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不同阶段典型体育行为及其社会化效能

2015-12-04谢冬兴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社会化群体游戏

谢冬兴

(广东培正学院体育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830)

◀体育人文社会学

人的不同阶段典型体育行为及其社会化效能

谢冬兴

(广东培正学院体育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830)

运用文献法与逻辑分析法,以体育行为学与运动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从宏观的社会系统出发,分析特定微观层面中人的5个阶段典型体育行为的特性与社会化效能。研究结果:幼儿阶段的玩耍、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游戏、大学阶段的体育竞赛、中年阶段的体育拓展运动以及老年阶段的体育锻炼,对不同阶段人的社会化产生积极影响。体育行为社会化效能的应用,必须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体育实践活动,探索规律,并形成理论。

体育行为;社会化;玩耍;体育游戏;体育竞赛;拓展训练;体育锻炼

1 前言

体育行为是人们有意识地采用体育学习行为、体育团体行为、体育竞争行为等方式,以实现体育目的的社会性实践活动[1]。体育行为的选择源于人的生理性需求,如身体活动与健身需要,以及心理性需求,如符合社会规约的个性化需求[2]。依据现代社会学,人分为自然人、社会人以及经济社会人,这些不同属性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元素。社会人与社会化属于不同的概念。社会人是指属性,而社会化则是指个体掌握社会经验、融入群体形成人格、与社会其他人有效互动,和谐生活的过程[3]。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中描述社会化是个体获得自身人格以及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方法的互动过程[4]。从社会结构构成分析人的社会存在,人都是背负一定的社会角色,其社会本质即角色替换与承担过程。而社会化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人认知自己的群体地位、社会价值,学会这个角色应具备的能力,实践这个角色承担的社会义务,人的一生实质是一个不断融入社会化的过程。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表现为,人们以参加各类社会体育活动,获得发展身体素质知识、掌握体育价值规范、培养社会角色意识、个性人格形成与发展,而且,在人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化进程中,体育活动都展现不同的内容与不同的社会化效益。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体育不同形式发挥的各种社会化效能,及其作用与意义。

2 人的不同阶段典型体育行为的社会化作用

2.1 幼儿阶段的玩耍行为

从学习理论角度分析,玩耍当属一门深奥学问。通过玩耍,幼儿对时空维度的感知、与同伴相处、解决问题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被潜移默化到幼儿的意识中。观察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玩耍行为,其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①玩耍具有一定的主题性。幼儿玩耍虽然简单,但通常围绕一定主题,例如,做饭、搭房子、购物等等,主题自设并能大体贯彻。②玩耍行动的次序性。例如,模仿日常生活中大人给幼儿的洗澡行为,给洋娃娃洗澡的次序是先脱衣服,再洗澡,然后再给娃娃穿衣服。③玩耍具有一定的角色性。例如,幼儿在模仿商场购物时,有扮演顾客,有扮演售货员进行讨价还价的情境。④玩耍具有社交性。幼儿的玩耍活动参与多限于3-5人范畴,人数过多幼儿一般视野、意识照顾不过来,群体会自动缩小到3人左右。社交性还表现在与自己的小伙伴分享玩具,或者通过沟通向同伴索取玩具等。⑤玩耍具有拟人色彩。玩耍过程使用的玩具,在幼儿眼中往往赋予了生命意义,例如机器人会说话、洋娃娃受伤会痛等等。儿童通过上述系列游戏,在理解社会关系、社会行为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学习社会化的重要本质性特性。

