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中央首提“供给侧改革”

2015-12-02蔡如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供给

蔡如鹏

房地产在去库存的基础上,要继续出台宽松的政策,以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下称中财小组)在时隔九个月后重回公众视野。在当天召开的中财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舆论认为,这释放出高层的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调整的信号。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分析人士认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今后中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将由之前的需求端入手引导消费,转向从供给端着力推动产品品质提升,而“供给侧改革”预料也将取代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提法,成为未来官方话语体系的热词。

新供给主义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过去需求侧改革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路。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而不是通过刺激社会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经济学领域 ,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对如何拉动经济增长,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前者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其典型工具是货币政策;而后者则认为应通过减税,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范棣说,宏观经济政策从需求管理这一端跳到了供给管理那一端,这可不是小的政策调整,不像降息、降准那么简单,“这是大动作,是治理国家的思路在转变。”

长久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需求侧改革和管理的思路来实现,即着重强调扩大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外需)“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来实现目标。

但随着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革,很多传统优势已不再,前期支持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等比较优势,已经不足以再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过去侧重总需求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的可用空间已经显著收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说,在“新常态”下,投资尤其是政府常规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国际需求低迷且不确定性明显,国内需求方面的家电、汽车、住房等大宗“耐用品”已基本走完排浪式消费的历程,正在向个性化、多元化和对接“服务型消费”方向转化,结构性的优化细分成为发展潮流和经济成长性的新支撑因素。

作为中国新供给经济学派的代表之一,贾康近几年一直在为“新供给主义”呼吁。2013年年中,他向相关部门递交了一份《以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议稿》。此外,他还牵头成立了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并出任研究院院长。

对于中国新供给经济学派的学者来说,“供需错位”——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

比如,在一些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供给严重不足。在供给不足的同时,国内的传统工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PPI指数已经连续43个月负增长,产能过剩的实质是产需不匹配,这种过剩也不可能从需求端加以解决。

对于新供给学派来说,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不能依靠需求管理政策,要在供给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分析认为,此次中共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促进结构性改革将适时采用新供给主义理论,并据此提出一系列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宏观管理的新政策、新措施,并带来改革发展创新的新实践、新成就、新突破。

放水养鱼

在此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推进结构性改革要抓住“四个关键点”,即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舆论认为,这四个关键点就是今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遵循的方向和重点,需要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认真研究和制定落实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分析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挤”,通过破除机制体制障碍,使得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能够从市场退出;另一方面要“扶”,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创新等短板的投入,满足新的需求,“以挤存量为主,以扶增量为辅”。

刘元春预测,伴随着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官方将推出系列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组,并通过一些行政体制的改革,打破地方政府和一些行业部门对相关企业的过度保护。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也是新供给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促使要素从成熟的、老化的供给中,转移到新形成和正在扩张的供给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压力,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的主体都集中在已经成熟甚至老化的供给中,在这些产业里继续投入,难以创造新的需求。”滕泰说。

就在中财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举行的前一天,11月9日,滕泰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从供给侧改革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开启新增长周期》的发言。

由需求端入手引导消费,转向从供给端着力推动产品品质提升,是未来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向。

针对当前经济反弹复苏动力不足的现状,他建议进一步降息降准、多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下决心加大减税力度;通过供给侧改革全面提高劳动力供给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土地供给效率,降低资源供给成本;提高金融供给效率,降低资金供给成本;提高制度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创新效率,降低技术供给成本。

近两年来,针对小微企业减税、拓宽融资渠道的文件和政策密集出台,小微企业的税负和融资环境均有所改善。“但我认为还是不够。”滕泰判断,2016年政府还将推出力度更大的减税政策,着力减轻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高层已经多次表态,要为小微企业减负,要大胆地“放水养鱼”。

此次中财小组会议刚一结束,作为领导小组常设机构的中财办,就第一时间赶赴地方调研。据浙江当地媒体报道,11月10日至11日,由中财办主任刘鹤率领的调研组到浙江调研,并在杭州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以及企业负责人座谈会。

这是时隔两个月后,刘鹤第二次前往浙江调研,浙江也成为他近期调研的最频繁之地。9月上旬,刘鹤曾到浙江调研宏观经济运行和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在座谈会上,刘鹤表示发展的动力十分重要,要发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发挥创新人才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也是近两个月来,他第三次表态,力挺“企业家精神”。

之前,刘鹤在考察了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上城区山南基金小镇等几个特色小镇时指出,对特色小镇印象最深的,是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大胆“放水养鱼”,让企业家的才能充分发挥,这对我国经济结构升级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刘鹤认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符合经济规律,注重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和供给能力,这是浙江“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精神的又一次体现。

他希望各地进一步发扬这种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中国顺利渡过“中等收入陷阱”,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习近平首提楼市

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还强调“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首次对于房地产去库存的表态。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各部委很快会出台后续的落地政策。同时,高层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表态,也将影响今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明年对楼市的政策态度将会更加宽松。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前10个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632万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21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1180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56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709万平方米。

而在今年5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商品房待售面积65666万平方米,比4月末减少15万平方米,是自房地产市场低迷以来商品房待售面积首次出现减少。短短5个月后,楼市库存再次上涨,此前多轮政策的利好已被释放化解。

舆论认为,未来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路径可能有三个:采取政府购买商品房转为公租房或保障房;继续降低房贷利率,减少购房成本以刺激需求;加快农村人口向市区的迁移聚居。

除了楼市外,习近平还提到了股市,并强调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中央将更加注重对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股票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过剩造成的堰塞湖风险有望打破。

不论是楼市还是股市,作为经济结构改革的关键点,相信很快就会有具体的政策落地。不过,经济结构性改革却非一日之功。此次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短期上是为了应对当下的严峻挑战,长期上追求的正是一个“供需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

此次中财小组会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很可能将成为今后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轴。但也有分析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不再需要需求侧改革和管理。

分析认为,为了保障经济中高速增长、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等目标均衡实现,中国应当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施策,这样才能保障改革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供给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