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雍古氏家庙碑》释考*

2015-12-04蔡副全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家庙赵孟頫金石

蔡副全 李 怡

元《雍古氏家庙碑》释考*

蔡副全 李 怡

今存甘肃礼县城郊南关村的元《雍古氏家庙碑》,由程钜夫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它是考察雍古氏家族按竺迩、赵国宝、赵世延祖孙三代陇右活动的重要实物史料。程钜夫《雪楼集》卷五有《赵氏先庙碑》,即《雍古氏家庙碑》文稿,二文本略有差异。此碑镌立时撰、书者及立碑人皆已去世,碑刻当为赵世延之子野峻台代父立石。碑文必是摹书赵孟頫《赵氏先庙碑》纸本,其书法与以往赵体清和妍丽的书风迥异,反映了赵孟頫平淡端庄的另类书风。

雍古氏 家庙碑 程钜夫 赵孟頫 按竺迩 赵世延

一、弁 言

雍古氏即汪古部,元代史籍通常译作汪古、雍古、王孤、瓮古、旺古、汪骨等,亦称白达达。是金元之际活动于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北的一个部族。契丹为防御蒙古、客列亦惕、乃蛮及附近游牧民族,筑起一道城墙。汪古部即为起初守卫这道城墙的部族①(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卷一第1分册,余大均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29—230页。。其牧地东起云中以北,西迄阴山山后,人数达四迁帐幕。汪古部投服成吉思汗,使蒙古军能顺利突破金的阴山防线。汪古自称为唐沙陀雁门节度使李克用之后。周清澍考汪古部族源称:“属于突厥语族的汪古人,是由回鹘败亡漠南时被唐朝驱散后留在阴山一带的余部、唐末由雁北北上的沙陀人、金初释放的回鹘俘虏等所组成,可能还加入了其他各种民族成分。但应以回鹘可汗统治下操突厥语的部落的遗裔占主要地位。”②周清澍《汪古部的族源——汪古部事辑之二》,《文史》第10辑,中华书局,1980年,第116页。

元代赵世延家族即为汪古部的一支,“其先雍古族人,居云中北边”。曾祖故群牧使桿公于元太祖六年(1211)驱马归顺成吉思汗。祖按竺迩(1194—1263),少孤,“幼鞠于外大父术要甲,声讹为赵家子孙,因以赵为氏”③(清)钱大昕《元史氏族表》卷二,清光绪广雅书局校刻。。十四岁入隶皇子察合台部,智略沉雄,弓马绝世。元太宗窝阔台八年( 1236 ),按竺迩破宕昌、残阶州,继而攻占文州,以功封为元帅,驻军汉阳礼店(今甘肃礼县),戍守西和、阶、文州南界及西蕃边境。九年(1237),按竺迩谓宗王:“陇州县方平,人心犹贰,西汉阳当陇蜀之冲,宋及吐蕃利于入寇,宜得良将以镇之。”④《元史》卷一二一《按竺迩传》,中华书局校点本,第2984页。遂以汉阳天嘉(礼县)置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蕃元帅府,按竺迩任元帅,领千

户五人驻守。按竺迩告老,其子国宝奏:“文州山川险阨,控庸蜀,拒吐蕃,宜城文州,屯兵镇之。”①《元史》卷一二一《按竺迩传附国宝传》,中华书局校点本,第2986页。世祖授国宝三品印,为蒙古汉军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国宝临终前又令其弟国安袭其职。十五年(1278),国宝子世荣继任为怀远大将军、蒙古汉军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按竺迩以下至曾孙野峻台,历时百年,四世为将,耀兵西垂,威震陇蜀。礼店文州蒙古汉军元帅府要职几为按竺迩及其后裔世袭。今存甘肃礼县的《雍古氏家庙碑》是考察雍古氏家族按竺迩、赵国宝、赵世延祖孙三代陇右活动的重要实物史料。

二、《雍古氏家庙碑》释注

《雍古氏家庙碑》(图1)全称《敕赐雍古氏家庙碑》,又称《鲁国公家庙碑》、《赵氏先庙碑》,今存甘肃礼县城郊南关村。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镌立,程钜夫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图2)。碑由碑首、碑身、龟趺三部分组成。碑首纵130厘米,横130厘米,厚43厘米;碑身纵220厘米,横130厘米,厚42厘米。正文楷书33行,满行64字,字径3厘米,凡1230余字。

图1 《雍古氏家庙碑》

敕赐雍古氏家庙碑[一](碑阳篆额)

大元敕赐之碑(碑阴楷额)

