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效性刍议

2015-12-04王林钧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目标体育

王林钧,梅 竹

(1.四川音乐学院 基础部,四川成都 610021;2.沈阳建筑大学 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168)

当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普遍存在的课时减少、学生厌学、质量下滑等问题,之所以会直接触及到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策略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大学生受多元文化冲击或摇摆于方向迷失与发展盲目之间,或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压缩自己所剩无几的体育锻炼时间,或被迫接受一周一次近乎可有可无的体育课教学。也正是这类问题不仅使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蒙受了负面影响,甚至使学生在运动兴趣、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等方面未能实现公共体育课既定的教学目标[1]。鉴于此,本文拟就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准备、实施及评价环节有效性问题做一必要的梳理、分析与阐释,旨在为增进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效性提供参考。

1 公共体育课教学准备环节有效性

1.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予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教学方案的过程,因为教学系统规划及其相关教法等的选用必须符合学习理论、信息技术理论、系统分析理论以及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2],所以教师在实施公共体育课教学设计之前不能够只重视教学内容而不关注学习者,还得明确教学设计系统过程变化规律、教学规划具体细节处理要领、教学设计过程始于课程开发惯例,更得把控学习者学习满意程度、信息采集准确程度等问题。为此,公共体育课教学设计一要识别教学单元问题、细化教学设计目标,二要把握学生个性特征、了解学生主要爱好,三要界定体育学科内容、分析体育学习任务,四要罗列大小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顺序,五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筹划单元教学策略,六要确定体育教学信息、开发体育教学资源,七要选择目标评价工具、挖掘教学支持资源。因此,为了确保学生有效的体育知识技能及其他科目学习,公共体育课教学设计必须以全面地考虑学生心理、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教学要素、教师需要为若干依据[3],唯有增强了体育课程控制效果,增加了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可能性,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体育学习兴趣,并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向的学习动机。

1.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始终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规定着教与学方向,因为教学目标不可以成为既无指示性又无可操作性的教案装饰品,所以才能够凸显出它自身具有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特点。为此,设定公共体育课教学目标,一要研究上位目标与下位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予以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的适恰性[4],其实教学目标中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上位目标决定着下位目标的层次区别。当教师理顺了教学目标具体化即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具体化即教学目标关系时,才能准确地把握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二要正确地处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与技能目标、负荷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予以分辨体育课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其实各个目标重点得以合理地确定之后,当教师把握住教学内容特点、教学对象特点以及教学情境等要素时,才能使教学过程趋向于更加优化的重点教学目标。三要清楚地了解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予以准确地把握教学效益底线,其实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彼此相加的全部教学结果,要求教师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少考虑生成目标而多考虑预设目标,一旦过于重视生成目标而顾不上考虑预设目标,那么公共体育课教学就有可能进入“无目的”误区,反倒不会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予以实现非预期性教学目标[5]。

1.3 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被指定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等所担负的责任,因为过重的教学任务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合理的教学任务既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又会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为此,安排公共体育课教学任务一要符合教学目标具体化要求,尽量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方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依据教材予以确定的教学任务以学生存在为核心,既可以限定“教”的范畴又能够限定“学”的范畴,这不仅确保了教学任务的均衡性和客观性,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生成[6];二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杜绝学生逃避学习现象,继续倡导课堂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和不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教师组织的教学过程予以增进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三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尽其所能为刺激学生学习提供前提,不但要以实践教学经验和原有知识为原点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发现和组织为学生留有足够发挥空间的教学任务,而且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在具有一定开发性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和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唯有立足于“最近发展区”进入“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的境界[7],才能把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于每一个活动当中,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其转化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和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因为当下各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不注意连贯性而普遍以技术传授为主,所以要求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实际情况予以分析、遴选能够涵盖技术技能、身心健康、行为养成领域的教学内容[8]。为此,选择的教学内容一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大学在运动场地有限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或选择针对性强的徒手练习动作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或选择具有促进学生健康作用的健身方法组织学生练习,可以让学生取得技术技能与身心健康双丰收效果;二要有利于教学的实效性,一堂体育课的开始准备部分通常大都被设计成了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活跃学生身心、连接后面教学的游戏活动,这里反对的是为了游戏而游戏的教学设计,却不反对铺垫主教材前奏、紧扣主教材主题、辅佐主教材主题、连接整堂课前后的教学设计;三要适合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凡处于不同水平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不同的体育活动需求,即使处于同一水平学生的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也因为个性差异存在着不同,所以选择教学内容在考察、了解、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及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按学生实际需要予以分解、分级,不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9],只要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受益。

