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2015-12-02张迅瑞曾贤贵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

张迅瑞+曾贤贵

摘要:以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对城郊社区概念的分析作为突破口,通过对城郊社区特点的认识,深挖生活在这类社区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以及对该类人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关键词: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1008502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范围、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思想环境有着较大的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原有的明确界限开始出现较大的变化,城市周围原有的一些乡村、农村地区逐渐被纳入到了城市化的边缘,逐渐出现了一系列的城郊社区、城乡结合部,进而构成了独立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之外的社会区域。城郊社区是新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之一,其内在的社会环境构成兼具了城市的现代化与乡村的传统生活,将二者融合于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之中,并且拥有了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精神情境,这些差异无疑深深渗透在了青少年的成长与发育的全过程中。近年来,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关于城郊社区情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城郊社会情境下的青少年思想状态呈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不稳定与复杂因素呈现出上升趋势(见赵娟,宋淑萍,王倩青,2006;王丽娟等,2004)。在人生的发展阶段中,青少年时期的思想政治发展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会直接影响到人生的发展轨迹,应当对这一现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城郊社区的特殊性使得这一课题研究需要面对独特的发展状况。

本文以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而后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和分析研究案例来获得较为完善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资料。通过对城郊社区特点的认识,深挖生活在这类社区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以及对该类人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城郊社区与环境特征

在中国现代城乡结构体系中,城郊社区是介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不仅兼具了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了与二者较大不同的社区形态,这种社区形态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状态[1]。城郊社区与传统意义上城市郊区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一区域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过渡地带,虽然不同城市的城郊社区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却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郊社区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较为复杂,由于这一部分往往是城市的新兴区域或者有待于开发之地,不仅有一些高尖端人才和青年群体前去居住,这些人往往有着较为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背景,从而与外来务工人员、原有的农村人口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差距也会反映到思想、心理和精神世界上。

其次,贫穷、一夜暴富、拜金思想充斥在城郊社区的思想世界中,尤其是反映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中。城郊社区中的很多“原住民”因为城市建设、拆迁补偿和其他收益等而获得了数量可观的物质收入,甚至于跻身于城市富人的行列中,进而使得他们的思想表现出了功利、享乐、拜金主义思想。而有一些年青人或者外来人口则处于奋斗的边缘,贫困依然是城郊社区的主题之一,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显著的危险因素(BrooksGunn, Duncan, & Maritato, 1997; Mc Loyd, 1998)。

最后,城郊社区在进行教学硬件设置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城市化发展进程使其教学硬件设施有着较大的发展,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和教学资金方面有着较大的投入。然而,随着农村学校的合作、农村教师的调入以及大量外来人口和农民子女的进入,城郊社区学校呈现出了较强的“混杂”或者“混搭”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父母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和教养风格的巨大差异,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综合素质的较大差异,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育理念参差不齐和较大差异,素质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巨大差异,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形态的差异[2]。

正是由于城郊学校在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使之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二、新时期城郊社区青少年的思想特点

1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的主流特点

从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状况的整体来看,青少年群体的整体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上进的,呈现出了较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种积极的思想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城郊社区的青少年处于城市化发展的浪潮之中,对于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思想有着强烈的追求渴望,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方向,希望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

其次,城郊社区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整体上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使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够更加向上、平坦一些。

最后,城郊社区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独立、自主的意识,进而在日常学习和人际关系处理上较为独立、自主一些。

2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发展的消极因素

在城郊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城郊社区社会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特殊性,进而使得这一青少年群体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着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其主流健康思想的背后则是一些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轨迹[3]。

首先,城郊社区青少年存在着信仰危机的问题,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人身观,带有一定的拜金主义倾向,缺乏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金钱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着不正确的理解。

其次,城郊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出现了较多的心理因素,心理素质不强、现实生活中对困难的承受能力较低、过度担忧或者焦虑等情况较为多发。

最后,城郊社区青少年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同时,也存着沟通合作意识不强、团队合作意识欠佳、学生“小团体化”和分层化发展的现实问题。

三、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

1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打下基础

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城郊社区较为复杂和多变的社会环境影响青少年成长状态和教育效果,而要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改观也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于学生是学校的重要主体,故而学校对于这一问题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这就需要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实现城市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农村学生等小群体的融合,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发展的轨迹中来,能够自爱、自立、自强、自律,最终养成正确的“三观”。

2实现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的同步更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

城郊青少年正处于成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处于一种动态发展中,其可塑性是很强的。然而,当前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郊地区的教育教学环境也处于一种发展变化过程中,教学硬件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分配与学生接受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加之学生自身成长环境和条件的差异,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为了充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于城郊社区教学硬件、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升级,使之能够适应城郊地区发展的现状,进而充分依托城郊青少年的成长特点与发展个性进行思想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呈现出较大的变化[4]。城郊社区的青少年在社会背景、成长环境、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要有针对性设置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料、专项教育活动和教育教学平台,进而引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到人生发展的归宿与寄托,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5]。

3加强和提升家庭教育效能,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在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家庭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家长而言,应当积极地向子女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不断地鼓励和教育子女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的生活环境、破解心中的困惑与迷茫。对于一些具有较好教育背景、较好经济基础的家庭而言,应当带领学生更好地参与一些社区活动、爱国主义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其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6]。

四、结语

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目前教育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和个人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进而呈现出多样化的思想特点和成长个性,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还要从学校教学环境改善、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创新、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等几个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顾东辉.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费梅苹.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石伟平.社区青少年教育与就业工作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4]辛志勇,姜琨.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J].人民教育,2015,(18).

[5]杜淑冰.青少年道德现状分析与社区控制[J].青年探索,2013,(5).

[6]刘书林.论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更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

(责任编辑:侯秀梅)2015年11月第34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5Vol.34 No.11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
暑期游泳培训班现状及对策研究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