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力的构建研究
2015-12-04丁亚元解筱杉
丁亚元,解筱杉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合肥 230022)
一、在线学习力的内涵与结构
“学习力”由美国麻省理工管理学院的Jay Forrester教授于1965年首倡,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逐渐成为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广泛重视和应用。近年来,学习力逐渐被迁移到教育领域以促进学习者有效终身学习。学习力是人在学习活动中起作用的、由心理结构和身心能量组成的一种个性心理品质[1],也是促进学习意愿和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能量[2]。学习力既是抽象的,又是客观存在的,它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在学习活动中生成和发展。学习力作为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判断标准,潜在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是学习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由于教与学时空分离,开放教育学习者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远程在线学习已成为开放教学的必然要求。网络环境是在线学习发生的外部条件,必须同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在线学习。学习力是从整体上反映人的学习效能的内在心理品性,因此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借鉴学习力的理念,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促进远程开放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有利于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提升。结合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情境,本文认为开放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是指在线学习环境下,能够有效促成学习者心理动力、认知能力、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动态能力系统,它能激发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动力和潜能,推动学习者顺利完成在线学习目标,最终帮助学习者实现自我完善和实践创新。
在对学习力构成模型的各种研究中,比较典型的是“四要素说”(顺应力、策应力、反省力、互惠力)[3]、“七要素说”(变化和学习、关键好奇心、意义形成、创造性、学习互惠、策略意识、顺应力)[4]和“综合体说”(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5]。本研究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以在线学习力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构建了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四个要素组成的“开放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力”同心圆结构模型(见图1)。其中,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共同位于在线学习力的最内层,即原发层面,是学习者产生在线学习行为、推动在线学习活动深入进行的最基础、最深层的力量;学习能力处于在线学习力的中间层,即内化层面,它既是由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也是形成转化力的必备基础;学习转化力位于在线学习力的最外层,即拓展层面,是在线学习能力在提升自我和服务社会上的实际应用,也是提升在线学习力的最终目标。
学习动力是开放教育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原动力,是由各种内外部因素或情境共同构成的力学系统,包含在线学习动机、兴趣、情绪、信念等因素。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它决定着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深度、广度和效度,是影响在线学习行为的核心要素之一。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倾向于在线学习的心理特征,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学习情绪是学习者在线学习时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积极的学习情绪是推动学习者有效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和推动力。学习信念是学习者对在线学习行为所持有的直觉认识,直接影响个体在线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学习毅力是在线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是学习者自觉克服在线学习困难,努力实现在线学习目标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逆境观、目标专注和自我控制三因素。逆境观是学习者对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或挫折的认识、态度和反应。目标专注是指学习者持续注意和指向在线学习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克服学习困难、无关信息干扰及障碍的过程。自我控制是指学习者通过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情绪调节等途径,有效掌控在线学习状态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的推动下,不断积累知识与在线学习经验,逐渐内化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的能力,具体包含学习策略、信息能力、知识迁移、反思能力、学习资源管理等方面。学习策略是衡量个体在线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学习者为了实现在线学习目标及提高在线学习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使用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技巧的思维模式。信息能力指对信息技术高效获取、快速掌握、正确评价和灵活利用的能力,包括信息工具应用、信息获取、信息理解、信息鉴别、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方面。知识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实现各种在线知识和书本知识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应用。反思能力是学习者对自己在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分析和调整,形成反思能力可以帮助学习者调整和改进学习进程,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学习资源管理是学习者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选择、加工、整合、运用的过程,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在线环境管理、在线资源管理等。
学习转化力位于学习力的最外层,即拓展层面,是指学习者将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转化为实际成果,实现学习拓展的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更新、思维创新和实践转化等方面。自我更新指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个人内涵和综合素质,逐步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自我更新。思维创新指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思维更加灵活、敏捷和发散,并掌握了某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能够独立地提出一些新观点和新见解。实践转化是指学习者边学边做,用网上学到的知识指导实际工作,提升业务水平和社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
四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开放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力系统。三个层面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内层是外层的基础,外层也会反作用于内层,它们统一在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开放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6]因此,在开放教育在线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者必须具备强大的学习动力和坚韧的学习毅力,不断提高在线学习能力,还要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成实践本领,以促进在线学习力的形成与提升。
(二)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理论认为,网络教育传播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与进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能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综合[7]。因此,在网络教育传播环境下,教师既要为学习者提供教育信息与资源,也要提供相应的学习指导和必要的监控干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助学习者顺利完成信息加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内化和转化。
三、开放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力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对教与学理论的研究,依据开放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力结构模型,分三个阶段构建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力培养模式的框架:第一阶段为学习力触发阶段,第二阶段为学习力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为学习力提升阶段。各阶段分别由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组成,学生活动是中心,教师通过在线平台为学生活动提供学习组织、指导、支持、评价和反馈,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
(一)触发阶段
