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法研究
2015-12-04李桐解凯
李桐 解凯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与方法对高等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明确了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概念和内涵,对现有的高校特色专业进行了分析,描述了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的现状,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其进一步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特色专业;专业建设;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99-02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从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盲目追求大而全专业设置的做法已经被证明不适应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部已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中进一步明确了本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流程,高校的专业应具备差异性和独创性,并且百花齐放,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和开办出受到社会认可的专业。专业只有特色鲜明,才能突出优势,从而提高人才的适应性。专业开办的质量和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法、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对人才培养和高校教育的质量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专业建设应与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培养出目前社会和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目前很多高校在特色专业建设领域里做出了很多尝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特色专业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一、特色专业概念与内涵
特色专业中的“特色”应该具有三层不同的含义:一是人無我有,表现出特殊性;二是人有我优,表现出优异性和杰出性;三是人优我新,表现出开拓性和独创性[1]。
特色专业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应具有明显特色,培养的学生具备比一般专业人才有更为突出的综合能力;有独立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有较高的社会声誉与较大的社会影响,能够被社会和公众所接受、认可的专业。高校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才能够健康发展,一所高校假如没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专业,其在教育市场上就会缺乏竞争力,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无法保障,学校的发展也难以为继。而有了自己的特色专业,就能够形成区别于他校的鲜明亮点,才能够在市场上占据稳定的份额,确立不败的地位。
二、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宏观层面的分析及阶段划分,可以从中看到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特色专业整体发展的政策取向和建设思路。(1)实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井然有序,特色专业体系的构建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2)注重办学特色和行业优势,引导高校强化办学特色;(3)注重社会需求导向,切实加强紧缺人才培养;(4)重视应用型专业,扶持高新技术类专业[2]。但目前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1)课程体系陈旧,课程设立单一,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培养的毕业生和目前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相差甚远;(2)很多专业注重理论,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3)很多专业软硬件资源更新较慢,资金投入不足;(4)对于设置专业方向存在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没有按照本专业的学科去考虑,甚至部分专业在设置专业方向时,很随意,重心放到了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来吸引生源,增加收入;有些学校的专业没有发挥行业特色和做好长期规划,专业方向更换频繁并衍生出很多新方向。
三、特色专业建设对策
1.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对于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比例分配确定等方面,每个专业应该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在教学中,首先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应增强他们对于课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尤其是在选修课上,更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要鼓励老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最新动态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改良和创新教学方式[3]。利用好课程的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对课程兴趣,提升动手能力,同时也适当减少理论课程学时,增加动手实践学习任务。此外,可以以国际视野来推进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特色专业可以开设双语或全外语教学课程,引进国外一些专业的学习内容、教学法、实现课程学分和学位互认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达到和国际接轨的目的;同时学校也要善于使用学生交换学习和教师留学项目资源,开阔师生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专业竞争力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4]。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和有效途径。所以,特色专业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学生实践环节,对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和实验课等环节,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善。其次,专业发展应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先进和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但目前高校在专业建设中资金不足、设备缺乏的问题凸显,所以学校或特色专业负责人应该和社会或企业加强合作,弥补特色专业学生实习资金不足、实习环节和自身专业脱节和不深入等问题。学校应该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探索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启实践教学改革新格局。学校在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应该坚持通过强化教学实践活动,把技能、知识渗透给学生,培养一批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并且以生产时间和社会服务为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从而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
3.改善办学条件。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加大对特色专业教学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如专业要配备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试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有些专业实验室对软硬件设备有特殊的要求,如:大数据与数据挖据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和机器视觉与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等,需要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需求积极为特色专业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学科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特色专业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推动学科实践平台的发展,尤其是高校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者部分重点学科为依托的实验室,应该把大量的人力和有限的资金用在这些示范性的实验室上,采用更为多样的形式,不断扩大实验室的辐射面和使用范围,提高专业实验室和高端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而对于搭建其他学术平台[5],如:科研、学科竞赛、讲座平台等,要多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并要向国内外在这方面有突出成果的高校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推进科研、教学与管理制度的创新,不断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环境。目前很多高校这方面的资金捉襟见肘,专业的拨款经费无法满足当前特色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需要将陈旧的融资渠道转变成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并灵活利用融资渠道,开拓创新,用现代金融工具来为专业建设服务。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专业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关键要素。对于高校来说,一支业务过硬、高素质的优秀特色专业教师队伍是实现专业突破的基础,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和专业领域认可度的前提,如果缺少这样的教师团队,高校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而专业教师作为专业团队的一员,也能通过参与特色专业建设从中受益,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成长。所以,教师的发展要和特色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为特色专业服务,特色专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优秀的人才,这样在高校中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师资培养的质量和专业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两者共同发展的目标[6]。具体的措施:首先是对专业负责人的培养;专业负责人是专业的“舵手”,把握着专业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负责人是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着本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目前很多高校都在通过高待遇、高薪引进高水平、高知名度人才负责专业建设,尤其是特色专业建设,提高学校声誉和专业知名度。最后是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循序渐進[7];专业骨干教师是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的精华,是实现特色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在特色专业建设发展中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是关系到学校发展、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大事。对于骨干教师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在教学、科研中勤奋钻研,并取得了一些让其他老师认可的成绩。学校和专业负责人不但要对他们重点选拔,还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承担重要课程改革的能力,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今后专业负责人的选拔工作打好基础,对其他年轻老师也有促进作用,激励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综上,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动态发展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特色专业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参考文献:
[1]孙霞.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9.
[2]梁传杰,段冠玮.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政策评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5-120.
[3]吴凡.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4]周玉雷,陈平.地方高等院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2,(3):100-112.
[5]罗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5):20.
[6]王能河.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3):78.
[7]张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现实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