大元敕赐雍古氏家庙碑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臣程钜夫奉敕撰。

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臣赵孟頫奉敕书并篆题[二]。

先王之制:诸侯庙五,大夫庙[三]三。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礼也。是以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祭器为次,居[四]室为后。而宗庙之器苟[五]可铭著[六]者,无[七]不著焉。所以庆、所以劝也,忠孝之道备矣。今天子稽古右文一本于礼。河洛之思,羹墙之见,慨然延念先正之臣。克[八]左右,乱四方,其股肱心膂之绩,固已彰于彝常,焕乎其足征矣[九]。乃若国家所以报往而劝来者,犹以为未底[一○]于极也。爰命公卿举先猷、

展故实,而隧章之典行焉。于是陕西行御史台,以侍御史世延父祖勋伐[一一],列上公车[一二]。有旨,集博士礼官议。议既上,诏赠[一三]故征行大元帅按竺迩[一四]为推忠佐运定远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一五],追封秦国公,谥忠宣[一六];配白氏,秦国夫人。故蒙古汉[一七]军元帅[一八]国宝[一九]为推诚佐理宣力功臣、太尉、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二○],追封梁国公,谥忠宪[二一];配云氏,梁国夫人。明年,公孙世延入参大政,政以咸熙,天子嘉焉。又赠其曾祖故群牧使[二二]公[二三],彰义保节衍庆功臣[二四]、资德大夫、御史中丞、上护军,追封冀郡公[二五],谥忠毅[二六];配鄂喇琨氏[二七],冀郡夫人。繇是参政之先,三世六人皆[二八]蒙加恩。又明年,参政拜中丞,自中丞迁[二九]右辖分治云南。天子顾中丞曰[三○]:“非君不可复拜中丞,以乃祖乃父勤劳皇家,宜最[三一]其平生,着[三二]之閟[三三]祀,庶几永启厥后。”爰诏臣钜夫[三四],文其家庙丽牲之石。臣惟上之下[三五]下郅隆者,恩也;大复古始者,礼也。感激奉诏。谨按,忠宣公雍古氏,云中世族[ 三六],幼孤,育于外氏[三七],曰术要甲[三八],因姓舅姓转而为赵。忠宣[一六]智略沉雄[三九],弓马绝世,衣冠材器已显,攻城略地,所向无前。扈太祖平河湟,从太宗下岐凤[四○],取平凉、庆原、邠泾,如风陨萚[四一]。金人固守关河几二十载[四二],一旦忠宣[一六]假道捣虚,如天坠地涌[四三],良平之智不及施,贲育之勇无所用,心溃[四四]胆裂,莫之能支。睿宗深所嘉赏,金[四五]繇之遂墟。已而奉律西征,陇右遄定,进兵蜀道,首夺[四六]阶文,守汉阳,制三边,纳吐蕃[四七],收后效。成都夔门之战,江油、张掖[四八]之师,皆其功之较然者。多谋尚义,爱下恤民,所至捄殄[四九]戳,赎俘囚,辑降附,则所惠盖[五○]广矣。然则开国之功,不后诸将而略不满假,退然若无,所谓“劳谦君子”者与[五一]!忠宪[二一]虽出将家,自幼学问,雍容闲雅,言貌甚都[五二]。盖忠宣[一六]虽[五三]积苦兵间,而敬礼儒生,恒戒军中无毁文籍,是宜有佳子弟之报。慷慨倜傥,能得人之驩心[五四]。勇于当敌,爱恤士卒,有古名将之风焉!重庆、删丹[五五]之战,皆居军锋,或降或歼,无不如志。火都授首,[五六]之弥精,思立奇功,以承先志。乃招属户[五七]、修废州,虎视西南,别授元[五八]戎之寄。于是徼外羌渠,畏威款塞,列于王会。初不自以为功,降羌爵命[五九]返出其上,殷勤逊谢,益简帝心。君子有终,世济其美,古之名将,有不[六○]能及者矣。窃尝究观,成功之臣弗居者百一,而矜以致败者何多也。若忠宣[一六]、忠宪[二一],为而弗有,有而弗恃,簪组蝉联、式克宜于今日[六一],父子祖孙,并授显服。胙之秦梁,跻之庙祏,将遂[六二]为百世不迁

之祖,非盛[六三]德,孰济[六四]登兹。尝闻云中踞西北河山之奥,原野高博,风气凝厚,炳灵异而生其间者,不出则已,出则必瑰伟绝世之材。若雍古氏[六五]之达已数世,而方来者弥昌,其不谓之间气之钟与!且家旧[六六]于韬钤,而中丞服膺诗书,动必以礼,高材姱节,负天下[六七]重望,尊天子之命,考先王之礼,于报本、返始、教孝、移忠之义,盖惓惓也。诗不云乎:“以似以续”,续古之人,斯可谓能似[六八]续者矣。揆厥渊委,宜有雄词;发扬蹈厉,老臣何能。然大君有命,谨摭其大者而系之铭。铭曰:

