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社团对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2015-12-04马佩李姗
马 佩 李 姗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武术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技术。通过练习武术,可以达到健身、防身、修身的效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自我,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高校是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的最高学府。在教育人的方面,武术有着独特优势,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所以,在高校中通过武术教学来塑造和培养优秀人才,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目前,在高校中的武术传播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武术课教学、武术队和学生武术社团。这三种形式互相补充,各有特点。其中,学生武术社团是在高校传播、继承和发扬中国武术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对武术文化在高校文化的融合与传播有着十分积极的重要意义。为了使武术在高校中更好的传播与继承,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学生武术社团的功能作用,以及它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其健康快速的壮大起来,更好地发挥其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育人才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高校武术社团对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综述法
通过中国知网、互联网搜索引擎等资源,查阅有关高校武术文化传播和高校武术社团方面的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论文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1.2.2 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到的高校武术文化传播、高校武术社团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阅读、整理分析及判断,用逻辑思维进行推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武术文化传播概述
2.1.1 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内涵
高校文化是指在高校内和教育学生的环境中,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全体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武术文化是以武术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形成了源流有序、拳理技法清晰、拳种流派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极具中国传统哲学坚实思想基础和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武术文化体系。
武术进入高校,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高校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别具一格的高校武术文化。高校武术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育人环境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的武术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尚武精神为其主要特征,寓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竞技娱乐和审美等于一体的一种文化,是高校武术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校武术文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发扬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从系统观点看,高校武术文化传播是中国高校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及中国现代武术文化传承并不断推广的一个子系统。高校武术文化传播是指高校武术文化信息通过一定的符号和媒介在高校内外的传递、接受、交流、分享和沟通的过程,即被广大师生接受的过程。
2.1.2 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价值
在武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体现出武术的武德、养生、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哲学理论等价值。
第一,弘扬武德。武德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即忠诚、公平、正义、尊严、信义、节操等,这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精神。但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有一些学生受西方落后思想的影响,与传统的美德相背弃。武术文化中的武德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
第二,养生。养生之道是武术文化中最基础的东西。武术文化的目标是着眼于人的一生的,人们对武术的学习是受益终身的,时代要求学生要具有强健的体魄。武术还具备明德的作用,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武术会使人们形成一种习惯,在面对压力时具有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
第三,培养民族精神。武术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武术精神就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武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中国武术之所以能够立足于世界体育之林,正是因为创新。武术文化中的创新是以传统武术为源头,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武术进行挖掘、整理和继承。在新时代提出的要求下,当代大学生首先应具备创新能力。武术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能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
第五,培养哲学思想。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是武术文化的主要支柱。武术文化,思想内容丰富、理论兼容并包,如儒家的“爱人”与“知天”;道家的“道生万物”观;《易经》中的“天人合一”、“阴阳辩证”“、八卦学说”等古代经典哲学理论。
2.1.3 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现状
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作用和价值广泛,但是其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高校武术文化传播主要以三种方式为主,高校武术教学、高校武术社团和高校武术队。高校武术队的队员基本都是高水平运动员,导致武术队与普通学生严重脱节,而武术课也出现很多“喜欢武术但是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高校各项文化活动中很少见到武术文化活动。其次,武术文化传播形式落后。
2.2 高校武术社团概述
2.2.1 高校武术社团的内涵
高校武术社团是指在高校中,经高校有关部门批准成立并登记注册的,以武术为主要活动内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武术社团也称学生武术协会。
高校武术社团是由对中国武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高校学生为了通过习练武术,能够实现自己各自的目标而在课余时间内、在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在其公共的生活领域内,自主开发、自发组织与管理的活动团体组织,社团成员可以自愿加入与退出社团。高校武术社团的成员不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约束,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开展训练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大学生的运动价值取向由单一的强身健体向娱乐、交往、竞技等综合方位转化。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属于会员制互益性社团。其特定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会员,社团是为会员提供技术培训等各方面服务的。高校武术社团的宗旨是:以武术为特色和媒介,团结并影响大学生,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促使大学生成为优秀人才。
2.2.2 高校武术社团的价值
高校武术社团具有丰富的价值。本文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对大学生,对高校,对社会,对武术发展本身。
第一,高校武术社团在传播武术技术、弘扬武术精神的同时,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对武术发展本身可以起到团结武术爱好者,传播武术文化,弘扬尚武精神的作用。
