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
2015-12-02杨庆国
杨庆国
机关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导向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应当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领头羊”。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切实加强理论武装、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惩治腐败等,机关党员干部核心价值观建设有了很大的成效。但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作风不正、消极腐败等问题和现象,在一些机关党员干部身上还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剖析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根源,一方面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如同思想上的“雾霾”,对一些机关党员干部产生了深重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推进机关党员干部这个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上,还存在许多工作上的不足,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以改进。
一、突出党员主体性。当前,在机关党员干部核心价值观建设上思维方式应该转变,要逐渐形成这样一个重要理念,即,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主动、热情参与教育实践活动,而不是“我讲你听”、“我说你做”式的被学习、被教育、被实践。比如基层党组织的“微型党课”就是一个好的范例。“微型党课”是让党员走上讲台来讲理论学习心得,因为党员要上讲台讲出来,讲之前就必须下功夫真学真懂真信,才能讲得听者明白、听者相信,还能形成党员比学赶超的竞争机制,实际上起到了以“讲”促学、以“讲”促信、以“讲”促用的作用。省级机关工委将在省级机关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大家讲”活动,就是在省级机关“机关讲坛”上,除了请专家学者作报告,还请各厅局推荐的党员走上讲台,每次请几位党员,谈学习心得、读书感悟、工作体会等,促进党员干部真正把学习引向深入。
二、强化底线思维。我们在思想教育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注重高大上,忽视抓基础。在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建设上比较薄弱。就机关而言,一方面对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理想信念建设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并加强宣传引导。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既求高标准,又要保底线,切实加强机关党员干部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一些市场经济发展充分的国家在社会管理和社会道德建设中,坚持“底线治理”是一个基本的普遍的方式方法,值得借鉴。“底线治理”就是严守社会道德、法律和社会秩序的底线边界,集中资源和力量打击和惩处社会违规行为,从而建立起维护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社会诚信等严密的制度制约体系,同时给市场主体以充分的自由和活力。这种底线思维的方式方法,重点是抓制度完善、抓行为规范养成、抓监督惩戒。推进机关党员干部核心价值观建设也应当有两手抓,特别是要调整资源和力量,在守住、守好底线上下功夫,同时坚持正面引导、典型引路,真正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融为一体。
三、注重实践培育。推进机关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实践培育。在近些年来江苏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党员干部真正深入基层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看到很多农民还那么苦、看到基层还有那么多的困难,思想上很受震撼、很受教育,有的同志说是“一周影响一生”。这说明“三解三促”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运用实践培育的方式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当前应当大力宣传和推广开展志愿服务。可以说开展志愿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人和人之间健康的道德关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还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会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在很多国家也都广泛应用。中央和省委对开展志愿服务都作了全面的部署,机关党员干部应当带头参加志愿服务。实际上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自我强化、自我认同的过程,也能让老百姓看到机关党员为民、朴实、善良、美丽的一面,有利于塑造官员良好形象。我们将在省级机关党员干部中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多用此类实践培育的办法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四、加强调查研究。从我们对机关党员干部思想动态调研中发现,机关党员干部中还有很多思想困惑,比如对党自身建设有忧患意识、对工作感到压力大、对青年干部培养培训认为不到位、对干部身心健康状况评价不高等。在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应当强化问题导向,深入研究党员干部真实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观念,从而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我们还将对机关党员干部思想状况作进一步调研,了解其新的变化,对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此促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切实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系江苏省级机关工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刘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