触发阶段是培养在线学习力的心理准备阶段,对应于学习力模型中的原发层面。在这一阶段,学习者要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保持积极情绪,坚定学习信念,还要磨砺意志品质。端正学习动机,要求学习者自我强化内部动机取向,弱化外部动机取向,时常告诫提醒自己参加在线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完善自我、提升内涵,较少依赖外界认可、鼓励、赞美,力求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在线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必须始终坚信在线学习是一件乐事,对在线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法保持浓厚的好奇心,增加成功学习的体验,享受在线学习的快乐。保持积极情绪,就是要尽量保持高兴、满足、放松等积极学习情绪,控制焦虑、无助、厌倦等消极学习情绪,合理宣泄内心的不良情感,形成乐观的学习心境。坚定学习信念,必须明确在线学习目的,形成专业认同,对在线学习的本质、形式、过程、条件及合理性等问题逐步形成成熟的看法与认识。学习者还要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明确学习毅力的重要意义,制订具体而明确的在线学习目标,进行意志力的自我锻炼,正确看待学习中的困难、障碍和挫折,经常肯定和鼓励自己,抵制垃圾网页和无关信息的干扰,自觉克服学习惰性和不良习惯,增强学习韧性和自制性。
在触发阶段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在线学习氛围,创设在线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动力,培养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毅力。为营造和谐、宽松、开放的在线学习氛围,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从传授知识的权威转变为与学习者共同探索新知的合作者,完善和发挥在线平台的交互功能,鼓励学习者参与网上互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教师还要为学习者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情境,提供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采取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形式传递教学内容,努力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契合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在线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激发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动力,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强化已有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提出明确而适度的学习期望,提倡小组学习,引入竞争机制,传授情绪控制方法,在网上教学中将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适当融合,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为培养学习者持久强劲的在线学习毅力,教师要帮助学习者树立在线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其建立正确的成败归因模式,学会正视在线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学习者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护学习者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学习者在克服学习困难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二)形成阶段
形成阶段是培养在线学习力的重要环节,对应于学习力模型中的内化层面。在这一阶段,学习者要掌握学习策略,提高信息素养,进行资源管理,形成反思能力,提高迁移能力,为学习力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基础。掌握学习策略是形成在线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学习者需要根据个人基础、学习时间等因素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合理控制在线学习进度,积极参加网上答疑和讨论,通过在线学习小组交流学习问题,弥补在线学习的孤独感,并利用各种辅助手段促进学习。为提高信息素养,学习者要学会使用电脑、软件等信息工具,逐步培养获取、分析、加工、交流信息的能力,尝试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为在线学习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进行学习资源管理,要求学习者能够有效使用电大在线平台的各种资源,科学规划在线学习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调节在线学习环境,形成适宜个性学习的氛围。学习者还要努力提高反思能力,正确评价自己的在线学习水平,对在线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反思并总结自己的在线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及时调整在线学习目标和计划,确保在线学习的有效性和自觉性。扩展迁移能力,要求学习者能够灵活转换问题情境,建立知识点间的关联网络,掌握归纳、类比、猜想等思想方法,将在线学习知识和面授知识纳入统一的认知结构中,实现在线学习的正迁移。
在学习力的发展阶段,教师要精心组织在线学习活动,传授在线学习方法,提供学习指导和支持,并进行学习评价与反馈,培养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能力。精心组织在线学习活动是教师从事在线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主题,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做好导学、答疑、个别指导、资源支持等各项工作,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在线学习习惯,确保在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获得知识的方法,包括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进度、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形成反思迁移能力等具体的在线学习方法。在线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要为其提供学习指导和支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媒体资源,通过电话、E-mail、QQ、在线讨论等途径,与学习者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为学习者提供热情周到的导学、助学服务,为学习者答疑解惑,全力支持在线学习活动。教师还要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分析、评价和反馈,发挥积极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帮助学习者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我矫正,体验成功与乐趣,认识不足与差距,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
(三)提升阶段
提升阶段是培养在线学习力的成果应用阶段,对应于学习力模型中的拓展层面。在线学习不能止于学习,更重要的是将由在线学习得到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转化为自身综合素质,发展创新思维,并进行实践应用与转化。提高综合素质,要求学习者树立自我教育、自我变革的意识,不断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将在线学习所得逐步转化为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丰富自身内涵并提高个人修养。为发展创新思维,学习者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传统陈规和思维定势,勇于探索新思路,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锻炼思维的批判性、广阔性和敏捷性。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实践应用与转化就成为开放教育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将在线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工作效率,逐步成长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在学习力提升阶段,教师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指导实践应用。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首先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的育人理念,能够利用在线平台这一有利环境进行师生对话交流,以达到启迪人生、触动心灵、熏陶气质的目的,促进学习者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保护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其构建自我展示的在线学习平台,鼓励学习者大胆质疑、提出假设,同时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传授发现问题的常用思维方法,增强学习者创新学习的能力。为指导实践应用,教师要注重课程实践教学,依据教学计划开展试验、实训、实习和大作业等教学环节,指导学习者将在线学习所得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增强实践教学的适用性,促进学习者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
[1] 陈维维,杨欢.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2):40-46.
[2] CRICK D R.Learning power in practice:A guide for teachers[M].London:Paul Chapman,2006:4-5.
[3] CLAXTON,G.Building learning power:Helping young people become better learners[G].Bristol:TLO,2002.
[4] ELLI Online.Effective lifelong learning inventory[EB/OL].(2014-05-27)[2014-06-03].http://www.docin.com/p-454437301.html.
[5] KIRBY W C.Learning ability[M].Translated by Jin Li.Haikou:Southern Press,2005:1.
[6]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71.
[7] 奚晓霞.教育传播学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