2 公共体育课教学实施环节有效性

2.1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使听课学生对学习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因为学生由“好之”到“乐之”或由“要我上”到“我要上”体育课都需要任课教师的缜密构思与临场发挥,所以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自然就成了确保乃至增强公共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10]。为此,激发学习兴趣一要让学生体验成功,设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就得依据一个弹性标准并运用分层教学法使之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练习方法,而运用动态分层使不同层次、不同性情学生先是基础层次后是可上升可下降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二要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通常学生活泼好动容易受新异刺激会产生求新、求异需要,因之既要保持公共体育课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和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也要体现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还要在增强学生求知欲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培育学生竞争意识,青年学生天性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而竞争作为体育运动的最大魅力所在,有必要通过体育课教学过程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11]。再如竞赛结束时教师通过总结和讲评予以表扬优胜者满足学生好胜心理,鼓励落后者勇于从承认失败、寻找差距中振作精神以备再赛。

2.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直接关系教学效果好坏、教学效率高低、培养模型优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学方法既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或者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12],所以要求公共体育课教学必须选择符合教与学规律的合适方法予以提高教学效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选择教学方法一要根据不同教学进程、不同教学内容,公共体育课起始部分采用“替代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出教学目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向学生传授简单技术时采用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方式可以经济有效地展示学习内容,而公共体育课深入部分采用“产生式”教学方法向学生逐一展示教学内容并使之自主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二要使学生在处理教学信息中处于主动地位,激发学生关注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策略既可以诱导学生之间密切合作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团队意识;三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教法,自学能力强的班级采用自学法、尝试法,而自学能力弱的班级则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教师唯有采取专门措施节省教与学时间予以选择教学的“最优化”速度[13]“备”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予以提高教学效率。

2.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之教学环节组合而成且有教师“教”与学生“学”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因为控制教学过程顺序性、检查教学过程控制效果而被提出来的监督检查模型“步步反馈”过程信息[14],所以达到最佳化控制或最优化选择被控制的目标、方法与途径能够使某一被控制指标达到预定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或最适宜值。为此,最佳化控制教学过程一要重视反馈过程,不断地进行反馈调控直至“迫使”系统状态达到最佳化程度,而最佳化控制既要实施连续的多次的“步步反馈”式控制,又要实施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反馈;二要实施定量化反馈控制,体育技术教学过程的反馈属于外显的甚至可以被观察到的,多运用包括评定性在内的指令性高级反馈,既要求学生对每个框面的学习做出积极反馈,也要求教师对于学生做出的反馈给予及时评价,使之能够对正确、规范的动作要领形成积极反应[15];三要符合教学目标,既为学生制定系统的学习步骤、展示将要达到该项运动技术目标的“蓝图”,也为学生设计怎样攀登技术“高峰”的阶梯,还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以便能够有效地贯彻区别对待原则[15]。无论学生学得快还是学得慢,教学过程都要按照程序教学要求予以及时强化,其目的在于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能力调整学习进度、实现学习目标。

2.4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公共体育课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因为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等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与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动机、课堂行为、学习成绩等具有直接关系[16],所以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空间有益于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一要创建学生上课的物理环境,如解决当下以网球为健身手段群众多与校园网球场地少的矛盾,既可以避开大众健身高峰予以安排网球课教学,也能够开发现有教学资源予以选择不给他人造成影响的替代性网球墙实施网球课教学;二要协调课堂的师生关系,课堂上一切困难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劳动,而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在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予以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三要促进课堂的生生关系,新的教学理念既提倡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探究,也催生了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而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作为生生之间交流最为便捷最为经济的形式之一,要求秉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运用生生互动形式、关注互动内容与互动过程、恪守课堂人际关系处理原则,使生生之间思想及体验的交流、学习、碰撞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活动依托和学生自我教育的大能量场。

3 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环节有效性

3.1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被评定价值高低的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因为以往的教学目标只瞄准强身健体自有其特定历史时代的要求,所以“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将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囊括于自己的概念之中。为此,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进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4个方面,甚至要涵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个方面[17]。原来强身健体的单一教学目标为了适应当今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需要,既要强调评价内容综合化又要根据所处社会发展状况做出相应改变,还要重视综合效应、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学习和认知能力、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及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等。然而,当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评价内容只将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运动技术作为核心评价模式,由之得出的评价结果受学生身体基因不同影响,却难以符合国家倡导的全面素质教育要求。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评价内容要在反映尊重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基础上关注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并按照“以评价促进步、以评价促发展”原理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学习态度、情感变化等内容,公正、准确地做出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以便让教师和学生各自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

3.2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自我评定价值高低的手段之一,因为学生自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学习目标的达成,所以才进行分组教学和分层考核,予以发挥多元评价的促进作用,增强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凸显学生自评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操作性[18]。为此,属于质性评价的学生自评既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及情意表现做出评价,也要求学生对自己在单元学习前自定目标和过程目标达成情况做出评价,因为教师在体育单元教学前要求学生自评可以强化学生自己单元学习教学目标、约束学生自己体育课中的行为表现,所以学生自评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学习内容、制订学习目标直至用极大热情达成目标。经过宣传准备、前期操作、课中实施等3个阶段的学生自评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上则有利于多元评价操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既能增进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又能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使公共体育课分组教学与分层评价有助于学生释放自我评价功能和突显体育运动学科特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以学生技能与体能考核量化评价为主并以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定等质性评价为辅,把教师被动地“教”转化学生主动地“学”,构建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体系,以便使之在情绪、感觉、精神、技术、关系等几方面得到全面的改善。