图2 《雍古氏家庙碑》题额

皇帝御寓[六九],天盖地函[七○],万有咸鬯。施仁锡类,幽遐开通[七一],恩明在上。矧兹世劳[七二],崇功广业,礼有攸当。惟雍古氏[七三],方叔召虎[七四],父子相望。杨休缵[七五]庆,光于家邦[七六],以将以相。桓圭玄[七七]兖,尔祖其从,同尊与享。馨香惟德,世世无旷,子孝臣忠[七八]。刻此贞石,以昭渊猷,以迪永养。

至元丁丑孟秋初吉。孙男奎章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银青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中书平章政事、鲁国公世延启建。[七九]

图3 《雍古氏家庙碑》局部

《雍古氏家庙碑》由程钜夫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程钜夫《雪楼集》卷五有《赵氏先庙碑》①[元]程钜夫《雪楼集》卷五《赵氏先庙碑》,中国书店影印洪武本,2011年。,此即程钜夫所撰《雍古氏家庙碑》文稿,然二文不尽相同。张维《陇右金石录》②[民国]张维《陇右金石录》卷五,《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21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第16113—16114页。(以下简称“《金石录》”)虽有录文,但脱误甚多。现结合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铭》③[元]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铭》,《永乐大典》卷一○八八九,中华书局,1986年。(以下简称《神道碑铭》)等校释如下:

[一] 敕赐雍古氏家庙碑,《金石录》作“鲁国公家庙碑”;《雪楼集》作“赵氏先庙碑”。

[二] 撰、书人姓名、职官,《金石录》脱,《雪楼集》未录。

[三] 庙,《金石录》脱。

[四] 居,原碑泐,《金石录》作“宫”,《雪楼集》作“居”。

[五] 苟,《金石录》误作“局”。

[六] 著,原碑略泐,《金石录》脱,以《雪楼集》补。

[七] 无,《金石录》于“无”前臆增“而”。

[八] 克,《金石录》脱。

[九] 矣,《金石录》脱。

[一○] 底,《金石录》误作“居”。

[一一] 以侍御史世延父祖勋伐,《雪楼集》作“以永古特氏勋伐”。

[一二] 车,原碑泐,《金石录》作“章”,以《雪楼集》补正。

[一三] 赠,《雪楼集》无此字。

[一四] 按竺迩,《雪楼集》作“按扎尔”。

[一五] 推忠佐运定远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雪楼集》、《神道碑铭》作“推忠佐运功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

[一六] 忠宣,《雪楼集》、《神道碑铭》作“武宣”。

[一七] 蒙古汉,《金石录》误作“国珤为”

[一八] 元帅,《雪楼集》作“都元帅”。

[一九] 国宝,《金石录》脱。

[二○] 推诚佐理宣力功臣、太尉、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雪楼集》、《神道碑铭》作“推诚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

