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走廊机械排烟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04蒋亚龙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排烟口侧壁走廊

李 改,蒋亚龙

(安徽新华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烟气由着火部位向建筑物的其他部位扩散、流动。走廊是建筑内人员向外疏散的必经通道,也是烟气扩散的主要路径[1],其中烟气的有害气体浓度、烟气层高度、温度都影响着人员的安全疏散。设置科学合理的机械排烟系统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十分重要,它意味着火灾时,不仅能及时排除大量的有害烟气,使人员安全疏散,而且还能排除火灾产生的大部分热量,起到控制火势蔓延的作用。因此,合理设置防排烟设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建筑防排烟理论,即火灾烟气流动与控制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1)开展火灾烟流试验,即通过试验来分析、认识、掌握火灾烟流规律及其控制原理。如20世纪80年代初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建造了世界上首座高层建筑火灾试验塔,主要进行高层建筑的机械防排烟的研究[2]。(2)采用计算机模拟的研究方法。火灾试验不但耗资巨大,而且由于条件所限,只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包罗万象。采用计算机模拟的研究方法具有不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的优越性,在性能化防火设计中得到普遍应用[2-5]。本文选择具有条形走廊的高层建筑建立火灾模型,采用FDS软件模拟高层建筑的火灾发展和烟气流动情况,对走廊内机械排烟条件下CO浓度、温度和烟气层高度、能见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不同参数对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

1 建筑模型及火灾场景设计

1.1 模拟对象

模拟对象为一宾馆类高层建筑,平面图如图1所示。建筑模型具体条件为:房间门尺寸1 m×2 m(宽×高),前室门尺寸1.6 m×2 m(宽×高),走廊尺寸47 m×2 m(长×宽),走廊两端外窗尺寸为1 m×1 m(宽×高),共12层,层高3 m,起火层为第6层,起火房间位于601客房,火源位于客房内床上。模拟时间为1 200 s,模拟时设定起火房间房门开启,楼梯电梯前室门开启,非起火房间的房门关闭。模拟发现,开启外窗时,门缝渗透对排烟效果影响不大。因此,在模拟排烟效果时可忽略门缝渗透的影响。

图1 起火层平面图

1.2 火灾热释放速率

试验和研究发现:火灾的热释放速率随时间而变化。在火灾的初期阶段,热释放速率一般假设为t2增长。不同的可燃物火灾增长系数不同,工程中常将火灾的初期增长分为慢速、中速、快速和超快速等四种类型,由于建筑客房内可燃物主要为木质床及衣物等,火灾发展介于中速和快速火之间,而更接近于快速火,模拟中选取不利的情况,取 α =0.046 89[6]。

设计火灾规模可以参照NFPA和DGJ 08-88-2000《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选取,根据表1,选择热释放速率为 1.5 MW(客房,有喷淋)[7]。火灾热释放速率见表1。

表1 常见建筑火灾的最大热释放速率

图2 火灾功率为1.5 MW的热释放速率曲线

1.3 火灾场景设置及热释放速率曲线

火灾场景设置见表2。

表2 机械排烟火灾场景设置

2 模拟结果分析

用于评价排烟效果的参数主要有:有害气体浓度(选择CO浓度为代表)、烟气温度、烟气层高度和能见度等参数,模拟中在走廊内设置了7个测点测出以上各参数,用来考察不同因素对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

2.1 排烟量对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

分析机械排烟场景1、2、3三个场景的各参数情况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3 单排量为40 m3/h时火灾层各测点的CO浓度、温度、烟气层高度曲线

图4 单排量为60 m3/h时火灾层各测点的CO浓度、温度、烟气层高度曲线

图5 单排量为80 m3/h时火灾层各测点的CO浓度、温度、烟气层高度曲线

通过对不同排烟量条件下各参数的分析发现:排烟量对烟气的温度影响不大;随着单排量的增加,除离火源最近的测点a外,CO浓度的最高值有所下降,即由最高300 PPM降低到250 PPM进而到200 PPM;随着单排量的增加,离火源较远的e、f、g测点的烟气层高度升高非常明显,大部分区域烟气层高度由1 m以下升到1.2 m以上。另外,通过模拟实况发现,单排量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走廊的能见度。

