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监管和舆论引导研究

2015-12-04宁莹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宁莹莹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越来越深远。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网络舆情给学生带来的各种转变,明确网络舆情监管和舆情引导之间的重要关联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网络舆情监管和舆论引导方面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效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监管和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网络舆情引导进行了相关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舆情监管;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23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高职学生在信息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同时,网络也逐步成为学生表达自身舆情最汹涌的场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如何对高职学生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和进行适度的舆论引导是当前各院校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新特点

影响广泛。高职院校学生众多,学生之间容易形成共识,信息传递速度非常快,非常小的一个舆情如果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甚至形成连锁反应。同时学生情绪化较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可能会采取情绪化的行动,进而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另外,在学生舆论监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推崇在网络上自由、平等地发表自己的主张,对于别人的不同观点不会轻易认同,这就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容易走上偏激的道路,造成社会影响。

开放交互。作为一个开放的场所,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对当前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诉求,进行相关认识的评论。例如:有一个叫作“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近1000条评论,转发量更是多达几万条。这就说明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具有非常强的交互性,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网络舆情之间相互影响。

复杂多变。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的网络讨论非常复杂,既有校园中永恒的情感话题,也有学习和专业的交流,既有当前社会问题和社会热点的讨论,也有大学生就业等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高职学生在个体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关系,这就使得学生对同一社会问题表现出不同的见解,有些同学可能会对某一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建议,但有些同学可能会对同一事件表现得比较偏激,甚至是攻击谩骂。

主体相似。长期以来,高职学生的主体都是一些高考落榜生,他们在学习方面缺乏动力,自卑心理较重,甚至有些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90后”的高职学生是一批具有很强同质性的群体,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较差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相对薄弱的文化基础。在各种压力之下,高职学生喜欢通过网络如微信、微博等形式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表达自己的诉求。而网络的虚拟性和方便快捷等特点正好切合了高职学生的心理,使得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形式尽情地表达自己。

二、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监管现状

1.取得的成效。第一,加强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监管。由于高职学生是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舆论的主体,在开放的网络空间如果不能加强监管和引导,很容易使得高职学生情绪化加重,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导致小矛盾激化成为大矛盾,甚至可能诱发某种极端行为。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日益重视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不断扩展校园文化载体,搭建更多的高职院校师生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校园内营造更加积极的文化环境,加强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同时,很多高职院校通过网络平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第二,加强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对于当前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反映比较强烈,同时面临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也希望表达自己的诉求,而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为高职学生起到了“减压阀”的作用。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建立了自己的交流平台如主题网站、社区、BBS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2.存在的问题。第一,重视不足。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程度的难控性,如果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把关人的高职院校不能很好地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管,就很有可能会增加网络舆情的难控性。当前形势下,有些高职院校没有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对学生的可能存在的危害性,对于网络舆情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还有所欠缺,在对相关工作的管理上也缺乏常态化机制。第二,网络监管和引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舆论引导就是运用某种策略,通过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改变高职学生对某一现象或事物的看法,使得网络舆情转变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网络监管则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将某些对高职学生不利的舆情和信息晋城过滤或者封堵,避免一些不利情绪和负面影响的扩散。这两种手段各有利弊,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第三,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当前高职院校在网络舆情监管方面还存在许多欠缺,例如有些高职院校缺乏相关管理人才和管理隊伍,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和分析引导机制,有些高职院校对网络舆情监管的管理主体没有明确,导致在舆情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监管工作非常重要,与学校、学生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不可马虎大意。第四,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挑战加剧。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发展速度非常快,即使是作为教学实验基地的高职院校也感觉到有些应接不暇。高职院校在网络舆情监管方面,首先就是要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而这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监管的最明显的挑战。虽然各个高职院校在各自网络设施中都进行了防火墙等安全产品的安装,但在面对各种病毒和网络陷阱时还是有些防不胜防。

三、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监管和舆论引导的对策

1.提高对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的认识,加强阵地建设。高职院校在网络舆情监管和舆论引导方面要继續加强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逐步了解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机制,建立师生网络交流平台,对高职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进行回复,将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工作提升到常态化水平。同时要逐步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将网络舆论监管和引导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高职院校手中。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不断扩宽自己的网络平台建设,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交流平台规范校园网站,扩展服务高职学生的功能,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在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方面的网络资源。

2.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提升网络素养。当前高速发展的网络社会是一把双刃剑,高职院校的学生又具有非常强的从众心理和难控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网络舆情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预见性,防止一些突发网络事件的发生,控制其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校园网络舆情的主体,影响着当前的网络舆情,同时他们也被网络舆情所影响。在网络舆情管理中,要积极培育网络意见领袖,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针对社会热点、公众情绪和各种错误思潮,意见领袖要在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话语权,通过新闻稿件、跟帖群等阐述事实真相,明确言论导向。要深入开展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构建网络舆情监管的自律和他律系统。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保证网络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关注网络舆情信息,建立舆情监控机制。高职院校需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信息,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警工作,建立舆情监控机制。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是舆情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是指对网络舆情进行全程扫描,分析网络舆情的质量、数量和强度,确定网络舆情的性质和程度。网络舆情信息预警是指在社会顺境状态下,在对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运行接近负向质变的f临界值的程度所作出的不确定性的早期预报。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舆情信息性质、进程、影响范围等因素的分析,将信息分为不同的等级,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学校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舆情值班机制,在制度上保障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实行责任到人,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提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和制度,包括网上信息发布、审查、监管和干预制度等。

4.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素质高尚、熟悉学生特点、专兼结合、精通网络知识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基本保障。一方面要转变以往工作模式,在对学生舆论监管和舆论引导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建立固定的网络信息人员,在保障师生正常言论的情况下引导师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理智的讨论,并且时时关注和收集校园网络舆情。另一方面要创新工作机制,将对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进行研究部署,重在落实。对于专业网络舆情监管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运用网络语言和技巧对网络舆情开展工作,进行监管和引导。

参考文献:

[1]郝英杰,马海红,赵治.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工作实务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2).

[2]李尚旗,孙正平.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作用及其管理机制研究[J].学术论坛,2012,(2).

[3]周立华,周敏.增强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有效性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4]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331.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