[二一] 忠宪,《雪楼集》、《神道碑铭》作“忠定”。

[二二] 故群牧使,《金石录》脱。

[二三] 桿公,《雪楼集》作“达衮”。

[二四] 衍庆功臣,《雪楼集》无“衍庆”。

[二五] 冀郡公,《雪楼集》作“云中郡公”。

[二六] 忠毅,《雪楼集》作“贞毅”。

[二七] 鄂喇琨氏,原碑泐,《金石录》作“韩氏”,据《雪楼集》补入。

[二八] 人皆,原碑泐,《金石录》作“代俱”,据《雪楼集》补入。

[二九] 自中丞迁,《金石录》误作“遣”。

[三○] 曰,《雪楼集》无此字。

[三一] 最,《雪楼集》作“撮”。

[三二] 着,《雪楼集》作“著”,二字古相通。

[三三] 閟,《金石录》误作“秘”。

[三四] 臣钜夫,《雪楼集》作“臣某”。

[三五] 下,《金石录》误作“于”。

[三六] 忠宣公雍古氏,云中世族。《雪楼集》作“永古特氏,云中世族,武宣公”。

[三七] 氏,《金石录》误作“家”。

[三八] 术要甲,《雪楼集》作“卓裕勒嘉”。

[三九] 沉雄,原碑半泐,《金石录》作“深长”,据《雪楼集》补正。

[四○]《雪楼集》“下岐凤”下有“馘强俊”三字。

[四一] 萚,《金石录》误作“草”。

[四二] 载,《金石录》误作“年”。

[四三] 地涌,《雪楼集》作“而地涌”。

[四四] 溃,《金石录》误作“碎”。

[四五] 金,《雪楼集》作“金源”。

[四六] 夺,原碑微泐,《金石录》作“集”,据《雪楼集》补正。

[四七] 吐蕃,《金石录》误作“番土”。

[四八] 张掖,原碑“张”字已泐,《金石录》作“引诱”,据《雪楼集》补入。

[四九] 殄,《金石录》作“猕”,据《雪楼集》补正。

[五○] 盖,《金石录》作“益”。

[五一] 与,《雪楼集》作“欤”。

[五二] 都,《金石录》误作“笃”。

[五三] 虽,《金石录》脱。

[五四] 驩心,《雪楼集》作“懽心”。“懽”同“欢”,《西狭颂》有“行人懽悀”。

[五五] 删丹,“删”字原碑泐,《金石录》误作“南”,据《雪楼集》补正。“删丹”即“山丹”。

[五七] 户,《金石录》作“户口”。

[五八] 元,《金石录》误作“羌”。

[五九] 命,《金石录》脱。

[六○] 不,《金石录》误作“莫”。

[六一] 今日,原碑泐,《金石录》误作“令闻”,据《雪楼集》补正。

[六二] 将遂,《金石录》误作“遂将”。

[六三] 盛,《金石录》误作“甚”。

[六四] 孰济,《金石录》误作“孰跻”。《雪楼集》作“孰克”。

[六五] 雍古氏,《雪楼集》作“永古特氏”。

[六六] 旧,《雪楼集》作“奋”。

[六七] 天下,《金石录》作“天下之”。

[六八] 似,《金石录》误作“以”。

[六九] 寓,《金石录》误作“宇”。

[七○] 函,《金石录》误作“涵”。

[七一] 开通,《金石录》误作“开道”,《雪楼集》作“闿通”。

[七二] 矧兹世劳,《金石录》脱。

[七三] 惟雍古氏,《雪楼集》作“永古特氏”。

[七四] 方叔召虎,“虎”字泐,《金石录》误作“方才郁郁”,以《雪楼集》正之。

[七五] 缵,《金石录》误作“继”。

[七六] 家邦,《金石录》、《雪楼集》作“邦家”。

[七七] 玄,《金石录》误作“元”。

[七八] 世世无旷,子孝臣忠,《雪楼集》作“子孝臣忠,世世无旷”,“旷”,《金石录》误作“双”。

[七九]《雪楼集》无此段。

三、《雍古氏家庙碑》撰刻时间考

《雍古氏家庙碑》云:“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臣程钜夫奉敕撰。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臣赵孟頫奉敕书并篆题。”碑末题:“至元丁丑孟秋初吉。孙男奎章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银青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中书平章政事、鲁国公世延启建。”

程钜夫(1249—1318),名文海,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加翰林集贤院学士同领会同馆。大德八年(1304),拜翰林学士,参与中书省议事①李梦生《〈元史〉正误二例》,《杭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至大四年(1311)九月,拜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皇庆元年(1312)冬十一月,进荣禄大夫。延祐三年(1316),特加光禄大夫,赠上尊称号。延祐五年(1318)卒,年七十岁②[元]程钜夫《雪楼集》附《年谱》,中国书店影印洪武本,2011年。。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书画家。延祐元年(1314)十二月,升集贤学士、资德大夫。三年(1315)七月,进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延祐六年(1319)五月,告还故里。至治二年(1322)六月,薨于里第,年六十九③[元]杨载《大元故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公行状》,《赵孟頫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73页。。

赵世延(1260—1336),字子敬,按竺迩孙,赵国宝(黑梓)次子。赵世延天资聪明,幼喜读书,弱冠即被招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1284),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二十六年(1289),擢监察御史。二十九年(1292),转奉议大夫,出佥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元贞元年(1295),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大德六年(1302),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十年(1306),除安西路总管。至大元年(1308),改任四川肃政廉访使。四年(1311),升中奉大夫、陕西行台侍御史。皇庆二年(1313),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迁侍御史。延祐元年(1314),拜参政平章政事,十二月,迁御史中丞。延祐三年(1316),世延劾奏权臣帖木迭儿,诏夺其职,寻长翰林学士承旨,兼御史中丞。五年(1318),进光禄大夫、昭文馆学士,守大都留守,乞补、外,拜四川行省平章政事。七年(1320),帖木迭儿锐意报复,诬告世延,前后三年,意逼自裁,世延不为所动。泰定元年(1324),被诏还朝,除集贤大学士。泰定四年(1327),复为御史中丞,随后相继任中书右丞、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封鲁国公,二年(1336)十一月卒,享年七十七岁。“赠世忠执法佐运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追封鲁国公,谥文忠”④《元史》卷一八○《赵世延传》,中华书局校点本,第4167页。。