3.3 教师评定

教师评定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过去传统的量化指标及个体之间差异性指标模糊甚至无视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的价值所在,所以教师评定不能仅仅局限于量化指标而要更多地挖掘不同学习主体的潜能,而教师评定过于量化的现实既忽视了学生身体的先天性差异,也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导向作用,其结果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整体素质下降。为此,教师在评定过程中一要更新思想观念,从以往的一次性单一评价转变为综合性多元评价,而教师评定核心则始终要围绕学生日渐改变的学习态度改变和时时发生的微小进步;二要秉持健康第一理念,不但在与之评定结果互相密切结合基础上以理论评价及实践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与学生相互融合前提下建构公平、公正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三要体现人性化,公共体育课成绩评价不调节各项考核内容所占总分数比例则难以体现人性化,因之严禁以相同尺度、以统一标准评价个体之间差异性指标明显的学生[19],反之就会轻易伤害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积极性,而保护学生自尊心则是激发学习主体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这不仅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改进用统一标准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做法,更应该从人性化层面更多地利用与自我纵横发展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3.4 激励评价

激励评价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表扬、赞美、赏识、激发、希望、鼓励等手段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一种有效动力,因为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够从不同角度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以准确的肯定、鼓励和赞扬,所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及成功体验后可以主动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那种单纯为了激励而激励、为了表扬而表扬、为了激励不敢批评,则势必会助长激励评价滥用、形式主义盛行、激励评价泛化、正常批评缺失之风。为此,激励评价过程中一要激励适时,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够使之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犹如一针强心剂可以使之振作起来,当学生因失败而陷入痛苦之中时表扬如同黑暗中一盏明灯能够使之看到光明;二要激励适度,教师必须拿捏准或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事事有据、恰如其分,过轻了会令学生失望、泄气,而过头了则会令学生产生自满情绪甚至会被其误解为在取笑他;三要激励讲策略,即使否定评价教师也要讲究语言艺术寓贬于褒给予被否定学生更多鼓励,为学生营造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使之正确地应对挫折、明辨是非、认识自我。激励评价作为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的有效教育途径之一[20],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信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提振学生学习信心。

4 结束语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效性既是教师在现实的体育教学情境之中由自身教学行为引起、维持并促进学生学习欲望及促成体育课教学目标的程度,也是体育教学操作方式结果在同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上有效果、体育教学过程在与获得教学效果所付出成本上有效率和体育教学目标在与特定社会及特定个人教育需求相吻合上有效益的程度。据此可以认为公共体育课教学准备、实施和评价环节的有效性取决于引起、维持乃至增进学生愿意上体育课的兴趣,如果公共体育课教学既不在诱导甚或引起学习意向基础上予以激发学生“想学”的学习动机,也不为学生指明公共体育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还不采用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21],那么就无法期待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因此,惟有从大学生体育需求层面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改善公共体育课教学有效性持续弱化现状,才能使在校大学生既乐意上公共体育课又喜欢体育运动锻炼。

[1]毛锋.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10):189.

[2]贾学艳.对教学设计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4):41-42.

[3]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8-79.

[4]李静.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1.

[5]毛振明.好的体育课必须有好的教学目标[J].体育教学,2007(2):39-41.

[6]杨忠明.广西高校体育课程实施气排球的调查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1(9):37.

[7]王云杰,王耀文.教球育人启蒙优先——高校羽毛球教学有感[J].体育师友,2011(5):11 -12.

[8]王小祎.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量化式过程评价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6):43.

[9]毛振明.好的体育课的核心是好教材[J].体育教学,2007(3):47-48.

[10]陈志明.体育课说课方法和技巧的研究[J].体育教学,2011(1):19-20.

[11]张金春.试析影响体育教学的因素[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1):37-38.

[12]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9-31.

[13]高阳.试析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9):53.

[14]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8 -89.

[15]谢长林.谈谈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理论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3(18):79-80.

[16]王曼,李玉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9(2):48-51.

[17]闫永泰.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的原则[J].运动,2012(6):31-32.

[18]刘领祥.体育课中学生自评应有“可评性”[J].中国学校体育,2012(S1):42.

[19]尚宁宁.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成绩评定研究的综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3):49.

[20]张可斌.大学体育课对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促进与激励[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5):25-26.

[21]杨杰,周游.当代高校体育教学的三个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65-66.

猜你喜欢

体育课目标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