幼儿玩耍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情绪变化。为了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个体,需要大人(特别是父母)多给予赞同、赞扬和鼓励,玩耍恰恰能在情境中发挥积极作用[5]。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在婴幼儿阶段就表现出对同伴的渴望;到2-3岁时,幼儿初步出现独立意识,情绪变化越来越丰富,在从父母身上汲取情感营养的同时也对同伴产生浓厚的情感向往[6]。情绪是人对自身需求与客观事物现状匹配程度的态度体验。有研究表明,情感情绪发展对幼儿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激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幼儿心理障碍、心理异常形成的诱因[7]。幼儿阶段的玩耍可对其进行多元化、多感官的信息刺激,使幼儿在各种玩耍情境互动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其情感世界的积极因素。由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形成依赖于父母或者具有权威性教师的评价所以,不仅要重视幼儿阶段的玩耍行为,而且要善于利用它的规律,对幼儿社会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与个体自身有重要影响的人的互动作用来实现的。学习是个体自身经过选择与组织来改变危害自身的刺激,而非简单地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现有文献对玩耍尚未明确定义,但是普遍认为幼儿阶段的玩耍不具备广泛社会性,仅仅是一种以玩耍为目的的本身为快乐的行为。玩耍的前提条件在于其不受外部束缚,表现出活动的努力程度小,随心所欲与轻松愉快性,以自我满足为核心,以身体局部活动为表现形式的自发行为[8]。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玩耍逐步进入高级阶段,即玩耍的内容与结构复杂化,增加了组织性、规范性及协作性等因素,社会性产生,玩耍向体育活动或游戏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规则束缚力是具有本质性的文化产物。

2.2 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游戏行为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交换理论认为社会化个体一直与相应角色的伙伴以及个体所属的社会性群体保持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在这一基础上个体将不时做出对现状优劣的判断。体育行为的本质就是人类的游戏,在行为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虚拟性[9],这是体育游戏区别于体育相关工作具有的生产性的基本特征。约翰·赫伊津哈将游戏定义为特定时空里进行的自愿性活动,参与者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并遵循自由接收具有约束力的规则[10]。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初级阶段的玩耍逐渐被具有规约性的游戏所取代,而且同伴群体和学校成为影响其社会化的第二个重要社会系统。观察发现在儿童早期发生的群体性相关社会行为,在整个学龄期初期游戏群体持续产生着相互作用:①由于社会化层次较低,学龄初期儿童的游戏伙伴的选择无论是种类还是人数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规模却是十分有限的,多限于3-5人群。②就游戏规则的制定与传达而言,对于最初加入游戏的儿童而言,游戏群体的评价视角均以儿童个体为标准,并以此向之后的加入者进行规则传授。③游戏虚拟角色的社会化映射作用。游戏中儿童们扮演和模仿与自身相关的但广泛存于现实社会的虚拟角色,会产生一种组织化的态度,进而通过扮演角色,儿童又会形成与扮演社会角色分离的自身的角色映像,这一映像将会对后期的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在体育游戏中提升中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能力、伙伴意识以及合作精神等[11]。

自我价值感作为心理学层面的价值体验,具有多维度与多层次特征,对个体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具有弥散性影响,对形成稳定人际关系具有客观化归因模式[12]。从玩耍时期过度到中小学阶段的儿童少年开始具有较强的自我价值感心理,他们渴望通过外界反映来达到自我认可。于是,游戏同伴群体对儿少阶段的社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各类游戏群体具有鲜明的共性:①地位的平等性。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游戏伙伴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之间保持平等地位,无从属关系。这一点也体现出游戏的自由性本质。换句话说,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喜好体验随时离开群体。②关系的动态性。由于游戏过程的自由、自愿特征,游戏伙伴群体成员关系具有一时性,甚至是即兴性游戏而产生的临时组合。但是从心理需求分析,他们对伙伴关系和友情的渴望十分强烈,而这种因游戏而建立的关系又难以维持长久,会随时出现中断,例如父母等外界因素的干预,伙伴之间的争执等。③影响的持续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即兴式的游戏伙伴群体趋于减少,伙伴数量逐渐下降,伙伴关系则更加稳定,伙伴在社会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开始出现性别趋向。由于儿童少年通过游戏伙伴学习成人一般性的道德标准,即学习成人的公平竞争、协同、诚实、责任,逐渐会演变成为他们道德判断和道德行动的一种基准,对于中小学生体育游戏社会应多关注、多支持、多引导,发挥其(特别是伙伴作用)在学生社会化过程的积极效能。

