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思考①
2015-12-04王耀文
王耀文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2)
社会体育专业,是改革开放后,高等体育教育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而增设的一个新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主要是以培养“掌握社会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经营与开发、大众健身指导、群体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以及具有社会体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学科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现已发展成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和民族传统体育并驾齐驱的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军之一。[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期盼自身的健康、长寿,由此再次引发了我国古代一度崇尚的养生热潮。健身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由自身的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等四套功法是现如今习练者最多的、群众基础最好的健身气功功法,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专门人员,按照我国传统的古代养生术、结合现代医学进行过科学验证,并重新编订、推广的健身气功功法。
1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必要性
1.1 健身气功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专业有必要对之进行传承
健身气功是中国传统养生术中的主要内容。“养生又被成为养性、保生,所谓生,就是生长、生命、生存;所谓养,就是养活、保养、滋养。养生,即保养生命,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进行的身心保健活动。”[2]养生之道,自古至今,源远流长。从古代的诚心修炼、服食丹药,到后来的功法练习,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养生文化,并成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大融合趋势,以及越来越凸显的文化侵略现象,迫使我们必须重视本土文化,即民族传统文化,以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健身气功是中国特色的养生文化,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民族传统文化,体育高等教育有义务、有责任为传承和发展健身气功做出自己的贡献,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更不例外。
1.2 社会体育专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就更需要推广健身气功
社会体育专业,是为了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大众健身指导等工作。随着国家对全民健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视,以及在“十八大”上提出的“幸福中国”,“全民健身奔幸福”成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体育重要内容。把该目标具体化一些,就是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养生活动,以达到身心健康、增强群众幸福感的目的。
而健身气功作为中国养生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形神合一”等为理论基础,以中医学中的脏腑、经络、五行等为主要原理,通过人体相应部位的运动以及“气”的导引,以达到形神合一、防病治病、心神并练的目的。通过健身气功的练习,不仅能够达到锻炼身体以康健的目的,最主要的是修炼至内心的平静、思想的豁达。清心寡欲则知足常乐,知足则幸福常在。通过健身气功的推广和练习,能够促进人们的“幸福感”,从而达到“幸福中国”。因此,在现阶段,健身气功的功能愈发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的精神追求,就更有必要在以社会体育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中进行开设。
1.3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成为健身气功项目社会指导员具有现实的就业意义
“在全民健身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化,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人才的培养向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转变。”[3]根据研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6500,根本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所以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要培养出更多可以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才。
“有效提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4]“健身气功站点是广大健身群众参与健身气功活动的主要途径,截至2009年底,健身气功站点已发展到1万多个,遍及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习练群众近百万。目前,各地的站点建设已由最初的公园、社区向厂矿企业和乡镇农村延伸,站点发展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5]由此可以看出,健身气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中开始健身气功课程,培养其成为健身气功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具有现实意义。
2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可行性
2.1 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符合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199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实施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社会体育专业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其中明确规定:社会体育专业以“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咨询指导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确定培养人才的专业方向和要求,以及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6]。而根据石岩副教授的研究,“培养一批健身指导员应当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4]。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健身气功理论,掌握健身气功常见功法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培养其从事健身气功练习的指导、组织为主要目标,以健身气功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就业方向,符合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可行性。
2.2 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对场地、器材、设备的要求很低,易于开展
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不似球类项目和体操类项目,需要有一定的器材和相应的场地设施等,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只需要有简单的音乐播放器,有一块供习练者安静练习的空地即可,不要求有专门的场地设施。如果学校内部没有,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河边、山脚、树林等空地,都可以作为健身气功授课场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有能力、有条件找到类似的场地。
2.3 有系统的健身气功教材,可以保障其教学有章可循
经过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编订的《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不仅有正规出版的教程,而且配有相应的光盘,教学讲解以及原理解读,能够为社会体育专业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提供教材方面的保障。
3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健身气功课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3.1 开设的健身气功课程内容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健身气功的练习,和其他项目一样,都需要循序渐进。在前面所述的四套功法中,健身气功·八段锦为入门的基础,因此,在对课程内容里项目先后顺序的设置上,一定要以改功法为先,其次再安排其他的功法。
3.2 在健身气功课程的理论内容中,要增加中医学相关知识的传授
由于健身气功是建立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之上的,如经络、穴位、气、五脏六腑、五劳七伤、形神合一等,学生只有先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健身气功习练时的奥秘所在,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各种不同功法的练习方法。
3.3 健身气功课程需要课时保证
健身气功的深意,不是一朝一夕的练习就可以体会的到。需要假以时日,学生才能对健身气功的功能、作用,尤其是教学方法以及练功时的细节等掌握的更加清楚,才能够为今后的健身气功指导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有课时数的保证。健身气功课程可以集中安排在一个或两个学期,每周有2—4个学时,才能够保证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时游刃有余。
3.4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过程中,增加相应的教学实习环节
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健身气功,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在毕业后能够从事指导、组织健身气功练习的工作。在开设该课程的后半段,由体育系(学院)统一安排,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周末)到健身气功站、点进行健身气功的教学实习。只有通过实习,学生才能及时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再在后半段的健身气功课程学习中,及时弥补,以着实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和水平。
4 结语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健身气功课程,不仅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适应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增加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机会的需要,而且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所要求的场地器材很容易被满足,又有教材方面的保障,因此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课程,不仅有必要,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1]田雨普.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困惑与抉择[J].体育与科学,2009,30(6):68-70,36.
[2]刘海钦,刘少鹏,李光.中华武术素养读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周君华,蔡皿.社会需要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39-40.
[4]石岩,舒宗礼.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8,15(7):38-41.
[5]丁丽玲.论健身气功文化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10(5):32-134.
[6]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