第二,高校武术社团的存在对大学生可以起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武术水平,提高大学的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等作用,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三,高校武术社团的存在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高校可以起到繁荣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的作用,有利于高校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第四,高校武术社团的存在对社会可以起到推动全民健身,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振兴民族精神的作用。2.2.3高校武术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
高校武术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团的发展。这些问题可归纳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
内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有:对学生武术社团的定位模糊不清,发展方向不明确;制度不健全,运作混乱,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低下;忽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缺少技术与管理人才,社团技术与经验难以传承;发展思路与对策不当,过于强调外因作用,治标不治本。
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会费收入少,商业赞助与学校赞助难以获得,总体上缺少资金;内部教练水平较低,外聘教练收费高,缺少优秀教练;室外训练场地条件差,室内场地使用受限,影响日常训练工作;学校对武术社团支持少,极少给予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甚至还会限制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
2.2.4 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对策
明晰学生武术社团的主要目的,确立合理的发展方向;增强为会员服务的能力;提高社团持续发展能力及人才的培养;完善社团制度;提高社团影响力,争取外部资源,改善外部条件。
2.3 高校武术社团有效促进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播
2.3.1 高校武术社团是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高校武术文化载体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内,将武术文化通过从事与武术相关的文化活动传播到广大学生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武术文化氛围,以达到提高学生武术素质的目的。高校武术文化载体多种多样,其中武术社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者”。学生参与到武术社团开展一系列武术活动,通过这一特殊的武术文化传播载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使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吃苦耐劳、展现自我的精神风貌,进而丰富的校园武术文化生活。目前,很多高校武术社团可能不仅包括本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而且跨年级、跨院系、跨校区,社团辐射面广,由于社团成员来源广、交流多、流动性大,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而广、速度快、效果好,很好地起到了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
2.3.2 高校武术社团文化是高校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武术社团文化是社团文化、武术文化结合的特殊文化形式,是高校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社团的形象、文化和社团活动等诸多方面反映出来的。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数量逐渐增加,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体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高校武术社团作为高校体育社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武术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2.3.3 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影响着高校武术文化建设
目前,高校武术社团还处在萌芽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经费问题、管理问题、活动场地问题等等,社团建设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只有将它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办出水平,才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第一,加强高校武术社团管理。首先开展多种多样的武术社团活动。如武术竞赛、武术表演、武术文化节、武术专题讲座等等,促进各武术社团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武术社团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武术,喜欢武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第二,加大学校武术场馆设施建设,完善场馆设施和武术器材管理制度。划拨一定专项经费为武术社团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费用支持。第三,学习内容上根据学生需要加大散手、刀术、双节棍、传统擒拿格斗术的学习内容,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武术锻炼的行列。第四,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对高校武术社团干部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安排相关武术教师参与到武术社团活动中去,督促武术社团活动的开展,提高武术社团活动质量。最后,不断总结、加强宣传。制定武术社团定期总结汇报工作制度,召开活动交流活动,并通过海报、广播、网络等多方位、多渠道进行宣传,扩大活动影响,树立良好社团形象和品牌。
3 结论
高校武术文化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属于高层次的文化群体,对武术文化的积极传播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创造力和辐射能力,我们应该大力加强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播,势必对今后武术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也势必将武术文化更好地传播到全人类、全世界。
[1]周学刚.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武术协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陈秋月.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和谐管理对策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苗钟立,刘宝禄.兰州市高校武术社团的现况分析与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06):27-29.
[4]郑良思.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与作用[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潘晓波.高校校园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刍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05):118-120.
[6]肖红征.武术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03):13-14.
[7]徐永峰,张 丽.武术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形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18.
[8]孙惠芳.武术文化在和谐校园中的影响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2008(04):36-37.
[9]杨顺超,孙 斌.南京市高校武术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6):67-68.
[10]陈启平.安徽省高校武术社团发展现状及其前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1]陈 鹏.武汉高校武术社团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3(03):134-137.
[12]刘世海.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31-133.
[13]马 梁.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3(06):81.
[14]徐宝泉.北京市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15]焦献策,曹薷妍.高校武术社团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学理论,2012(03):179-180.
[16]王 磊.山东省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110-114.
[17]范思进,董旭光.对太原市高校武术社团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09(05):6-8.
[18]胡茂辉.湖南高校武术社团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0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