2.3 大学阶段的体育竞赛行为

高校是青年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高校体育竞赛具有团队性、竞争性、教育性以及学习效应,对促进青年学生的社会化有着独到的“转化器”作用[13]。以篮球比赛为例,赛场内、外两个场域中均有丰富的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元素,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现的舞台,参与篮球竞赛结识有共同篮球爱好的同学,与队友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了大学生面对陌生、困难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篮球比赛中,竞争与合作的特质对参与其中的大学生相关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比赛所具有的规则、公正特性,对未来大学生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与职业精神影响深远。篮球运动蕴含丰富的模拟社会生活情境,这对参与者心理有极大的锻炼作用,有利于调整、改善和延伸学生的社会关系,提高大学生独立意识,培养大学生扮演多种社会角色与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竞争性是体育活动之精髓[14]。体育竞争性比赛可以通过他律性与道德现实主义手段,把人际间相互尊重与相互协同的能力根植于成熟的自律性的道德观之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学者往往考虑社会的加入者作为有系统责任的成员,何时、怎样向其赋予自律与责任。体育竞赛是颇有意味的社会化自治系统,它可以提供一种训练自律手段,且能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能:①体育竞赛的学习效应。比赛情境中,参与者可以在巧妙的活动行为中即时性地接受来自伙伴的信息,并即时性地加以强化,而比赛的个人业绩又是团体性业绩,个人成功往往和运动队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要想获得良好的竞技成绩,个人必须学会与团队其他成员协调与合作。②体育竞赛的秩序意识效应。比赛中,裁判员的制裁保证了比赛进程,对比赛中发生的不诚实行为的处置这些对参与者秩序意识的社会化无疑是有益的。③体育竞赛的自我教育效应。体育竞赛的过程既是个体与团队绩效的检验,也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参与者提供了较好的自我教育平台。④体育竞赛的自我发展效应。竞赛需要信息传递和扮演角色,强调合理决定与因果关系理解。就个体的社会化而言,比赛中角色扮演所引发的冲动、自我抑制,以及规则明确奖罚,这些都可以为个体自我发展与完善提供合适的媒介。

2.4 中年阶段的体育拓展运动行为

职业压力大、生活负担重、闲暇时间少、精神紧张以及处于亚健康状况等成为当下中年人群的基本特征,“角色冲突”明显,他们既缺乏青年人的活力与心境,也没有老年人的闲暇与心态[15]。体育能缓解精神紧张,改善人际关系,排除生活、生存压力,中年人群的社会性体育需求是十分明显的,于是,一种基于体育运动基本形式的拓展训练风靡于各大企业与行业。拓展训练是以协助企业提升员工核心价值为目的,通过训练课程拓展企业员工潜能,提升个人心理素质,体验个人与企业之间各构成元素(例如,领导、同事等)谋和相依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工作热情与拼搏创新动力的体验性体育运动[16]。例如,最具特色的团队合作训练项目,是专门配合现代企业进行团队建设需求而设计的一套户外体验式模拟训练。团队合作训练通过体验启发性教育,让参与学员获得终身难忘的经历,为未来工作中的合作发挥潜在效应。

拓展训练克服了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缺乏的困境,其效能也激发了企业主、领导支持意向,提供企业员工(特别是缺乏闲暇时间的中年群体)身体运动体验的平台。同时,糅合了各类技能挑战元素,提供多种危机、困境、领导、沟通、协作等情境,提升参与者的人际关系、合作技能、领导潜能等。有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与团队精神是获得社会成功的核心因素,而拓展训练正是具备了改善人际关系,塑造团队精神的功能[17]。