《雍古氏家庙碑》云:“陕西行御史台以侍御史世延父祖勋伐,列上公车。有旨,集博士礼官议……明年,公孙世延入参大政……又明年,参政拜中丞,自中丞迁右辖分治云

南。”《元史·赵世延传》载:至大四年(1312),“升中奉大夫、陕西行台侍御史”。延祐元年(1314),“拜中书参知政事,居中书二十月,迁御史中丞”。因权臣所忌,“出世延为云南行省右丞。陛辞,帝特命仍还御史台为中丞”①《元史》卷一八○《赵世延传》,中华书局校点本,第4165页。。依据《家庙碑》、《元史·赵世延传》所述,对照程钜夫与赵孟頫二人职官,可以推定《雍古氏家庙碑》撰文、书铭当在延祐二年(1315)后半年。

然而,自延祐三年(1316)以后,赵世延仕途起落不定,屡遭挫折。至泰定初,复职还朝,纂修《经世大典》,加之年高多疾,无暇顾及家庙立碑之事。《雍古氏家庙碑》言“至元丁丑”“世延启建”,“至元丁丑”即顺帝至元三年(1337),此距撰文、书铭已过去三十余年,是时,程钜夫、赵孟頫、赵世延三人皆已谢世。“鲁国公”为赵世延最后爵位,所以《雍古氏家庙碑》实为赵世延去世一年后其子野峻台遵父遗愿代为镌立。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铭》载:按竺迩“以疾薨于西汉阳私第,某年某月某甲,葬鸾停山”②[元]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铭》,《永乐大典》卷一○八八九,中华书局,1986年。。鸾停山,即鸾亭山,在礼县北,“形如鸾翔。上有小泉,每雾即雨;若此泉无雾,雨亦不多”③[清]费廷珍《直隶秦州新志》卷二,《中国方志从书》华北地方第五六三号,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97页。。张仲舒《西江庙碑》亦载:“今翰林承旨赵公世延,秦人也。人物杰立,与西江王公仁裕相望三百年间。”④[民国]张维《陇右金石录》卷五,《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21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第16112页。《元史·赵世延传》谓:世延“至成都,十一月卒”,未明葬地。雍古氏世守西汉阳,家庙在天嘉礼邑,世延死后归葬礼县,理所当然。

四、赵世延与赵孟頫的交往

元代虽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但少数民族中也涌现出一些汉化的高层知识分子。赵世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赵世延“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由于受汉文化影响极深,以致曾被误认为汉人。《元史·赵世延传》载:“延祐元年,省臣奏:‘此奉诏汉人参政用儒者,赵世延其人也。’帝曰:‘世延诚可用,然雍古氏非汉人,其署宜居右。’……于儒者名教尤拳拳焉,为文章波澜浩瀚,一根于理,尝校定律令、汇次风宪宏纲,行于世。”⑤《元史》卷一八○《赵世延传》,中华书局校点本,第4164—4167页。

在赵孟頫之前,北方书家多宗颜真卿,学苏、米书风的也不在少数,其中以耶律楚材和赵世延为典型代表。虞集曾言:“至元初,士大夫多学颜书,虽刻鹄不成,尚可类鹜……自吴兴赵公出,学书者始知以晋名书。”⑥[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一一《题吴傅朋书并李唐山水跋》,《元人文集珍本丛刊(五)》,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395页。

《跋化度寺碑》墨迹(图4),是至顺壬申(1332)赵世延养疾金陵时所书,时年73岁。《跋化度寺碑》书法,略似苏东坡,但又弃精熟而取稚拙,用笔取法颜鲁公,行笔以中锋为主而点画不拘,气势开张,沉着痛快,血肉丰健,有生辣之气,充分展示了一代将才刚直不阿、雄浑壮伟的严正书风。与之相邻的即为赵孟頫至大元年(1308)的题跋。据文献资料

显示,赵世延还曾书写过《东岳庙昭德碑》,另《全宁路新建儒学记》(泰定二年)、《安晚轩记》(元统三年)均为世延篆额①李俊义《元代〈全宁路新建儒学记〉考释》,《北方文物》2008年第1期。,可见世延还善长篆书。

赵世延与赵孟頫相识于大都。至元二十六年(1289),世延升为监察御史,并与同列五人劾丞相桑哥不法。此时,赵孟頫也同畏兀儿人阿鲁浑萨里、康里人不忽木一起同桑哥专权进行斗争,佐证其友谊建立在共同斗争之中。至元二十九年(1292),当赵世延出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时, 孟頫题《赵子敬御史志养堂》诗赠别:

