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管理机制调查研究①

2015-12-04唐坤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辽宁省志愿志愿者

唐坤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辽宁锦州 121013)

1 招募机制

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在招募方式上充分体现了自主、自由,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招募的志愿者也基本处于兴趣、爱好浓厚,但专业性上略显不足。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招募中,社会力量参与明显不足,招募的渠道也过于分散,且没有任何个部门能够担当起招募社区体育志愿者的主要工作,且在调查中发现自发招募,自愿承担已经成为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招募的主要方式,志愿者并不寄希望于相关部门进行招募。

2 组织管理机制

2.1 组织归属

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在对待相关部门提供保障等问题上态度较为矛盾,他们认同有组织进行管理的志愿活动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持这种观点的志愿者占总量的52.1%,又不愿意有组织对他们的志愿行为予以干预,持这种观点的志愿者占总量的47.9%,认为这样约束大于支持,甚至有部分社区体育志愿者明确地拒绝组织归属。这种观念对于社区体育志愿者的长远、有序的发展是不利的,在现有保障不足的情况下,志愿者持有此观念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职能部门的工作负担,但是志愿者的此种观念在未来的长远发展、有序管理乃至逐步提高服务水平的情况下,一定要逐步地加以转变。

在调查中显示,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有组织进行管理的所选频数为65人,占总比例的22.9%,有77.1%的自愿者基本处于闲散状态,没有相关的组织对其进行约束、管理,且调查中,志愿者对于组织管理的期望值较高,有63%的志愿者希望得到相应组织的归属和管理,但是仍然有22.9%的自愿者对于组织管理持中立态度,认为无所谓,更有14.1%的志愿者,所选频数为40人,不希望有组织对他们进行管理,认为这样会限制了其自由、自愿的本意,不利于志愿行为的发展。且,78.2%的志愿者认为通过组织进行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是能够发挥作用的,只有0.7%的志愿者,所占频数为2人,认为组织归属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来讲是没有作用的。所以从总体来看,社区体育志愿者基本处于较为矛盾的状态,理论上认同社区体育志愿者由组织管理进行活动,但是又不愿意接受相关组织的约束、管理,从而不能够更好地认同组织的归属与管理。

2.2 培训因素

社区体育志愿者培训体系的培育和健全,直接关系到社区体育志愿者的实际服务能力水平的高低和城市社区体育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是社区体育志愿者志愿服务提升的关键保障甚至可以说,培训直接决定了志愿者的服务水平。而且此问题是社区体育志愿者自身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依赖相应的组织机构,由相关部门进行组织和运作,才可以成行,必须下大力气为志愿者提相关的培训。

在对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的调查中,调查对象对象仅有7.7%的比例,22人参加过相关的培训,而262人,占调查对象总量的92.3%的志愿者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有164位调查对象,占总比例的57.7%的志愿者愿意并希望接受相关的培训。但是,从期待培训内容上看,大多停留在技术指导、花样、套路等保证、完善现有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型服务的学习内容上,对于提高型服务认识不够充分,期待也不够迫切,这与目前志愿者的整体志愿水平不高有关。

政府要给予社区体育志愿者培训足够的重视,对此事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形成有计划、规律的培训方案。依据现实情况,可以将社区体育志愿者的培训保障落实到与社会体育指导员一同进行,如此不但保证了对社区体育志愿者培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培训结束后,志愿者也可以领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证书,让志愿者能够持证上岗,给予他们更多专业资质和信心,也能够满足了所占比例26.4%的社区体育志愿者的考证愿望。

3 激励与保障机制

3.1 激励机制

要想实现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激励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激励手段正确的运用将有助于保障社区体育志愿者志愿行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总体来看,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激励机制还是整体运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有48%的社区体育志愿者接受过相关部门不同形式的激励,占调查对象的16.9%,其余的236人,83.1%没有接受过任何组织、任何形式的激励。而实际的调查显示,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都不同程度的,对于不同组织、单位、个人的激励有所期待,只有18.7%的志愿者认为进行志愿活动是自己的事情,与组织无关。而激励方式,大家更加倾向于能够得到精神激励(41.5%)和发展型激励(对未来志愿者服务能够有帮助的激励方式,比如:培训等。占调查总量的36.3%,)而对于物质的激励相对精神和发展激励来讲则所占比例较低(22.2%),可见社区体育志愿者还是期望能够提高自身的志愿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社区体育锻炼者服务的。

3.2 保障机制

在整体的保障机制上看,辽宁省对社区体育志愿者的物质保障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无论是经费、场地、器材均投入不足,志愿者个人和锻炼人群在物质投入上处于主要地位,政府、社会、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投入不多。对于社区体育志愿者来讲,没有专项的经费投入,无疑是“无米煮炊”,志愿者的自我奉献,在经济上是有限度的,倒挂现象不能长久的存在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之中,其必然会对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服务产生影响。

调查显示,在场地的保障上面,社区公共场地和志愿者自己寻找的场地在整个的场地比例中分别占了43.0%和42.3%(多选),且社区体育的健身人群推荐占20.1%,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提供了22.6%,社会团体提供了6.3%,其他2.5%,可见,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在场地的选择上还是基本依赖于公共的场地设施,但是有限的场地设施对于日益增多的健身人群来将还是捉襟见肘,使得部分的社区体育活动到住宅楼的楼下,带来了一些噪音干扰等问题。这种情况器材保障中也同样突出。

经费问题是在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中最大的保障性问题,同时也是所有人,包括志愿者、社区领导、体育局领导都在挠头的问题。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服务经费基本由社区体育志愿者个人承担(43.0%)和健身人群负担(39.1%),较少来源于政府、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的资助。社区体育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时更寄希望于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哪怕是能够提供些免费的电源、能够帮助支付电费,或者是提供服装都非常的满足。

场地设施、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是在走访中反映最为强烈、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所占比例分别为66.2%和35.6%,成为了困扰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最大难题,而在这里面,灯光照明、电源等问题更为突出。解决了这两大问题,对于推动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服务和社区体育的发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总体来说,辽宁省社区体育志愿者的管理还处于较为初级的状态,自发性较为明显,且对于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激励和保障机制方面应该大力加强,这不仅仅呼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也提倡社会力量的注入和资助,宣传社区体育志愿者的工作给我们社会带来的正能量,从而推动社区体育志愿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1]http://baike.so.com/doc/3255049.html.

猜你喜欢

辽宁省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