由此可见:增加单排量对于降低CO浓度、提高烟气层高度效果明显,但对于降低烟气温度效果不明显。另外,排烟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排烟量过大会增加成本,降低排烟效率,且容易引起烟气的扰动,对人员疏散不利。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规定的单排量60 m3/h即可满足走廊机械排烟效果要求。

2.2 排烟口位置对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

分析机械排烟场景2、4见图6。

由图6可以看出:排烟口的位置对烟气温度影响不大,除测点a外,排烟口位于侧壁时的CO浓度最高达300 PPM,而排烟口设在顶棚时CO浓度最高只有250 PPM,排烟口设在侧壁时烟气层高度明显地下降到1 m以下,能见度也明显降低。可见,排烟口位于顶棚时对于降低烟气的CO浓度、提高烟气层高度和能见度效果非常明显。因此,顶棚排烟应用较广,而侧壁排烟效果与排烟口距离地面净高密切相关,在实际工程中吊顶高度仅为2 m左右,则不宜采用侧壁排烟。

图6 排烟口在侧壁时火灾层各测点的CO浓度、温度、烟气层高度曲线

2.3 排烟口数量对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

分析机械排烟场景2、5见图7。

与设置两个排烟口相比,设置单个排烟口时能见度有所降低,如图7a所示,其它参数变化不大,可见条形走廊机械排烟受排烟口数量约束不大,但对于其它格局的建筑结论或许不同。在实际的问题中还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考察,以保证走廊机械排烟安全有效。

图7 设置单个排烟口、两个排烟口时火灾层各测点能见度切片

2.4 起火房间位置对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

分析机械排烟场景2、6见图8。

由图8可以看出:611房间起火时火灾层CO浓度和温度分布比较集中,这是因为起火房间靠近楼梯,一方面火灾烟气通过楼梯上行,另一方面高温烟气同时向两侧迅速蔓延,不会产生单一区域内的聚积,这对于起火房间的人员疏散相对有利,但由于走廊很长,排烟量有限,烟气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导致走廊内的烟气层高度和能见度略有降低。因此,起火房间位于两个排烟口之间时排烟效果较好,对人员安全疏散有利。

图8 611房间起火时火灾层各测点的CO浓度、温度、烟气层高度曲线

3 结论

本文运用FDS软件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了实况模拟,并对模拟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单排量、排烟口位置、排烟口数量、起火房间位置等不同因素对机械排烟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单位面积排烟量可以提高烟气排出能力,可以明显降低烟气中的CO浓度和提高烟气层高度;

(2)排烟口设于顶棚比设在侧壁排烟效果更为稳定,侧壁排烟效果与排烟口距离地面净高密切相关,在实际工程中吊顶高度仅为2 m左右,则不宜采用侧壁排烟;

(3)本模型中,条形走廊机械排烟受排烟口数量约束不大,但对于其它格局的建筑结论或许不同,在实际中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以保证走廊机械排烟安全有效;

(4)对于条形走廊,相同排烟量条件下,当起火房间位于两排烟口之间位置时一方面火灾烟气通过楼梯上行,另一方面高温烟气同时向两侧迅速蔓延,不会产生单一区域内的聚积,排烟效果相对较好。

[1] 施微,高甫生.高层建筑走廊机械排烟的数值模拟研究[J].暖通空调,2004,34(6):9-13.

[2] 刘建民,岳合生.高层建筑火灾烟气蔓延的FDS模拟[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1):20-24.

[3] 邱旭东,高甫生,王砚玲.高层建筑条形走廊自然排烟效果的数值模拟与评价[J].暖通空调,2007,37(7):44-49.

[4] 王厚华,韩武松,何晟.建筑物走廊机械排烟量性能化研究[J].暖通空调,2007,37(9):65-69.

[5] 吴爱臣.中庭建筑机械排烟的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1.

[6] 朱国庆,顾正洪.含内天井的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流动数值模拟[J].建筑科学,2007,23(9):1-6.

[7] DGJ 08-28-2006.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S].

猜你喜欢

排烟口侧壁走廊
地铁隧道排烟口无量纲结构参数与局部阻力研究*
隧道侧部排烟口优化方案研究
神奇的走廊
侧壁设计对双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电热性能的研究
建筑内疏散走道机械排烟口合理设置的探讨
走廊上的时光
不同排烟口开启状态下妈湾隧道的排烟技术
柳钢6号高炉应对炉缸侧壁温度超高的护炉实践
走廊上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