图4 赵孟頫、赵世廷跋《化度寺碑》

志养堂前骢马归,融融喜气动庭闻。能令将种为书种,可是斑衣胜绣衣。手树藂萱侵雪色,心同寸草报春晖。不须更上陈情表,寿母康强世所稀②[元]赵孟頫《赵孟頫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4页。。

诗中“心同寸草报春晖”之句,即指二人为弹劾桑哥成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尽管赵世延师法颜体的雄放书风与赵孟頫推崇晋人的复古思潮相去甚远,但还是得到赵孟頫“能令将种为书种”的褒扬。

赵孟頫曾作《平章事赵公子敬真赞》,对赵世延给予更高赞誉:

侃侃君子之德,蹇蹇王臣之风。黄阁霜台,夙夜在公,古所谓“体国之忠”;然而进退有道,弗磨弗涅,位廊庙则不忘于山林,在江湖则心存于魏阙,古所谓“识时之

杰”。噫,世之珙璧,国之蓍龟,微斯人,其谁与归①[元]赵孟頫《赵孟頫集》,第217页。?

延祐二年(1315)春,元代恢复科举制度,赵世延与赵孟頫在大都共事,时任读卷官、参知政事的赵世延与读卷官、平章政事李孟因许有壬(后为赵世延婿)的殿试名次评定意见不合,集贤学士赵孟頫则从中进行调和。许有壬在《跋首科贴黄》中描述道:

知贡举乃读卷平章政事臣李孟,读卷参知政事臣赵世延,集贤学士臣赵孟頫皆坐,礼方洽,呼臣有壬前,平章指参政而语有壬曰:“始子策第,高下未定,参政言:‘观此策必能官,请置第二甲。’吾不许,置上复掇下者至于再三。”又指集贤曰:“学士见吾辈辩不已,乃立请曰:‘宋东南一隅,每取尚数百人,国家疆宇如是,首科正七品取多一人,不多也。’乃从之②[元]许有壬《至正集》卷七二《跋首科贴黄》,《元人文集珍本丛刊(五)》,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327页。。

今陕西户县还遗存有元延祐二年(1315)赵世延撰文、赵孟頫书丹、李孟篆额的《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图5)。是碑书法匀雅,笔力劲健,文辞精整,叙事简明,可谓珠联璧合,书文俱佳。

图5 《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局部)

五、《雍古氏家庙碑》书法鉴评

赵孟頫书法在元代,犹如晋之“二王”,唐之欧、虞,元代书家无出其右者。元人黄溍论:“赵公用意楷法,穷极精密,故其出而为行草,纵横曲折,无不妙契古人。”③[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六,上海鉴古书社影印吴兴蒋氏密均楼藏本,1921年。

《雍古氏家庙碑》明言“赵孟頫奉敕书并篆题”。《家庙碑》篆额为规整、精美的小篆,取法李斯、李阳冰,线条挺拔匀劲,运笔流畅婉通,与赵孟頫代表篆额书风无异。然而,正文楷书则有别于以往赵体清和妍丽的书风。此碑书法,笔画纤细,结字宽和疏朗,变侧身取势为正面示人;行笔瘦劲,不温不火,变秀雅妍丽为平淡端庄。体势纵长,行笔略似赵佶“瘦金体”;结字宽绰,又有颜鲁公笔意。少了些以“侧”为循的秀美爽利。不过,大部分碑文没有脱离“赵体”风格,如“赵”、“孟”、“承”、“将”、“类”、“遂”等字与同年镌刻的《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相比,依然保留着赵体“以行作楷”的牵连笔意(见下表)。

例字 雍古氏碑 藏御服碑 例字 雍古氏碑 藏御服碑 例字 雍古氏碑 藏御服碑赵孟頫延将承遂类极万子休大元臣夫敕世以学士是孝也为渊光扬成以命定深旨远施

论二人交情,赵孟頫为赵世延家书写家庙碑文毋庸置疑,但史籍未载赵孟頫曾亲临礼店,而碑刻又是在赵孟頫谢世15年之后镌立,因此,《雍古氏家庙碑》铭文必是摹书于赵孟頫《雍古氏家庙碑》墨本。米芾曾指出:“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①[宋]米芾《海岳名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第360页。即便亲自书丹的碑刻都会与墨本真迹有较大差异,更何况是摹书。那么,《雍古氏家庙碑》与赵孟頫亲书手迹的差距可想而知。

