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互联网经济
2015-12-02
作为脸谱帝国的缔造者,马克·扎克伯格拥有全球超过十亿的用户。但你可能已经听说了,他有了更大的梦想——帮助全球45亿无法接入互联网的人。脸谱牵头设立的互联网公司internet.org年仅一岁,旨在提供免费的互联网入口;通过该入口,可以接入限定的部分网站,如脸谱、维基百科等,手机也可以接入一定的服务内容。脸谱和接入者们实际上是达成了一笔交易:接入者们免费试用互联网,而更多的接入者则有益于互联网的未来。脸谱是其中的大赢家。
虽然这一业务面临着质疑。但是,脸谱的确填补了新兴市场互联网入口的空白;而其他机构,包括公共部门,都无力解决。而且,脸谱这样的商业机构有动机推广互联网:2015年非洲手机调查(调研对象是五个非洲主要国家)显示,脸谱是最受欢迎的手机应用,甚至比发短信或者听收音机更受欢迎。
印度是一个典型例子。只有19.2%的人口能接入互联网(在家或通过无线设备);而世界银行的数据显得更低,2013年只有15.1%的接入占比。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曾推动“数字印度”活动,但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差,意味着要有真正的改进必须花费很长时间。
私营部门很有意愿“挺身而出”。尽管在2014年年底,印度已经拥有两亿互联网用户,但其依然挤不进电子商务全球前10。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是印度的80倍。在这种情况下,不难理解为什么像脸谱、谷歌这些公司会希望提升民众对互联网的认识和使用。
近年来,印度已经迎来了初生的互联网经济:亚马逊集团宣布将投资20亿美元扩张其印度业务,印度本土电子商务巨头Flipkart吸引到5.5亿美元投资。中国缓解互联网接入瓶颈的工作取得成效,虽然移动互联网的空白仍然很大,但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占全球比重已经有35%——3140亿美元,而美国同期才2550亿美元。
为了摆脱对数字经济的桎梏,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应该在互联网接入方面寻求更多合作。在公共部门确定计划、落实预算前,不妨让私营企业先走一步:Internet.org提供的有限制的接入总比没的接入好。全球的数字公平或许需要更多形态与模式的支持,而这些或许来自一些意想不到的部门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