑剔、讽刺、挖苦的眼神全部变成发自内心的喜欢,让观众进入演员的情态,这个独角戏演员才是成功的。
在文艺界、商界,对田克兢的评价都是“很够意思”,很多事情直接搭个白、不谈报酬,但对于独角戏的表演氛围,田克兢却非常挑剔。大家都说“请田克兢吃饭比请他演出还难”。他定下规矩,不参加婚庆和宴请的演出,如一定要参加则有一个要求:演的时候不许开餐。如果演出时观众都在吃饭、玩闹、猜拳,不但对不起喜欢独角戏的观众,也是不尊重演员的艺术和人格。
另外,他对于创作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只是纯粹搞笑的节目,就没有什么意义。独角戏一定要有力度和分量。“希望观众对我的评价是有思想、有品味、在思考社会现状的一个演员。”他说,“作为一个文艺人,肩负社会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所以创作时会很慎重,不能被观众骂‘田克兢变成了三俗。”
三、要传统,更要时尚——创作不能“OUT”
网络改变着文艺和生活,网络剧、搞笑视频、微电影等喜剧新样式层出不穷,田克兢也在思考着传播渠道的改变。文化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对文化人的新的要求——改版的《都市茶座》需要筹资金、成立公司,进行创作和演出。何祚欢、田克兢、陆鸣等人,包括武汉电视台,一同筹措资金,成为大股东,将在七月份上演新的节目。
《都市茶座》演了十四年,并且长期受到喜爱,收视率高,全国罕见。“岔巴子”已经不属于田克兢个人,而属于江城的老百姓。人民希望电视里演他们的故事、说他们想看的事情,这个节目已经成为武汉市的一个符号。“老百姓已经把都市茶座提升到这种高度,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拿钱出来做,不然这个名字就会消亡。”为了撑起老百姓的舞台,学商业的田克兢却做起了“不赚钱的买卖”。
随着文化的改革和社会的变化,老百姓欣赏的东西也在变化,固守经典的同时,也要创造自己的演绎领域。大浪淘沙,不进则退。田克兢希望保持着文艺的青春活力,“老武汉”要有新词、新思想,反映的是最时尚的东西,才能不“OUT”。武汉的观众喜欢新东西,想看新节目。表演不仅要去掉传统的糟粕,更要补充现代的精华。加入地方特色文化、有自己的创新,很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