前文已述,文稿与《雍古氏家庙碑》铭文有些不尽相同,如:碑题“雍古氏家庙碑”,程钜夫《赵氏先庙碑》(以下简称《先庙碑》)作“赵氏先庙碑”;“雍古氏”,《先庙碑》作“永古特氏”;“按竺迩”,《先庙碑》作“按扎尔”;“公”,《先庙碑》作“达衮”;“术要甲”,《先庙碑》作“卓裕勒嘉”,等等。从《雍古氏家庙碑》篆额及正文书写的连贯性看,碑文的调整是在赵孟頫手书墨本时完成的。

赵孟頫作为宋王室后裔,其书学思想本源于赵构,他在仕元前,便从赵构书法入手,只是仕元后赵孟頫因政治原因,隐匿不言而已。但一旦时机成熟,他便会坦露自己欲继承宋高宗遗志的决心②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页。。尤其在晚年,他的这种愿望会显得愈加强烈。在《雍古氏家庙碑》中参以赵佶“瘦金体”笔法,或许有释怀政治念想的因素。

有学者论赵孟頫脱唐略宋,直接魏晋。就历史而言,它的发展有其延续性,中间不会脱略断节。其实,赵孟頫对唐代书家的关注与吸纳也从未间断。黄惇先生言:赵孟頫楷书除得力于二王和智永《千字文》外,“其间亦吸收了唐代褚遂良、苏霖之和李邕在书碑中所用的笔法,故能兼得流动和沉着二美”③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43)•赵孟頫一》,荣宝斋,1996年,第16页。。观《大元敕藏御服之碑》,明显有柳公权《玄秘塔铭》的影子。赵孟頫书法也曾受过颜真卿的影响。柯昌泗评:“赵文敏书集众长,所书碑版用笔虽同,结体不一。尤奇者为《利津县庙学记》,纯以平直为体,与它碑皆不类。”④[清]叶昌炽撰,柯昌泗评《语石•语石异同评》,中华书局,1994年,第467页。解小青说:“从早年所书《空相寺残碑》、《利津县庙学记》等来看,风华骨骼,庄密挺秀,如端人正士,冠裳佩玉,结体紧密而气度开朗,颇似鲁公《多宝塔》遗韵。”⑤解小青《赵孟頫书学思想》,《书法研究》2000年第6期,第79页。当然,赵孟頫对颜真卿的书法是以“通变”的观点审视和继承的。他说:“近世又随俗皆好颜书,颜书是书家大变,童子习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种拥肿多肉之疾,是皆慕名而不求实。”⑥吉林省博物馆藏《宋元名人诗笺》,《书法丛刊》1992年第1期。赵孟頫深知赵世延对颜鲁公的喜爱,并有“能令将种为书种,可是斑衣胜绣衣”评价。所以,在为挚友书写《雍古氏家庙碑》时,加入颜鲁公笔意也在情理之中。因无原迹对照,故不知是赵孟頫手书墨迹原本如此,还是制碑者摹刻所致,我们只能依据《雍古氏家庙碑》拓本,作一些合理的推测。

六、余 论

赵世延去世后,其子野峻台依然活动于礼县一带。另有三通元代碑刻与野峻台相关:《大元崖石镇东岳庙之记》,今存礼县崖城乡街道村东岳庙,至正五年(1345)立,“亚中大

夫、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副使野峻台书并篆题”;《湫山观音圣境之碑》,今存礼县湫山乡上坪村,至正九年(1349),“大中大夫、黄州路总管兼营内劝农事野峻台书并篆额”;《东山长生观碑记》,原在礼县城东,文存碑佚,至正十一年(1351)立,“通议大夫、常州路总管、兼管本路诸军奥鲁劝农事野峻台篆”①[民国]张维《陇右金石录》卷五,《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21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第16124页。。

礼店文州蒙古汉军元帅府故治,一说在礼县西南石桥乡汉阳村、石碑村一带。《礼县新志》卷二载:“礼店文州军民元帅府,在县西南二十里,汉为汉阳郡,元为元帅府,辕门有故址存。”②[清]雷文渊《礼县新志》卷二,《中国地方志集成》甘肃府县志辑22,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98页。但从《雍古氏家庙碑》及《同知哈石公遗爱记》的出土地看,似乎故治在今礼县县城。《同知哈石公遗爱记》镌立于至元五年(1339),1988年于礼县原食品公司院西出土。铭文曰:“惟此礼店,昔隶古岷,实居边郡,武功戡定……秦国公,昔首充达鲁花赤元帅,其后子孙相继,无替厥职……哈石昭信来任是职,下车之始,纳言敏行,默识心通,声色无严,谙闲大拶……逾月之间,梓事告成。是日市井行商坐贾,不召而来者众矣,咸助撑持。”另在《同知哈石公遗爱记》碑阴有“西康郡”3字篆额及蒙古文题额2行③魏礼,金作砺主编《礼县金石集锦》(内部资料),天水新华印刷厂,2000年,第139页。。