2.5 老年阶段的体育锻炼行为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群体的心理与社会交往问题日益突显。生理机能老化与社会参与降低给老年人心理状态、社会交往等带来巨大变化。老年群体社会交往范围缩小,交往技能不足:①现有个性与人格已经定型,不易改变,与现实社会角色转换产生矛盾。②退休后,工作环境与制度环境的脱离,使得老人的交往趋向单一,增加了现状维系的难度。老年人退休或离休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矛盾表现在从社会主角退为配角,心理上失落感强烈。我国独生子女开始成为社会主要建设者,造成空穴家庭越来越多,老人退休后的孤独与寂寞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社会性群体交流平台与社会化适应场所,以延缓身心衰老带来的困境。休闲性质的体育锻炼行为不但可以增进老年人健康,而且还可以缓解老年人社会交往缺乏的困局。以老年人门球运动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为例,门球运动占地少,技术要求与运动量均适于中老年人[18],作为同场对抗性集体项目,门球运动需要队员密切配合,每一名参与者及每一个环节不可或缺,参与者容易获得归属感与认同感[19]。广场舞则更具有灵活性,没有既定的技术指标、活动人群、活动规则,全凭共同的活动场地与运动交往需求将老年人聚集在一起。通过调查发现,广场舞在体育公共服务的引导下,正改变着当下老年人群体的精神面貌、生活态度与生活习惯,成为社会的一道风景。实践证明,通过参与休闲性体育锻炼活动,老年人重新建立了社会交往范畴,提升了交往技能[20],老龄化的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3 结语

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既包括“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也包括个人适应生活变化的整个过程。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每个时期都需要学习各种知识和行为方式。体育运动参与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社会化过程。从幼儿的玩耍到儿童游戏向比赛、竞技运动转移,其影响因素包括活动难度增加,合理化程度提高和态度专门化加强。相对于其他制度而言,体育运动本身的价值观就是社会制度价值观的反映。将人的一生分为群体共性的不同阶段,认识不同阶段的体育行为的社会化效能,对利用体育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1]刘一民.关于创建体育行为学的构想[J].体育科学,1990(2):82-83,81,96.

[2]侯乐荣.论体育行为的流行与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4):14-17,70.

[3]黄欣加.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化关系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61-63.

[4]黄金鹏.关于体育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中作用的社会学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5):57-59.

[5]刘波.体育与社会化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 (11):90-97.

[6]伍隆萱.玩与儿童情商培养——以八连多民族村儿童“玩耍”习俗为个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6):126-132.

[7]张健忠,谢佩娜.论身体的、运动的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动作对婴幼儿早期心理发展的影响[J].幼儿教学研究,2009(3):14-17.

[8]孟刚.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59-61,46.

[9]吕予锋.什么是体育——一个适合进行法律分析的体育行为定义[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3):10-12.

[10]竺洪波.“游戏”背后的多重隐喻——对胡适《西游记》“游戏”说的新解释[J].文艺理论研究,2014(1):196-203.

[11]肖文,余静.体育运动对发展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2009(4):60-61.

[12]李卫东,潘明,林小群,等.高中学生运动群体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3):40-41,44.

[13]王蓓,张丽勇.大学体育在学生社会化和社会关系中的目标定位[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58-60.

[14]吕予锋.什么是体育——一个适合进行法律分析的体育行为定义[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3):10-12.

[15]张永军.鲁中地区城乡中年人群体育行为与体育需求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22-25.

[16]万宏伟,王腊姣.高校体育课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实践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4):93-96.

[17]宣海德.论拓展运动在当代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价值[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3):120-121,124.

[18]郑勇.老年人门球俱乐部的构建与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12(2):91-94.

[19]刘建平,刘岳江.门球成为老年人体育首选项目的社会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4):171-173.

[20]莫再美,何江川.休闲体育行为对老年人的社会化价值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74-77,81.

Study on Typical Sports Behavior and Social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Stage of People

XIE Dong-xing
(Faculty of P.E.,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Guangzhou 510830,Guangdong,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sports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theory as the basis,starting from the macro social system,this paper analyzed the 5 stages of the typical sports behavior specific micro level i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efficiency.The research results:Children's play,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ports games,sports competition,sports development movement in university stage and middle-aged stage and the old stage of physical exercise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human socialization.The behavior of sports socialization efficiency application,must be set out actually,closely combining the 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orm formation of theory.

sports behavior;socialization;play;sports games;sports competition;development training;physical exercise

A

1672-1365(2015)01-0024-04

2014-12-04;

2014-12-30

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重点项目(2013CZ026);2014年度广东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DJG20142491);2012年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课题(KT12—054)。

谢冬兴(1979-),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社会化群体游戏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