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引领发展

2015-12-02杨英杰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体制创造性

杨英杰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首,并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之所以如此强调创新,既是执政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知的必然体现,亦是当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迫切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下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化的关键节点,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成为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点。尽管经济增速下行有我们主动调控的因素在内,但创新动力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主因亦是不争之事实。

创新动力源自何方?源自良好体制机制背景下的千万市场主体。正是这些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引导下的千万市场主体,在不断演进优化的体制机制激励之下,成为实施颠覆旧有经济结构并创造经济新结构的“创造性破坏”进程的决定性力量。

“创造性破坏”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沃纳·桑巴特提出,并经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深入阐释而广为人知。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动机运动的根本推动力既不来自于战争、革命,也不来自于人口、资本和货币制度的变化,虽然这些因素在改变经济增长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开动和保持经济发动机的根本推动力来自企业创造的新消费品、新市场以及新产业组织形式。这些创新不断地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不断地从内部使经济结构革命化。熊彼特将这一破旧立新的过程称为“创造性破坏”,并认为创造性破坏和经济对创造性破坏结果的吸收,共同构成了经济周期的过程。

目前正在全社会形成的“双创”热潮,再次印证了体制机制变迁带来的制动性红利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为此,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其中,制度创新对于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起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认为,制度变迁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源泉;国家的功能是凭借暴力取得的垄断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与秩序等制度。中国的制度仍处于演化完善之中,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制度也在不断创设,但创新的缺乏亦是不争的事实。

以创新塑造引领型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完善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国家强制性制度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等,特别是要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以创新引领发展,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事实告诉我们,凡是成就斐然的改革领域,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就愈高;凡是成为当下改革硬骨头的领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场配置资源的不彻底性。只有在不断演进优化的制度背景下,让市场自发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一系列诱致性制度变迁,那么,无论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方面,还是在构建产业新体系方面,就会形成与顶层设计自然配套无缝衔接、上下贯通、政府市场合力推动的体制机制,助力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型。

以创新塑造引领型发展,还需要在全社会养成尊重市场主体的文化氛围。企业(家)作为市场创新的主体,在发现创新、激励创新、分散创新风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经济不断增长社会不断发展的核心力量,理应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其中,对于作为经济中重要稀缺资源的企业家才能,要通过体制机制的优化设计,使之在收益分配方面得以合理的体现。

未来五年经济转型唯创新无他途。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需要顶层制度设计,需要保护千万市场主体尤其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合法权益。

(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体制创造性
小微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折射发展信心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亿户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