今石桥乡石碑村村民赵氏极多,皆为雍古氏后裔。该村遗存的镌于明弘治七年(1494)的《赵氏寿考墓碑》载:

公讳玹,字玉华,乃金时征行大元帅秦国公赵忠宣之苗裔。公娶白氏,封夫人,生十子,曰:国瑶、国英、国宝、国材、国富、国安、国良、国能、国智、国显,各有子,职现政,题易□举。国瑶授父爵,生三子:长曰世荣,仲曰世延,季曰世美。世荣仍授世爵;世延授奎章内阁大学士,至鲁国公,当有《家庙记》存;世美授武爵。④同上,第271页。

《赵氏寿考墓碑》所记按竺迩十子皆为汉名,其中国宝、国安、国能等见录于《元史》,而其长幼次序与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铭》所列雍古氏名并非完全对应。《神道碑》载录按竺迩十子:

曰阔里,嗣元帅。曰南家台,早世。曰黑仔,即梁国公,佩金虎符,嗣元。曰阿巴真。曰铁木儿,佩金虎符,昭毅大将军、管军万户。曰质儿瓦台。曰主浑真,佩金符,承信校尉、管军千户。曰伯延察。曰野速台儿。曰孛浪台。⑤[元]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铭》,《永乐大典》卷一○八八九,中华书局,1986年。

《赵氏寿考墓碑》谓世荣、世延、世美为国瑶子亦与史籍不合。《元史》称:国宝“子世荣、世延”⑥《元史》卷一二一《按竺迩传·附国宝传》,中华书局校点本,第2986页。,世延“父黑梓”⑦《元史》卷一八○《赵世延传》,中华书局校点本,第4163页。。《故鲁郡夫人赵氏墓志铭》也明确说:赵鸾,字善应,“秦国

公、谥忠宣、讳安扎尔(按竺迩)之曾孙女”;“梁国公谥忠宪讳哈济(黑梓)之孙女”;“平章政事封鲁国公讳世延之女”①[元]陈旅《安雅堂集》卷一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43页。。另外,石碑村还遗存镌于明弘治十五年(1494)的《赵氏寿母墓志》,碑阳依然有大段文字叙述雍古赵氏源流,碑阴“赵氏宗室昭穆之图”镌刻按竺迩苗裔赵福一支五世160余人。笔者以为陈启生先生所言“礼店元帅府在今礼县城之东半部”②陈启生《礼店文州元帅府考述》,《西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的观点是正确的。雍古氏家庙在礼县城郊南关,有《家庙碑》为证,而石桥乡石碑村赵氏则是留守祖茔的赵世荣后裔。总之,礼县元明碑刻遗存为研究礼店文州军民元帅府及雍古氏西北活动保留了珍贵的实物史料。相关考证另有专文,不再赘述。

Verifi 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ele inscription “Ancient Ancestral Temple Monument of Yonggu Clan” in Yuan Dynasty

Cai Fuquan & LI Yi, Art Department, LongnanTeachers College

Written by Cheng Jufu, calligraphed by Zhao Mengfu, the stele inscription “Ancient Ancestral Temple Monumentof Yonggu Clan” was discovered in Nanguan village, Li county, Gansu province. It is animportant historical archaeological data for studyi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families of Ongut tribe (> Yonggu), especially referring to the three generations:An-zhu-er (< *Anthony), Zhao Guobao and Zhao Shiyan. The draft of the inscription was recorded in volume fi ve of the book Xue lou jin [Collection of Snow Pavilion]written by Cheng Jufu. But the book versionis a little bit different from the stele’s version. Both the author and the calligrapher of the article, and the owner Zhao Shiyan had already died when the stone inscription was eventually erected by Ye-jun-tai (< * Yesüntei ?), the son of Zhao Shiyan. The article and the calligraphy must had been copied in paper before the erection of the stele. The writing of Zhao Mengfu in this inscription shows a different plain and dignifi ed style rather than mild and gorgeous one as usual.

Yonggu; ancestral temple monuments; Cheng Jufu; Zhao Mengfu; Anzhu-er; Zhao Shiyan

(本文作者分别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授、讲师)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陇南金石释录”(13FZS012);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氐羌遗韵:陕甘川毗邻区域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研究”(14YJA76001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家庙赵孟頫金石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冷热
荒家庙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宁化红军医院 旧址焕然一新
鲜为人知的满族家庙兴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